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及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7097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及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机转轴结构,包括转轴本体以及芯轴,转轴本体沿其中心轴线开有贯通的中心孔;芯轴与转轴本体同轴线的布置在转轴本体的中心孔内;芯轴还与负载转轴同轴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法,转轴本体用于旋转运动;芯轴用于传递扭矩;径向间隙用于补偿电动机转轴与负载转轴连接的安装误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机转轴结构及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法,转动运动与扭矩的分开传递,借助芯轴的细长结构特点以及芯轴与转轴本体之间的径向间隙,实现了电动机转轴与负载转轴连接的安装误差的补偿,且传动可靠,使用寿命远远大于联轴器连接的使用寿命。

A structure of motor shaft and the connection method between motor and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及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及电动机与负载的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动机是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装置,用于驱动各种设备和机构。电动机与负载同轴连接的传动方式非常普遍,实现电动机与负载的同轴连接,一般都通过各种类型的联轴器实现。由于安装误差等因素,电动机与负载实现绝对的同轴传动是难以实现的。为了补偿电动机转轴与负载转轴之间的位置和角度误差,设计制造出了包括弹性柱销、鼓型齿、蛇形弹簧、十字轴等种类繁多的联轴器来解决该问题。但由于电机转轴与负载转轴之间存在误差,在连续运行、重载、交变载荷等恶劣工况下,联轴器与有相对运动的零件之间会发生微动磨损,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联轴器最终损坏失效,需要更换新的联轴器或者配件,给设备连续安全运行带来隐患。此外,联轴器尺寸较大、造价较高,与电动机和负载转轴采用过盈配合,安装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通过转轴本体传递旋转运动,通过芯轴传递扭矩,芯轴与负载转轴同轴对接,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本体以及芯轴,其中:/n所述转轴本体沿其中心轴线开有贯通的中心孔,并且所述转轴本体与电动机转子装配为一体随所述电动机转子转动;/n所述芯轴与所述转轴本体同轴线的布置在所述转轴本体的所述中心孔内,并且,所述芯轴与所述转轴本体装配为一体随所述转轴本体转动;/n所述芯轴还与负载转轴同轴对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机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本体以及芯轴,其中:
所述转轴本体沿其中心轴线开有贯通的中心孔,并且所述转轴本体与电动机转子装配为一体随所述电动机转子转动;
所述芯轴与所述转轴本体同轴线的布置在所述转轴本体的所述中心孔内,并且,所述芯轴与所述转轴本体装配为一体随所述转轴本体转动;
所述芯轴还与负载转轴同轴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第一连接端、中间传动部、以及第二连接端,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直径均大于所述中间传动部的直径;
所述芯轴的所述中间传动部侧壁与所述转轴本体的所述中心孔内壁之间形成径向间隙。


3.根据权利要去2所述的电动机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轴的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中间传动部均位于所述中心孔内;
所述芯轴的所述第二连接端伸出所述中心孔位于所述中心孔外;
所述芯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转轴本体装配为一体随所述转轴本体转动,所述芯轴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负载转轴同轴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套,其中:
所述轴套的第一端套装有所述芯轴的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轴套的第二端套装有所述负载转轴,所述芯轴与所述负载转轴通过所述轴套同轴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转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本体与所述芯轴之间通过过盈连接、胀套连接、或者键连接装配为一体;
所述芯轴与所述轴套之间通过过盈连接、胀套连接、或者键连接装配为一体;
所述轴套与所述负载转轴之间通过过盈连接、胀套连接、或者键连接装配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转轴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兆海张树群郭明月祁红卫冯华王朋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冀东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