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8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包括帐篷布、充气垫、绷床、支撑件、支撑柱、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支撑杆,支撑柱、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支撑杆围成了一个帐篷的基本骨架,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第二伸缩杆底侧固定有支撑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围成的框体上侧固定有绷床,绷床为由若干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绷床上侧设置有底垫,底垫上侧设置有充气垫,支撑柱顶部通过铰耳和支撑杆铰接,支撑杆远离支撑柱一端和固定块铰接;该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通过绷床的设置,使得帐篷底垫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帐篷既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可以适应于多种复杂地形。

An outdoor tent suitable for complex ter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帐篷,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涉及帐篷

技术介绍
帐篷可为户外运动的人们提供一个临时性遮阳挡雨的环境,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帐篷一般是由帐篷布以及帐篷骨架组成,帐篷骨架用以支撑起帐篷布。在使用时,帐篷底部的底垫被直接放置在地面上,然而由于帐篷底垫是直接与地面接触,在帐篷搭建时对地形要求较高,不能太潮、不能有过多石子、不能凸凹不平,更不能是坑洼地带,难以适用于复杂地形的露营,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帐篷底垫是直接与地面接触,在帐篷搭建时对地形要求较高,难以适用于复杂地形的露营的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包括帐篷布、底垫、充气垫、绷床、支撑件、支撑柱、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柱、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支撑杆围成了一个帐篷的基本骨架,所述基本骨架外侧设置有帐篷布,所述帐篷布一侧设置帐篷进口,所述支撑柱共有四根,且四根所述支撑柱分布在帐篷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爪形固定支撑结构,四根所述支撑柱之间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底侧固定有支撑件,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围成的框体上侧固定有绷床,所述绷床为由若干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绷床上侧设置有底垫,所述底垫上侧设置有充气垫,所述支撑柱顶部通过铰耳和支撑杆铰接,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柱一端和固定块铰接,所述固定块顶部设置有旋转件,所述旋转件贯穿固定块并和固定块底部的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大小和支撑杆的外径相适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帐篷进口设置有拉链。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为圆柱形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帐篷进口位于帐篷布靠近第一伸缩杆一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伸缩杆为多段式伸缩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和铰耳为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通过爪形支撑件的设置,有利于帐篷固定更加稳定,通过绷床的设置,使得帐篷底垫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帐篷既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可以适应于多种复杂地形,不需要顾忌地形是否有碎石或有坑洼,通过充气垫的设置,从而可以缓解绷床的不舒适,有利于提高帐篷的舒适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结构示意图;图中:1、帐篷布;2、帐篷进口;3、底垫;4、充气垫;5、绷床;6、支撑件;7、支撑柱;8、第一伸缩杆;9、第二伸缩杆;10、铰耳;11、支撑杆;12、固定块;13、支撑块;14、旋转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包括帐篷布1、底垫3、充气垫4、绷床5、支撑件6、支撑柱7、第一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9和支撑杆11,支撑柱7、第一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9和支撑杆11围成了一个帐篷的基本骨架,基本骨架外侧设置有帐篷布1,帐篷布1一侧设置帐篷进口2,支撑柱7共有四根,且四根支撑柱7分布在帐篷的四个角落,支撑柱7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6,支撑件6为爪形固定支撑结构,四根支撑柱7之间通过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9底侧固定有支撑件6,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围成的框体上侧固定有绷床5,绷床5为由若干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绷床5上侧设置有底垫3,底垫3上侧设置有充气垫4,支撑柱7顶部通过铰耳10和支撑杆11铰接,支撑杆11远离支撑柱7一端和固定块12铰接,固定块12顶部设置有旋转件14,旋转件14贯穿固定块12并和固定块12底部的支撑块13固定连接,支撑块13上设置有四个缺口,缺口的大小和支撑杆11的外径相适应。帐篷进口2设置有拉链,固定块12为圆柱形结构,帐篷进口2位于帐篷布1靠近第一伸缩杆8一侧,第二伸缩杆9为多段式伸缩杆,支撑杆11和铰耳10为可拆卸连接。具体原理:使用时,将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伸出组成帐篷的底框,同时利用支撑件6将帐篷底框固定在地面上,并将支撑杆11与支撑柱7顶部的铰耳10铰接,使得支撑杆11和帐篷底框围成一个帐篷的基本骨架,与此同时帐篷布1被撑开,将充气垫4充气气体,从而可以从帐篷进口2进入到帐篷内休息。该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通过爪形支撑件的设置,有利于帐篷固定更加稳定,通过绷床的设置,使得帐篷底垫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从而使得帐篷既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潮作用,同时又可以适应于多种复杂地形,不需要顾忌地形是否有碎石或有坑洼,通过充气垫的设置,从而可以缓解绷床的不舒适,有利于提高帐篷的舒适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包括帐篷布(1)、底垫(3)、充气垫(4)、绷床(5)、支撑件(6)、支撑柱(7)、第一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9)和支撑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第一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9)和支撑杆(11)围成了一个帐篷的基本骨架,所述基本骨架外侧设置有帐篷布(1),所述帐篷布(1)一侧设置帐篷进口(2),所述支撑柱(7)共有四根,且四根所述支撑柱(7)分布在帐篷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柱(7)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为爪形固定支撑结构,四根所述支撑柱(7)之间通过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9)底侧固定有支撑件(6),所述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围成的框体上侧固定有绷床(5),所述绷床(5)为由若干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绷床(5)上侧设置有底垫(3),所述底垫(3)上侧设置有充气垫(4),所述支撑柱(7)顶部通过铰耳(10)和支撑杆(11)铰接,所述支撑杆(11)远离支撑柱(7)一端和固定块(12)铰接,所述固定块(12)顶部设置有旋转件(14),所述旋转件(14)贯穿固定块(12)并和固定块(12)底部的支撑块(1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13)上设置有四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大小和支撑杆(11)的外径相适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户外帐篷,包括帐篷布(1)、底垫(3)、充气垫(4)、绷床(5)、支撑件(6)、支撑柱(7)、第一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9)和支撑杆(1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7)、第一伸缩杆(8)、第二伸缩杆(9)和支撑杆(11)围成了一个帐篷的基本骨架,所述基本骨架外侧设置有帐篷布(1),所述帐篷布(1)一侧设置帐篷进口(2),所述支撑柱(7)共有四根,且四根所述支撑柱(7)分布在帐篷的四个角落,所述支撑柱(7)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为爪形固定支撑结构,四根所述支撑柱(7)之间通过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9)底侧固定有支撑件(6),所述第一伸缩杆(8)和第二伸缩杆(9)围成的框体上侧固定有绷床(5),所述绷床(5)为由若干尼龙绳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绷床(5)上侧设置有底垫(3),所述底垫(3)上侧设置有充气垫(4),所述支撑柱(7)顶部通过铰耳(10)和支撑杆(11)铰接,所述支撑杆(11)远离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珍
申请(专利权)人:萍乡市思泰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