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静电保护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
技术介绍
当电子元器件在制造、生产、组装、测试、存放、搬运等过程中,静电会积累在人体、仪器、存放设备等之中,甚至电子器件本身也会积累电荷。当静电源与其它物体接触时,存在着电荷流动,将产生潜在的破坏性电压、电流以及电磁场,因为静电释放的瞬间电压非常高,通常大于几千伏,所以这种损伤是毁灭性和永久性的,会造成电路直接烧毁,这就是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所以预防静电损伤是所有IC设计和制造的头号难题。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芯片上的晶体管以及器件尺寸越做越小,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器件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而很多应用对电压的要求是固定的,比如28nm工艺的器件只能承受1.8V电压,而很多外围应用仍然为3.3V。因此,使用耐低压的器件设计出耐高压的静电保护电路成为迫切的需求。电源钳位电路在静电保护电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电源钳位电路由于耐压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先进工艺的需求。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模块(100)、静电检测模块(200)、逻辑控制模块(300)以及静电泄放模块(400),所述分压模块(100)分别连接电源(VDD)、地(GND)、静电检测模块(200)以及逻辑控制模块(300),所述静电检测模块(200)分别连接电源(VDD)、分压模块(100)以及逻辑控制模块(300),所述逻辑控制模块(300)分别连接电源(VDD)、地(GND)、静电检测模块(200)以及静电泄放模块(400),所述静电泄放模块(400)分别连接电源(VDD)、地(GND)和逻辑控制模块(3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模块(100)、静电检测模块(200)、逻辑控制模块(300)以及静电泄放模块(400),所述分压模块(100)分别连接电源(VDD)、地(GND)、静电检测模块(200)以及逻辑控制模块(300),所述静电检测模块(200)分别连接电源(VDD)、分压模块(100)以及逻辑控制模块(300),所述逻辑控制模块(300)分别连接电源(VDD)、地(GND)、静电检测模块(200)以及静电泄放模块(400),所述静电泄放模块(400)分别连接电源(VDD)、地(GND)和逻辑控制模块(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模块(10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M1)与第二场效应管(M2),所述第一场效应管(M1)的源极与电源(VDD)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与地(GND)连接,第一场效应管(M1)的栅极与漏极短接,第二场效应管(M2)的栅极与漏极短接,第一场效应管(M1)与第二场效应管(M2)之间接出0.5VDD线路,并与所述静电检测模块(200)以及逻辑控制模块(300)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检测模块(200)包括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DD)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所述0.5VDD线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之间接出线路,并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300)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高压的电源钳位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300)包括第一反相器(INV1)、第二反相器(INV2)、第三反相器(INV3)、第三场效应管(M3)、第四场效应管(M4)、第五场效应管(M5)、第六场效应管(M6)以及分压子模块(301),所述第一反相器(INV1)的电源端、第二反相器(INV2)的电源端以及第三场效应管(M3)的源极连接到电源(VDD),所述第三反相器(INV3)的地端以及第六场效应管(M6)的源极接地(GND),第一反相器(INV1)的地端、第二反相器(INV2)的地端、第四场效应管(M4)的栅极、第三反相器(INV3)的电源端以及第五场效应管(M5)栅极连接到所述0.5VDD线路,所述第一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亿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