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2377005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水性胶黏剂、粘结剂溶液及溶剂水;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环氧水性胶粘剂、酚醛水性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溶液选自丁苯橡胶水溶液和/或水性丙烯酸溶液。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在涂布、辊压后,粘结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减少了负极边缘的掉粉情况。因此,负极极片的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相应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了电池制造过程的合格率,同时降低了电池生产制造成本。

Water based anode slurry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lithium-ion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3C数码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等等,因此市场对锂离子电池需求在不断增加,对锂离子电池的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要制得高品质的锂离子电池,首先得确保制得良好的正负极浆料,这是整个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最为关键的工序,也是决定材料性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一步。目前出于成本、环保性等方面的因素,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已经称为有关负极浆料的研究重点。然而。目前的水系负极浆料在涂布、辊压、冲切或模切后,存在极片粘结性差的问题,这就导致极片加工性能变差,极片边缘容易掉粉,易造成短路不良、自放电率增大,甚至析锂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能。因此,改善水系负极的加工性能,提升水系负极的粘结力,对改善电池的性能、提升电池制造过程的合格率、降低电池生产制造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系负极浆料粘结性差,从而影响极片性能和电池性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水性胶黏剂、粘结剂溶液及溶剂水;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环氧水性胶粘剂、酚醛水性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溶液选自丁苯橡胶水溶液和/或水性丙烯酸溶液。进一步地,除了溶剂水之外,按重量份计,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包括90~96份的负极活性物质、1~5份的导电剂、1.3~1.7份的增稠剂、0.2~0.7份的水性胶黏剂、1~2.5份的粘结剂溶液;优选地,增稠剂与水性胶黏剂的重量比为2~5:1。进一步地,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和/或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进一步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硅碳复合材料、水性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导电剂为导电炭黑和/或导电石墨。进一步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的粘度为1000~3500mPa·s,浆料颗粒度为20~40μm,浆料固含量为50~65w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溶剂水、增稠剂和水性胶黏剂进行混合,分散溶解后形成胶液;S2,在胶液中加入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然后加入粘结剂溶液,得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进一步地,胶液的固含量为1.6~2.0w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负极包括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表面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其中,负极活性物质层为上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在集流体表面涂布、固化形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在涂布、辊压后,粘结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减少了负极边缘的掉粉情况。因此,负极极片的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相应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了电池制造过程的合格率,同时降低了电池生产制造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水系负极浆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冲切边缘照片;图2示出了采用对比例1中制备的水系负极浆料制作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的冲切边缘照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正如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的水系负极浆料粘结性差,从而影响了极片性能和电池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水性胶黏剂、粘结剂溶液及溶剂水;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环氧水性胶粘剂、酚醛水性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溶液选自丁苯橡胶水溶液和/或水性丙烯酸溶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中同时加入了以上水性胶黏剂和粘结剂溶液,尤其是水性胶黏剂的加入,使得其在涂布、辊压后,粘结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有效减少了负极边缘的掉粉情况。因此,负极极片的加工性能得到了改善,相应改善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提升了电池制造过程的合格率,同时降低了电池生产制造成本。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环氧水性胶粘剂、酚醛水性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溶液选自丁苯橡胶水溶液和/或水性丙烯酸溶液,这些水性胶黏剂和粘结剂溶液相互之间、及与自他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分散性,形成的水系负极浆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涂布性能,导电剂和负极活性物质也能够在浆料中形成良好的分散,也有助于提高最终负极极片和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除了溶剂水之外,按重量份计,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包括90~96份的负极活性物质、1~5份的导电剂、1.3~1.7份的增稠剂、0.2~0.7份的水性胶黏剂、1~2.5份的粘结剂溶液;优选地,增稠剂与水性胶黏剂的重量比为2~5:1。将各成分的用量关系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形成的活性物质层兼具了更好的导电性、粘附性。更优选地,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和/或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相比于其他水性胶黏剂,水性聚氨酯和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具有更好的粘附性,且与其他组分之间的相容性更佳。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采用上述几种增稠剂,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浆料的涂布性能,且导电剂和负极活性物质能够在浆料中更稳定地分散。上述负极活性物质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类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中间相碳微球、硅碳复合材料、水性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这几种负极活性物质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水系负极浆料中,浆料的性能更佳。更优选地,导电剂包括但不限于导电炭黑(如乙炔黑、科琴黑、VGCF、碳纳米管等)和/或导电石墨(如KS-6、KS-15、SFG-6等)。为了进一步改善浆料的涂布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的粘度为1000~3500mPa·s,浆料颗粒度为20~40μm,浆料固含量为50~65wt%。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溶剂水、增稠剂和水性胶黏剂进行混合,分散溶解后形成胶液;S2,在胶液中加入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剂,然后加入粘结剂溶液,得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如前文所述,本专利技术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中同时加入了以上水性胶黏剂和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水性胶黏剂、粘结剂溶液及溶剂水;所述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环氧水性胶粘剂、酚醛水性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溶液选自丁苯橡胶水溶液和/或水性丙烯酸溶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增稠剂、水性胶黏剂、粘结剂溶液及溶剂水;所述水性胶黏剂选自水性聚氨酯、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环氧水性胶粘剂、酚醛水性胶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结剂溶液选自丁苯橡胶水溶液和/或水性丙烯酸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除了所述溶剂水之外,按重量份计,所述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包括90~96份的所述负极活性物质、1~5份的所述导电剂、1.3~1.7份的所述增稠剂、0.2~0.7份的所述水性胶黏剂、1~2.5份的所述粘结剂溶液;优选地,所述增稠剂与所述水性胶黏剂的重量比为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胶黏剂选自所述水性聚氨酯和/或所述聚乙烯醇水性胶黏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水系负极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平詹世英李海军蔡惠群
申请(专利权)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