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口、新风机组、若干风管和若干位于房间内的新风出口,还包括控风单元,控风单元的数量与新风出口的数量对应,控风单元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的一侧,其中,控风单元包括风量调节模块,风通过控风单元经新风出口流入房间。其优点在于,在每个新风出口内侧均设置控风单元,厂家可根据客户需要设置控风单元的恒定出风量,无需用户在安装完后逐个调节每个手动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风量恒定。
A new air system with automatic constant room air volu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医院、办公楼、学校、大型船舶等空调与通风工程中,房间的新风和排风支管规格尺寸很小,风量分配很难调试。现有的房屋送风系统使用普通的风量调节阀,比如专利号为CZ201520666460.8的中国公开专利房屋送风系统的风量平衡结构,其采用定量风量阀和手动风量阀,通过定量风量阀初步控制管道支路内的风量,在风口终端设置可手动风量阀,但是,这种对于多个房间采用统一管道支路的新风系统来说,在调试好了某一个房间的风量后,再调试相邻房间的风量时,就会影响其他房间风量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多次反复的调试才能达到要求,浪费了大量的人工费并延长了工程周期。目前集中新风系统的另一个问题是,运行过程中新风过滤器会因为逐渐堵塞而阻力增大,造成新风管路系统压力下降,这个过程会导致房间风量不等比例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利用设定好的风量调节模块,对每个新风出口均设定恒定的风量,无需逐一调节。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口、新风机组、若干风管和若干位于房间内的新风出口,还包括控风单元,所述控风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新风出口的数量对应,所述控风单元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的一侧,其中,所述控风单元包括风量调节模块,风通过所述控风单元经所述新风出口流入房间。优选地,所述控风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风管相适配的外壳体,所述风量调节模块包括内壳体和位于内壳体内的限流板组件,所述限流板组件包括控风板、调节板、气袋和弹性件;所述控风板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控风板朝向迎风面设置,所述气袋设置在所述控风板背后,其上设有孔;所述孔与所述控风板连通,朝向迎风面设置;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气袋的下方,且下端与所述内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控风板和所述调节板的下方,且一端与所述控风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上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设有安装法兰,用于两侧所述风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嵌套设置,位于所述内壳体中的所述控风板为圆形,所述调节板为半圆形。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的两端内侧设有密封隔热块。优选地,新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过滤器和若干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新风进口和所述新风机组之间,所述第二过滤器位于新风机组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内均设有堵塞率检测装置,所述堵塞率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或气流传感器。优选地,所述控风单元分别与所述新风出口和所述风管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风管内部靠近所述新风出口的一侧设有环形安装台阶,所述新风出口与所述风管可拆卸连接并将所述控风单元抵压固定在所述环形安装台阶上;所述控风单元的壳体外壁上有环形延伸块,所述环形延伸块与所述安装台阶相抵;所述环形延伸块和所述安装台阶之间设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风管之间设有消音器。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每个新风出口内侧均设置风量调节模块,厂家可根据客户需要设置风量调节模块的恒定出风量,无需用户在安装完后逐个调节每个手动调节阀,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风量恒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新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控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控风单元与风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0、新风进口;11、新风机组;12、风管;13、新风出口;14、第一过滤器;15、第二过滤器;16、环形安装台阶;17、消音器;20、控风单元;21、外壳体;211、安装法兰;212、环形延伸块;22、风量调节模块;221、控风板;222、调节板;223、气袋;224、孔;225、弹性件;226、内壳体;23、密封隔热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包括新风进口10、新风机组11、若干风管12和若干位于房间内的新风出口13,还包括控风单元20,控风单元20的数量与新风出口13的数量对应,控风单元20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13的一侧,其中,控风单元20包括风量调节模块22,风通过控风单元20经新风出口13流入房间。每个新风出口13均对应设置有一风量调节模块22,利用已经设定好的风量调节模块,实现房间恒定风量,无需用户手动调节。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控风单元20还包括与风管12相适配的外壳体21,风量调节模块22包括内壳体226和位于内壳体226内的限流板组件,限流板组件包括控风板221、调节板222、气袋223和弹性件225;控风板221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转轴位于控风板221中部,且两端与壳体内壁连接;控风板221朝向迎风面设置,气袋223设置在控风板221背后,其上设有孔224;孔224与控风板221连通,朝向迎风面设置;调节板222位于气袋223的下方,且下端与壳体内壁转动连接;弹性件225位于控风板221和调节板222的下方,且一端与控风板221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调节板222的上端连接。优选地,弹性件225为弹簧片,复位更灵活。当一定量的风流进风量调节模块22后,会在控风板221的迎风面形成一个气体压力,通过气袋223的小孔224向气袋223内部充气,气袋223膨胀后推动控风板221向关闭的方向转动,此时弹簧片就产生一个相反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进口、新风机组、若干风管和若干位于房间内的新风出口,还包括控风单元,所述控风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新风出口的数量对应,所述控风单元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的一侧,其中,所述控风单元包括风量调节模块,风通过所述控风单元经所述新风出口流入房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进口、新风机组、若干风管和若干位于房间内的新风出口,还包括控风单元,所述控风单元的数量与所述新风出口的数量对应,所述控风单元设置在靠近新风出口的一侧,其中,所述控风单元包括风量调节模块,风通过所述控风单元经所述新风出口流入房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风单元还包括与所述风管相适配的外壳体,所述风量调节模块包括内壳体和位于内壳体内的限流板组件,所述限流板组件包括控风板、调节板、气袋和弹性件;所述控风板与所述内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控风板朝向迎风面设置,所述气袋设置在所述控风板背后,其上设有孔;所述孔与所述控风板连通,朝向迎风面设置;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气袋的下方,且下端与所述内壳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控风板和所述调节板的下方,且一端与所述控风板的下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板的上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设有安装法兰,用于两侧所述风管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恒定房间风量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嵌套设置,位于所述内壳体中的所述控风板为圆形,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京飞,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市人和建设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