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俊专利>正文

陶瓷省柴(煤)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81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陶瓷省柴(煤)灶是由陶瓷和铁皮外壳、下喇叭形通风洞、上喇叭形通风洞、喇叭形燃烧室和喇叭形托火锅膛等部件,经陶瓷厂或机械等厂用泥料做坯烧制或用生铁铸造装置而成,可以烧柴或烧煤,供应家庭和伙食单位用秸秆柴、木柴、炭做饭菜和烧开水之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结构符合燃烧原理和燃烧原理间的制约关系,燃烧时,通风高度集中,冲击喇叭形燃烧室,又使火力高度集中,冲击铁锅底开花,成为“火伞”,包着铁锅壁燃烧,充分利用热能。(*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农村、城市家庭和伙食单位做饭菜和烧开水之用的生活器具。现有的柴(煤)灶,由于结构老式、简单,不能很好地发挥燃烧作用,给锅受热作用小。尽管有些地方对现有柴(煤)灶做了不同程度地改进,但灶型仍没有达到合理,加之烟囱口装在锅膛一方拉风,火从锅膛一方跑向烟囱口,形成火力层或火力柱,其下方和中间的火力对锅是不起受热作用,热能未能充分地利用,流失较大。同时,燃烧的温度又从灶条缝隙向下部灰池反射出去。因此,热效率只有20%多。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成品陶瓷省柴(煤)灶,可以烧柴或烧煤,节省桔杆柴或木柴50%以上,做饭菜快40%时间,热效率达50.4%(附《节柴灶测试记录报告表》一份)和节省用煤60%以上,做饭菜快40%时间,热效率达50%以上,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发展林业生产。同时,由于体积小,重量轻,可以搬运,用户买回使用,既简便省事,成本又比砌的灶便宜。而且操作方便,清洁卫生。陶瓷省柴(煤)灶是这样实现的,在灶的外壳(1)上,有通风门(2)、灶门(9)、排风口(15)。在灶的外壳内部由下喇叭形通风洞(3)或园柱形通风洞(下同)、上喇叭形通风洞(5)、喇叭形燃烧室(7)或园柱形燃烧室(下同)、喇叭形托火锅膛(10)、园形通风槽(11),组装而成。陶瓷省柴(煤)灶,可用陶瓷或铁皮作外壳,内部组装的部件可用泥料做坯烧制或用生铁铸造而成。其外形像陶瓷缸或铁桶形状。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和作用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灶门(9)、喇叭形燃烧室(7)、园形通风槽(11)的平剖面图。参照图1、图2、图3,本技术的通风门(2)、灶门(9)是在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的一方下部和中部各开一个门,同时,在灶门(9)下方再开一个钩煤灰孔,排风口(15)是在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中上部开一个口。其内部装置由下而上是下喇叭形通风洞(3)大口向下,小口向上和上喇叭形通风洞(5)下端小口(4)连接,其最小喇叭口(4)直径为4-18公分,上喇叭形通风洞(5)上端大口又和喇叭形燃烧室(7)下端大口连接,喇叭形燃烧室(7)上端小口(8)又和喇叭形托火锅膛(10)下端小口(8)连接,其小口壁与铁锅(13)底壁距离为1-8公分,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壁与铁锅(13)周围壁、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周围壁各保留距离,形成了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和园形通风槽(11),其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壁与铁锅(13)周围壁距离为0.6-5公分。其装置程序是由大口--小口--大口--小口--大口。灶条装在上喇叭形通风洞(5)和喇叭形燃烧室(7)的连接处,柴灶,灶条横放;煤灶,灶条直放。整个部件是装置在陶瓷省柴(煤)灶外壳内部的中部和上部位置,并成一体,固定在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的内壁或底上。参照图2、图3,本技术烟囱(16)接在排风口(15)上,排风口(15)接在园形通风槽(11)上,园形通风槽(11)和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相通。这样烟囱(16)通过排风口(15)拉园形通风槽(11)的风,园形通风槽(11)又拉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四周的风,使火成为“火伞”。本技术是由陶瓷厂或机械等厂根据当地使用的铁锅规格制作的。烟囱(16)是用陶瓷管、铁皮管或砖砌成的。