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53564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如下:步骤S1.确定跟进洞中突涌溃口的位置,并按施工要求确定出在突涌溃口的前后各施作一钢管墙的位置。步骤S2.由先行洞并经关联洞进入跟进洞中,在突涌溃口前后的设定位置均竖直设置一钢管墙,钢管墙的上部与跟进洞的顶壁紧密贴合,左右端与跟进洞的左右侧壁紧密贴合,将涌突体由前到后分为独立的前突涌体、中突涌体和后突涌体,并将突涌溃口和中突涌体围在一封闭空间内,并阻挡支撑中突涌体。在突涌发生时,即能处理溃口,保证不会因为突涌问题而延误工期。清理突涌时,安全性好,保证了清淤的安全性。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dealing with inrush of separated double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隧道突泥涌水是最严重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地质灾害之一,也是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问题。由于岩土体性质多变、地下水和地表水的综合作用、隧道开挖时应力释放,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水头压力作用下,克服隔水层、断层及裂隙带等阻力,形成突泥涌水地质灾害。隧道施工中一旦发生突涌事故,设备掩埋、隧道堵塞,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突涌溃口处理存在施工困难、成本高且风险大等一系列难题。隧道突泥涌水发生后,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溃口突涌体处理;(1)直接清淤:待突涌体相对稳定后进行清淤,对溃口和淤积体不采取任何防护或加固措施,直接采用挖装运的形式将洞内淤积体清除,该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但清淤过程安全风险极高,易出现再次突涌的风险。(2)边加固边清淤:按循环对淤积体物性参数进行改良,待改良后淤积体达到一定稳定性后再通过机械挖装运形式进行淤积体清除,该方法相对安全可靠,但每循环都需对地层改良,清淤进度缓慢,成本高。【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双洞隧道中,一个为提前掘进的先行洞(1),另一个为随后掘进的跟进洞(2),且突涌发生在所述跟进洞(2)中的已开挖段;该施工方法如下:/n步骤S1.确定所述跟进洞(2)中突涌溃口(3)的位置,并确定出施作钢管墙(7)的位置和数量,具体为:位于所述突涌溃口(3)的前后,各设置一钢管墙(7);/n步骤S2.在设定位置均竖直设置一钢管墙(7),所述钢管墙(7)的上部与所述跟进洞(2)的顶壁紧密贴合,左右端与所述跟进洞(2)的左右侧壁紧密贴合,将涌突体由前到后分为独立的前突涌体(4)、中突涌体(5)和后突涌体(6),并将所述突涌溃口(3)和中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双洞隧道中,一个为提前掘进的先行洞(1),另一个为随后掘进的跟进洞(2),且突涌发生在所述跟进洞(2)中的已开挖段;该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S1.确定所述跟进洞(2)中突涌溃口(3)的位置,并确定出施作钢管墙(7)的位置和数量,具体为:位于所述突涌溃口(3)的前后,各设置一钢管墙(7);
步骤S2.在设定位置均竖直设置一钢管墙(7),所述钢管墙(7)的上部与所述跟进洞(2)的顶壁紧密贴合,左右端与所述跟进洞(2)的左右侧壁紧密贴合,将涌突体由前到后分为独立的前突涌体(4)、中突涌体(5)和后突涌体(6),并将所述突涌溃口(3)和中突涌体(5)围在一封闭空间内,并阻挡支撑所述中突涌体(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对所述中突涌体(5)以及所述突涌溃口(3)上方塌体进行注浆加固,得加固体,在所述加固体上设定开挖轮廓线,在所述开挖轮廓线外围一周施做超前大管棚进行预支护,然后开挖通过溃口段,与前后已开挖段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处理分离式独立双洞隧道突涌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S21.在所述先行洞(1)和跟进洞(2)相邻的隔墙上标出施作钢管墙(7)的位置;
步骤S22.在标记位置,由所述先行洞(1)内的一侧朝向跟进洞(2)内的一侧钻设有多个横向贯通的钻孔,其中,位于所述先行洞(1)内的侧壁上的为钻孔进口,位于所述跟进洞(2)内的侧壁上的为钻孔出口;
步骤S23.在各所述钻孔内,均由各钻孔进口为入口,各放置一钢管(7-1),直至所述钢管(7-1)的端部穿出钻孔出口,穿过所述跟进洞(2),至隔墙的对侧侧壁,并入岩;各所述钢管(7-1)均为两端敞口的中空管,且在管壁上排布有与钢管腔连通的溢浆孔(7-2);
步骤S24.由各钻孔进口开孔注浆,向各钢管(7-1)内进行压灌浆回填,浆液沿管口流入所述钢管(7-1)内,并流通;管内浆液由各溢浆孔(7-2)溢出,填充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管(7-1)管壁间,以及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义刘石磊司景钊张建设贾建波汪富军曹宝会冉海军何喜湘谷晴天汪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