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18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具体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固定安装有遮光片和眼镜本体,所述眼镜本体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铜制导热构件,所述固定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热垫,所述吸热垫与壳体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与吸热垫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吸热垫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气垫圈、硅胶垫圈和散热鳍片,从而能够在保证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对工作热量进行散热,将工作区域与穿戴区域通过气垫圈隔绝,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穿戴以及沉浸式体验,有效提高了在催眠状态下穿戴的舒适度,满足了使用需要。

A light and thin VR hypnotic glass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随之而来的是,可穿戴设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进而能较好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其中,虚拟现实头戴显示器设备,简称VR头显或VR眼镜,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可穿戴设备,其借助于计算机及传感器技术实现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进而能达到较好的用户体验。VR眼镜多通过透镜和显像元件来调整光线位置达到VR效果,通过VR眼镜向失眠人群播放催眠类视屏能够有效达到治疗失眠的催眠目的,现有的VR头戴设备为了散热考虑多体积较重,且直接与眼部挤压接触,舒适度较低,佩戴体验不高,较重的质量容易影响到使用者的浸入式体验,导致催眠效果降低,不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轻量化设计的情况下具有一定散热能力和高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固定安装有遮光片和眼镜本体,所述眼镜本体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为铜制导热构件,所述固定架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热垫,所述吸热垫与壳体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顶部和底部与吸热垫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吸热垫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外壁焊接有散热鳍片,所述导热柱和散热鳍片位于通风孔内;所述壳体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嵌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所述滑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圈,所述滑杆外侧壁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气垫圈和滑套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气垫圈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垫圈,所述硅胶垫圈内腔设有加热片,所述硅胶垫圈靠近气垫圈一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壳体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腔两侧均嵌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内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转轴底端固定连接有咬合齿条,所述转轴通过咬合齿条挤压抵触有绑带。通过VR穿戴设备的感光元件和显示元件集成至轻薄壳体内,眼镜本体为成熟的VR设备元件本体,置入不透光的轻薄壳体后,遮光片对眼镜本体底光进行遮挡,能够有效降低头戴式重量,当眼镜本体工作发热时热量通过两侧导热的铜制固定架导入两侧粘接的吸热垫内,热量散热至吸热垫后,通过导热柱吸入散热鳍片内,顶部和底部的通风孔能够快速将工作时热量散发,避免热量堆积影响到眼镜本体的使用寿命,当使用者穿戴设备时,通过将绑带两侧插入两侧盒体内,拧动把手带动转轴在轴承内转动带动咬合齿条与底部绑带贴合挤压固定,绑带绑接后壳体带动气垫圈和硅胶垫圈与穿戴者眼部四周贴合,硅胶垫圈能够模拟类肤材质完全贴合穿戴者眼部,对皮肤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透气性,气垫圈能够在充气后隔绝壳体与硅胶垫圈,同时在穿戴者躺倒催眠时,壳体向下带动固定板和滑套在滑杆内滑动,固定板和滑套移动挤压滑杆外侧的弹簧,弹簧能够吸收壳体向下的力,同时降低壳体的晃动,增加由气垫圈侧向壳体内眼角本体传递的支撑力,稳固眼镜本体在壳体内收容空间内的相对位置,避免眼镜本体在晃动时造成电子设备的晃动,造成播放内容相对于用户视线而产生偏移,同时避免了外部空气流动时带动壳体发生晃动给穿戴者带来的感官差异,同时眼镜本体和外部壳体与穿戴者皮肤具有较远的距离,避免了热量影响到穿戴者的体验,从而能够在保证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对工作热量进行散热,将工作区域与穿戴区域通过气垫圈隔绝,大幅度提高穿戴以及沉浸式体验,有效提高了在催眠状态下穿戴的舒适度,满足了使用需要。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片为电热丝片,且加热片为环状嵌入,能够提高硅胶垫圈的温度。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带中心位置缝接有硅胶垫片,所述绑带两侧均开设有三个透气孔,且透气孔为长条状通槽,具有一定的热量散发能力,提高躺倒时穿戴者的舒适度。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垫圈顶部设有气门芯,方便调整气垫圈的厚度来满足适合的观察距离。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柱和散热鳍片为铝制构件,所述吸热垫片为吸热硅胶垫片,铝制构件较高的吸热和散热效果,同时吸热垫圈能够填充固定架与导热柱之间的缝隙。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硅胶垫圈一侧开口与气垫圈内腔相匹配,避免硅胶垫圈给VR体验带来影响。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杆和顶块与凹槽内腔相贴合时壳体与气垫圈不贴合,在最大减震情况下热量两者不贴合,避免热量传导影响体验。