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7325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2 0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涂敷不产生涂敷条纹的涂敷膜。具体而言,提供一种涂敷装置(1),其特征在于,具备:模具(10),其形成有第1歧管(11)、喷出口(18)以及排出口(31、32、33、34),所述第1歧管由在宽度方向(TD)上较长的积存涂敷液的空间构成,所述喷出口经由在该宽度方向上较广的缝隙(12)而与该第1歧管(11)相连,并对基材(2)喷出涂敷液(3),在所述缝隙(12)的、所述第1歧管(11)与所述喷出口(18)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使涂敷液流出;以及供给单元(20),其从与所述第1歧管(11)连通的流入部(16)向所述第1歧管(11)供给涂敷液,所述排出口(31、32、33、34)在所述缝隙(12)侧的开口部截面为所述宽度方向(TD)上的尺寸比与所述宽度方向(TD)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长的宽幅形状。

Coating device and coat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基材上涂敷涂敷液的涂敷装置及涂敷方法。
技术介绍
从模具的喷出口在以卷对卷的形式输送的基材上涂敷涂敷液,来制造电池的极板等。例如在电池的情况下,形成在基材上的涂敷膜的厚度会对电池的充放电量直接造成影响,因此,涂敷于基材的涂敷液的膜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即,需要沿着基材的宽度方向及进给方向以均匀的厚度涂敷涂敷液。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即便长时间地持续进行涂敷液的喷出作业,也能够使形成在基材上的涂敷膜的厚度均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719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使涂敷液从模具返回到罐中的排出口(调整部)的截面中心部分处的涂敷液的流速比截面周边部分的流速快,会引起涂敷液喷出量的变动,从而在排出口所存在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处,在涂敷面上产生涂敷条纹。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上述问题点,涂敷不产生涂敷条纹的涂敷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涂敷装置具备:/n模具,其形成有第1歧管、喷出口以及排出口,所述第1歧管由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积存涂敷液的空间构成,所述喷出口经由在该宽度方向上较广的缝隙而与该第1歧管相连,并对基材喷出涂敷液,在所述缝隙的、所述第1歧管与所述喷出口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使涂敷液流出;以及/n供给单元,其从与所述第1歧管连通的流入部向所述第1歧管供给涂敷液,/n所述排出口在所述缝隙侧的开口部截面为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长的宽幅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10 JP 2017-1550051.一种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涂敷装置具备:
模具,其形成有第1歧管、喷出口以及排出口,所述第1歧管由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积存涂敷液的空间构成,所述喷出口经由在该宽度方向上较广的缝隙而与该第1歧管相连,并对基材喷出涂敷液,在所述缝隙的、所述第1歧管与所述喷出口之间的所述宽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出口,所述排出口使涂敷液流出;以及
供给单元,其从与所述第1歧管连通的流入部向所述第1歧管供给涂敷液,
所述排出口在所述缝隙侧的开口部截面为所述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比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长的宽幅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缝隙的、所述第1歧管与所述喷出口之间,设置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较长的第2歧管,所述排出口在所述缝隙侧的开口部被设置于该第2歧管。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贤司元井昌司野村和夫藤田和彦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