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907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由蓄水箱、地表水水槽、介质槽、地下水水槽、供水系统及抽水井组成;通过控制两边水槽水位高低和抽水井抽水强度,通过测量流量、测压管水头和污染物浓度等数据,结合解析解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型体积小,易于搬动,可在室内进行实验,装置设置灵活,可控制和改变多个条件,进行单变量研究和多变量组合研究。

Experimental devic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循环的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在数值法出现以前,以解析法为主。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在利用数值法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时基本上仍以理想算例与解析解对比分析为主,极少见到实际应用。随着经济发展,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关于受污染地表水对地下水影响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过程中污染物在其间的运移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是迫切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但现阶段的水文地质模型大多只能单方面研究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对于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物理模型比较少,特别是傍河抽(灌)水驱动下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室内实验装置,并且大多模型更加偏向于理论模型下的规律研究,而对实际情况下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规律的实验研究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并可进行单变量及多变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蓄水箱(3)、地表水水槽(5)、介质槽(9)、地下水水槽(11)、供水系统及抽水井(21)组成;介质槽(9)一侧为地表水水槽(5),另一侧为地下水水槽(11),分别使用第一透水板(8)、第二透水板(10)隔开,介质槽(9)内铺设不同的介质,地表水水槽(5)一侧设有卡槽(6),将第三透水板(23)插入卡槽(6)后,形成可渗透反应墙(7),位于地表水水槽(5)与介质槽(9)之间;抽水井(21)位于介质槽(9)中间,贯穿整个含水层,其下部位于含水层段打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蓄水箱(3)、地表水水槽(5)、介质槽(9)、地下水水槽(11)、供水系统及抽水井(21)组成;介质槽(9)一侧为地表水水槽(5),另一侧为地下水水槽(11),分别使用第一透水板(8)、第二透水板(10)隔开,介质槽(9)内铺设不同的介质,地表水水槽(5)一侧设有卡槽(6),将第三透水板(23)插入卡槽(6)后,形成可渗透反应墙(7),位于地表水水槽(5)与介质槽(9)之间;抽水井(21)位于介质槽(9)中间,贯穿整个含水层,其下部位于含水层段打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系统包括进水口阀门(2)、河流水进水口(4)、河流水出水口(17)、抽水井出水口(16)、大阀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水箱(3)位于地表水水槽(5)一侧,使用水位调节板(1)隔开,并设有进水口阀门(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水槽(5)一侧上端设有多个河流水进水口(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小松赵燕容范思琦刘酌希李依刘金晶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