如果铁锅工厂,根据本技术的规格生产一、二号定型规格的铁锅尤佳,锅口沿有2-3公分宽外边(14)为好。本技术由于下部(包括通风门(2)、下喇叭形通风洞(3)和上喇叭形通风洞(5))、中部(包括喇叭形燃烧室(7)和喇叭形托火锅膛(10))、上部(包括园形通风槽(11)和排风口(15))都得到了改进,使整个燃烧系统符合燃烧原理和燃烧原理间的制约关系。即燃烧的通风成为垂直风力上升,经过最小喇叭口(4),高度集中,流速加快,增强对喇叭形燃烧室(7)的火力的冲击力,加大铁锅(13)的受热能力。再一方面,灶条的缝隙温度又不会从最小喇叭口(4)反射出去。上喇叭形通风洞(5)使风先集中,后扩散(和起予热空气助燃,提高温度),中心的风力直冲喇叭形燃烧室(7),周围又有余风扩散,使喇叭形燃烧室(7)中间燃料多,进风多,周围燃料少,进风少,使进风量和燃烧时所需要的助燃空气量基本相等,增强了火力强度。再通过喇叭形燃烧室上口(8),又高度集中,流速加快,增强对铁锅(13)底的冲击力,首先使铁锅底受热能力强。再通过喇叭形托火锅膛(10),由于喇叭形托火锅膛(10)似铁锅形状,其内部空间悬空着铁锅(13),挡住火的去向,火冲击锅底后开花,由于园形通风槽(11)拉风,火从喇叭形托火锅膛(10)上升,分布成“火伞”,一直烧到铁锅口,使所有的火都能给锅发生受热作用。这种火,锅底添燃料少,火力强,温度高,给铁锅受热作用大,做饭菜快,节省燃料多,热效率高、而且好操作,清洁卫生。权利要求1.一个由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通风门(2)、灶门(9)、排风口(15)、下喇叭形通风洞(3)或园柱形通风洞(下同)、上喇叭形通风洞(5),喇叭形燃烧室(7)或园柱形燃烧室(下同)、喇叭形托火锅膛(10)、园形通风槽(11)和烟囱(16)组成的陶瓷省柴(煤)灶装置,其特征是下喇叭形通风洞(3)大口向下,小口向上和上喇叭形通风洞(5)下端小口(4)连接,上喇叭形通风洞(5)上端大口又和喇叭形燃烧室(7)下端大口连接,喇叭形燃烧室(7)上端小口(8)又和喇叭形托火锅膛(10)下端小口(8)连接,其装置程序自下而上是由大口--小口--大口--小口--大口,整个部件是装置在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内部的中部和上部位置,并成一体,陶瓷省柴(煤)灶,可用陶瓷或铁皮作外壳,其外形像陶瓷缸或铁桶形状。2.按权利要求1规定的陶瓷省柴(煤)灶装置,其特征是下喇叭形通风洞(3)和上喇叭形通风洞(5)连接处的最小喇叭口(4),其口径为4-18公分,喇叭形燃烧室(7)和喇叭形托火锅膛(10)连接处的小口(8)壁与铁锅(13)底壁距离为1-8公分,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壁与铁锅(13)周围壁距离为0.6-5公分,喇叭形托火锅膛(10),似铁锅形状。3.按权利要求1、2规定的陶瓷省柴(煤)灶装置,其特征是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外围,有园形通风槽(11),园形通风槽(11)外方一处有排风口(15)接入烟囱(16),这样烟囱(16),通过排风口(15)拉园形通风槽(11)的风,园形通风槽(11)又拉喇叭形托火锅膛上口(12)四周的风。专利摘要陶瓷省柴(煤)灶是由陶瓷和铁皮外壳、下喇叭形通风洞、上喇叭形通风洞、喇叭形燃烧室和喇叭形托火锅膛等部件,经陶瓷厂或机械等厂用泥料做坯烧制或用生铁铸造装置而成,可以烧柴或烧煤,供应家庭和伙食单位用秸秆柴、木柴、煤炭做饭菜和烧开水之用。本技术由于结构符合燃烧原理和燃烧原理间的制约关系,燃烧时,通风高度集中,冲击喇叭形燃烧室,又使火力高度集中,冲击铁锅底开花,成为“火伞”,包着铁锅壁燃烧,充分利用热能。文档编号F24B13/00GK2084575SQ90217558公开日1991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10日专利技术者姚俊, 孙芳琳 申请人:姚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个由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通风门(2)、灶门(9)、排风口(15)、下喇叭形通风洞(3)或园柱形通风洞(下同)、上喇叭形通风洞(5),喇叭形燃烧室(7)或园柱形燃烧室(下同)、喇叭形托火锅膛(10)、园形通风槽(11)和烟囱(16)组成的陶瓷省柴(煤)灶装置,其特征是下喇叭形通风洞(3)大口向下,小口向上和上喇叭形通风洞(5)下端小口(4)连接,上喇叭形通风洞(5)上端大口又和喇叭形燃烧室(7)下端大口连接,喇叭形燃烧室(7)上端小口(8)又和喇叭形托火锅膛(10)下端小口(8)连接,其装置程序自下而上是由大口--小口--大口--小口--大口,整个部件是装置在陶瓷省柴(煤)灶外壳(1)内部的中部和上部位置,并成一体,陶瓷省柴(煤)灶,可用陶瓷或铁皮作外壳,其外形像陶瓷缸或铁桶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俊孙芳琳
申请(专利权)人:姚俊孙芳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