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477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动力电池零部件技术领域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的线束隔离板本体(1)表面一侧设置输出巴(2),线束隔离板本体(1)表面另一侧设置汇流排(3),输出巴(2)周围的隔离板本体(1)上设置凸起的台阶部Ⅰ(6),汇流排(3)周围的线束隔离板本体(1)上设置凸起的台阶部Ⅱ(7),线束隔离板本体(1)侧面设置沿隔离板本体(1)侧面一周布置的卡接条(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能够在简易电芯模块组合件中有效实现线束、汇流排的固定,同时增加其与电芯间的爬电距离,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和寿命。

A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isolation board for core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各行业对新能源行业的需求推动及新能源技术日益成熟,新能源电池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如乘用车、大巴车、物流车、公交车、储能系统等。而其中的储能系统又包含银行储能系统、集装箱储能系统、路灯储能系统等等。储能系统相对动力电池系统要求较低,无各种强检试验要求,但安全性能也不容忽视。现有技术中,储能模组的形式有很多,但大多数模组都没有线束隔离板,输出巴(软铝巴或硬铝巴)、导线直接用螺栓所在电芯模块上,中间没有绝缘隔板,一旦连接不良脱落很容易造成电池短路着火,后果相当严重;也有部分厂家使用塑胶盒体包裹设计模式,采用螺栓锁紧的方式连接电芯,材料的过多使用,会使系统重量增加,同样螺栓氧化也会带来一系列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在简易电芯模块组合件中有效实现线束、汇流排的固定,同时增加其与电芯间的爬电距离,减少电芯的膨胀受力,避免电池短路着火,提高电池安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包括线束隔离板本体(1),线束隔离板本体(1)表面一侧设置输出巴(2),线束隔离板本体(1)表面另一侧设置汇流排(3),输出巴(2)上设置焊接孔Ⅰ(4),汇流排(3)上设置焊接孔Ⅱ(5),输出巴(2)周围的隔离板本体(1)上设置凸起的台阶部Ⅰ(6),汇流排(3)周围的线束隔离板本体(1)上设置凸起的台阶部Ⅱ(7),线束隔离板本体(1)侧面设置沿隔离板本体(1)侧面一周布置的卡接条(8),线束隔离板本体(1)设置为能够通过卡接条(8)卡装在电芯模块(9)上端的结构,线束隔离板本体(1)侧面还设置多个卡扣(10)和多个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包括线束隔离板本体(1),线束隔离板本体(1)表面一侧设置输出巴(2),线束隔离板本体(1)表面另一侧设置汇流排(3),输出巴(2)上设置焊接孔Ⅰ(4),汇流排(3)上设置焊接孔Ⅱ(5),输出巴(2)周围的隔离板本体(1)上设置凸起的台阶部Ⅰ(6),汇流排(3)周围的线束隔离板本体(1)上设置凸起的台阶部Ⅱ(7),线束隔离板本体(1)侧面设置沿隔离板本体(1)侧面一周布置的卡接条(8),线束隔离板本体(1)设置为能够通过卡接条(8)卡装在电芯模块(9)上端的结构,线束隔离板本体(1)侧面还设置多个卡扣(10)和多个卡槽(11),线束隔离板本体(1)设置为能够通过卡扣(10)和卡槽(11)与盖板(12)卡装连接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束隔离板本体(1)采用具有绝缘性能的注塑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束隔离板本体(1)上表面设置多道汇流排加强筋(13),线束隔离板本体(1)上表面还设置多道线路走势加强筋(1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芯模块用线束隔离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束隔离板本体(1)下表面设置透气凹槽(15),线束隔离板本体(1)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成伍小宏徐超高顺张兆宏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量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