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124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结构,包括导光板、第一透光玻璃组件、多个光源组件和反射材料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和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表面,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为弧形板状,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上表面的所述沟槽中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光源组件连接在第一电极层上,所述反射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极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电子束撞击所述荧光层以激发出光源后,光源由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向外透出。

A backligh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源结构。
技术介绍
视差挡板法是双视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在显示单元A上的狭缝光栅B是周期性排列的一条透明条纹、一条遮光条纹的光学器件。基本原理为:显示单元A左侧的观察者透过狭缝光栅B能看到显示单元A上的一部分像素,显示单元A右侧的观察者透过狭缝光栅B能看到显示单元A上的另一部分像素。这样,在不同像素中输入不同画面的信号,就可以实现双视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显示单元A的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光强分布均匀,这就造成了双视显示时,中央串扰区亮度很高,光利用率低。因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结构。本技术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背光源结构,其中,包括导光板、第一透光玻璃组件、多个光源组件和反射材料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和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表面,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为弧形板状,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上表面的所述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第一透光玻璃组件、多个光源组件和反射材料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和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表面,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为弧形板状,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上表面的所述沟槽中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光源组件连接在第一电极层上,所述反射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极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电子束撞击所述荧光层以激发出光源后,光源由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向外透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第一透光玻璃组件、多个光源组件和反射材料层,所述导光板包括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和荧光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表面,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为弧形板状,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上下两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沟槽,多个所述沟槽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上表面的所述沟槽中设置有第一电极层,所述光源组件连接在第一电极层上,所述反射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下表面连接有第二电极层,所述荧光层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电子束撞击所述荧光层以激发出光源后,光源由所述第二透光玻璃组件向外透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玻璃组件包括第一玻璃层和第二玻璃层,所述第一玻璃层和所述第二玻璃层之间通过第一透光胶水层连接并相互重叠,所述第一玻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红钟远浓黄建平官勇辉利国艺利月发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鸿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