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657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及系统,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该方法为:通过钢厂的实际情况建立蒸汽管网模型,管网模型中的参数包括:蒸汽源和用户位置、管道直径、管道长度、保温材料、管道连接关系等;通过生产数据计算出各种余能回收利用装置的发电效率曲线;计算确认余热发电机组外供蒸汽流量范围、设备稳定工况等参数作为约束条件;根据生产情况计算管网上各汽源参数和蒸汽用户需求;计算对应工况下各管段的冷凝损失,并求和得到整体管网冷凝损失;通过计算给出一个优化的余热回收利用机组蒸汽供应分配方案,使得在满足管网上所有蒸汽用户需求的前提上,使余能回收利用装置的发电量最大,从而节约企业能源成本。

A calc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tegrated utilization of residual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
,涉及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钢铁企业的许多工序中都有对应的余能回收利用装置,在余能回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较高温度和压力的蒸汽,例如烧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BSP)、炼钢转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LSP)、焦化干熄焦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CDQ)。这些蒸汽可以用于发电也可以供入钢厂蒸汽管网作为生产用蒸汽,对这些余能回收产生的蒸汽进行优化利用可以有效降低企业能源成本。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余能回收产生的蒸汽用于发电的效率都不同;钢铁企业中的蒸汽管网通常是一个多汽源、多用户的复杂管网,且蒸汽的长距离输送往往也伴随着大量的冷凝损失,这也导致多汽源和多用户之间不同的蒸汽供应方案会带来不同的蒸汽输送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及系统,将钢铁企业中的多种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发电效率,以及蒸汽输送进入管网伴随的输送效率一体化计算考虑,利用计算的方法得出一个余能一体化优化利用的方法,并形成系统。为达到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通过钢厂蒸汽管网的物理参数:管段连接关系、管段长度、管道直径、保温材料类型及厚度,构建管网数字模型,用于计算蒸汽输送损耗;/n根据钢厂中各余能发电站运行的实际数据,计算汽机发电效率;/n依据实际的蒸汽用户情况和设备特点构建优化条件的约束方程;/n设定优化目标和优化约束条件进行优化计算,当达到优化目标时则计算结束,输出优化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钢厂蒸汽管网的物理参数:管段连接关系、管段长度、管道直径、保温材料类型及厚度,构建管网数字模型,用于计算蒸汽输送损耗;
根据钢厂中各余能发电站运行的实际数据,计算汽机发电效率;
依据实际的蒸汽用户情况和设备特点构建优化条件的约束方程;
设定优化目标和优化约束条件进行优化计算,当达到优化目标时则计算结束,输出优化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管网内蒸汽输送损耗计算时:
首先读取蒸汽汽源和蒸汽用户工况,作为边界条件;
根据管网的物性参数计算每段管道的压降系数和温降系数;利用节点方程计算得到节点压力和管段流量;根据每个管段的流量进行热力计算;重复上述计算过程,直到蒸汽密度和比热满足精度要求,则完成水力-热力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每个管段是否有蒸汽冷凝损失,如果有,则计算每根管段的冷凝量,最终求和得到整体管网的冷凝损失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发余能发电运行数据计算汽轮机发电效率时:
在计算汽机效率时,需依次计算最低负荷到满负荷各个工况点下的发电效率,然后拟合成效率特性曲线;
根据不同余能发电机组的实际情况,考虑从主蒸汽管道抽汽时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影响,作为外供蒸汽成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能一体化利用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构建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滨胡堃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