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41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包括卡接配合的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呈上下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对应两侧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上下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模块或触头模块上,另一端抵接在触头模块或连接模块上。采用上述结构,提供了一种避免连接模块与触头模块间配合有间隙,从而导致触头模块松动,致使触头模块通电不良的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

Connection between button modu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按钮
,特别是一种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
技术介绍
目前,按钮一般为模块化产品,分为按钮头、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三部分,连接模块为连接按钮头和触头模块的部分,连接模块与触头模块利用卡扣装配到一起,因过盈或过度配合会使两者配合不到一起,所以只能利用间隙配合,使两模块间留有间隙。间隙配合致使两个零件或两个模块无法达到牢固连接,中间必然会留有间隙,从而出现松动造成在使用中电气模块接触不良等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免连接模块与触头模块间配合有间隙,从而导致触头模块松动,致使触头模块通电不良的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包括卡接配合的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呈上下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对应两侧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上下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模块或触头模块上,另一端抵接在触头模块或连接模块上。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之间加上一个支撑结构作为扛杆支点,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两侧通过卡扣卡位后利用塑料变形实现两个模块的紧密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为三棱柱的凸筋。上述技术方案中,凸筋位于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之间,触头模块的两侧卡位处为力臂,利用塑料变形形成的反推力实现两个模块的牢固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为直角三棱柱的凸筋,其中一直角面与触头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直角面与斜面的连接处与连接模块抵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直角三棱柱凸筋的尖角抵压入连接模块,使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自身发生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实现两侧的稳固卡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结构由弹性结构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连接模块或触头模块上设计弹性支撑作为扛杆支点,此弹性支撑结构为任何可变形的有回弹力的结构,利用装配时弹性支撑的自身变形形成的力顶住连接模块使连接模块与触头模块不松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结构为弹性片。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工和安装方便,涨紧效果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片呈半圆形,其两端部与触头模块固定连接,中间的弧形部与连接模块抵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片具有很好的弹性支撑作用,使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卡接牢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弹性片由至少两个半圆形弧形片构成,相邻两弧形片相互连接,位于两侧的弧形片端部固定在触头模块上,各个弧形片的中间弧形部与连接模块抵接。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当弹性片由两个半圆形弧形片构成时,结构呈m形,提高弹性支撑力,涨紧效果更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外观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附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图;附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包括卡接配合的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呈上下结构,所述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的对应两侧设置有卡扣结构3,所述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的上下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内设置有支撑结构4,支撑结构4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模块1或触头模块2上,另一端抵接在触头模块2或连接模块1上。在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之间加上一个支撑结构4作为扛杆支点,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的两侧通过卡扣卡位后利用塑料变形实现两个模块的紧密配合。实施例1,支撑结构4为三棱柱的凸筋41。凸筋41位于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之间,触头模块2的两侧卡位处为力臂,利用塑料变形形成的反推力实现两个模块的牢固配合。优选的支撑结构4为直角三棱柱的凸筋41,其中一直角面与触头模块2固定连接,另一直角面与斜面的连接处与连接模块1抵接。利用直角三棱柱凸筋41的尖角抵压入连接模块1,使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自身发生弹性变形实现两侧的稳固卡接。上述支撑结构4由弹性结构构成。在连接模块1或触头模块2上设计弹性支撑作为扛杆支点,此弹性支撑结构为任何可变形的有回弹力的结构,利用装配时弹性支撑的自身变形形成的力顶住连接模块1使连接模块1与触头模块2不松动。上述支撑结构4为弹性片42。加工和安装方便,涨紧效果好。实施例2,弹性片42呈半圆形,其两端部与触头模块2固定连接,中间的弧形部与连接模块1抵接。弹性片42具有很好的弹性支撑作用,使连接模块1和触头模块2卡接牢固。实施例3,弹性片42由至少两个半圆形弧形片421构成,相邻两弧形片421相互连接,位于两侧的弧形片421端部固定在触头模块2上,各个弧形片421的中间弧形部与连接模块1抵接。优选的当弹性片42由两个半圆形弧形片421构成时,结构呈m形,提高弹性支撑力,涨紧效果更好。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可以采用其他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本技术的,或者凡是采用本技术的设计结构和思路,做简单变化或更改的,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包括卡接配合的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呈上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对应两侧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上下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模块或触头模块上,另一端抵接在触头模块或连接模块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包括卡接配合的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呈上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对应两侧设置有卡扣结构,所述连接模块和触头模块的上下面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一端固定在连接模块或触头模块上,另一端抵接在触头模块或连接模块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三棱柱的凸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钮模块间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直角三棱柱的凸筋,其中一直角面与触头模块固定连接,另一直角面与斜面的连接处与连接模块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杰蔡洪洲鱼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