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垫圈为隔热橡胶垫圈,减少气垫圈吸收的热量。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体、气垫圈、硅胶垫圈和散热鳍片,当眼镜本体工作发热时热量通过两侧导热的铜制固定架导入两侧粘接的吸热垫、导热柱和散热鳍片内,顶部和底部的通风孔能够快速将工作时热量散发,通过将绑带与穿戴者头部固定,绑带绑接后壳体带动气垫圈和硅胶垫圈与穿戴者眼部四周贴合,气垫圈能够隔绝壳体与硅胶垫圈,穿戴者躺倒时,壳体向下带动固定板和滑套挤压滑杆外侧的弹簧,弹簧能够降低壳体的晃动,避免了外部空气流动时带动壳体发生晃动给穿戴者带来的感官差异,从而能够在保证轻量化设计的同时对工作热量进行散热,将工作区域与穿戴区域通过气垫圈隔绝,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幅度提高穿戴以及沉浸式体验,有效提高了在催眠状态下穿戴的舒适度,满足了使用需要;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绑带和加热片,绑带两侧的透气孔能够有效将穿戴者头部热量散热,同时绑带中心位置的硅胶垫圈能够提高枕着贴合时的舒适度,绑带两端与壳体一体连接,同时眼镜本体工作时能够给加热片供电,加热片能够对硅胶垫圈加热将硅胶垫圈加热到与穿戴者皮肤相似的温度,避免绑接位置给穿戴者躺倒时与枕头挤压带来的不适感,进一步提高了硅胶垫圈与穿戴者头部的贴合度,满足了助眠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盒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垫圈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壳体、2遮光片、3眼镜本体、4固定架、5吸热垫、6通风孔、7导热柱、8散热鳍片、9凹槽、10固定板、11滑套、12滑杆、13顶块、14弹簧、15气垫圈、16气门芯、17硅胶垫圈、18加热片、19开口、20绑带、21硅胶垫片、22透气孔、23盒体、24转轴、25把手、26咬合齿条、27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轻便超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固定安装有遮光片(2)和眼镜本体(3),所述眼镜本体(3)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为铜制导热构件,所述固定架(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热垫(5),所述吸热垫(5)与壳体(1)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部和底部与吸热垫(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通风孔(6),所述吸热垫(5)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柱(7),所述导热柱(7)外壁焊接有散热鳍片(8),所述导热柱(7)和散热鳍片(8)位于通风孔(6)内;/n所述壳体(1)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9),所述凹槽(9)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一侧嵌设有滑套(11),所述滑套(11)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3),所述滑杆(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圈(15),所述滑杆(12)外侧壁套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两端分别与气垫圈(15)和滑套(11)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气垫圈(1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垫圈(17),所述硅胶垫圈(17)内腔设有加热片(18),所述硅胶垫圈(17)靠近气垫圈(15)一侧开设有开口(19);/n所述壳体(1)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盒体(23),所述盒体(23)内腔两侧均嵌设有轴承(27),所述轴承(27)内套设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5),所述转轴(24)底端固定连接有咬合齿条(26),所述转轴(24)通过咬合齿条(26)挤压抵触有绑带(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便超薄的VR催眠眼镜,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腔固定安装有遮光片(2)和眼镜本体(3),所述眼镜本体(3)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为铜制导热构件,所述固定架(4)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热垫(5),所述吸热垫(5)与壳体(1)内腔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顶部和底部与吸热垫(5)的对应位置开设有若干通风孔(6),所述吸热垫(5)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柱(7),所述导热柱(7)外壁焊接有散热鳍片(8),所述导热柱(7)和散热鳍片(8)位于通风孔(6)内;
所述壳体(1)一侧开设有若干凹槽(9),所述凹槽(9)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所述固定板(10)一侧嵌设有滑套(11),所述滑套(11)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块(13),所述滑杆(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气垫圈(15),所述滑杆(12)外侧壁套设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两端分别与气垫圈(15)和滑套(11)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气垫圈(15)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硅胶垫圈(17),所述硅胶垫圈(17)内腔设有加热片(18),所述硅胶垫圈(17)靠近气垫圈(15)一侧开设有开口(19);
所述壳体(1)外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盒体(23),所述盒体(23)内腔两侧均嵌设有轴承(27),所述轴承(27)内套设有转轴(24),所述转轴(24)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丁学伟肖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元盛物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