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4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包括消旋室、出水扩散喇叭管、后导水锥、箱涵出水室;消旋室进口与叶轮贯通连接,消旋室出口与出水扩散喇叭管贯通连接,且消旋室内包括导叶毂以及固定于导叶毂上的导叶片;所述后导水锥设置于箱涵出水室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出水扩散喇叭管以及部分的消旋室置于箱涵出水室内,且出水扩散喇叭管的出水口面向箱涵出水室的顶部内壁,后导水锥延伸于出水扩散喇叭管内,且后导水锥顺水流方向进口与导叶毂相连接固定;所述箱涵出水室与出水流道衔接贯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双向流道泵装置水力效率的目的,可为双向流道泵站的新建和更新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A two-way vertical pump station effluent diffus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调整出水流态的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尤其涉及出水扩散喇叭管和后导水锥等出水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技术介绍
出水流道的主要作用是为了使水流在流入出水池的过程中更好地转向和扩散,在不发生脱流或旋涡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回收动能。双向流道泵站具有工程投资小、结构形式简单、施工安装检修方便等优点,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双向流道泵装置水力损失主要集中于泵装置出水结构部分,实际运行时出水流道内部流态紊乱,易使泵轴受到不平衡径向力的作用,不仅引起泵轴及系统的振动,还会导致轴承及填料密封的偏磨,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泵装置安全、稳定运行。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专利通过一种调整出水流态的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对出水扩散喇叭管和后导水锥等出水结构进行优化改进设计,调整出水扩散喇叭管逆水侧、出水流道顺水侧等关键部位的水流流态,减小旋涡的范围及强度,最大程度地减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为同类泵站双向出水流道的选型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r>出水流道的水力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消旋室(1)、出水扩散喇叭管(2)、后导水锥(3)、箱涵出水室(4);/n所述消旋室(1)进口与叶轮(5)贯通连接,消旋室(1)出口与出水扩散喇叭管(2)贯通连接,且消旋室(1)内设有导叶毂(8)以及固定于导叶毂(8)上的导叶片(7);所述后导水锥(3)设置于箱涵出水室(4)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出水扩散喇叭管(2)以及部分的消旋室(1)置于箱涵出水室(4)内,且出水扩散喇叭管(2)的出水口面向箱涵出水室(4)的顶部内壁,后导水锥(3)延伸于出水扩散喇叭管(2)内,且后导水锥(3)顺水流方向进口与导叶毂(8)相连接固定;所述箱涵出水室(4)与出水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立式泵站用出水扩散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消旋室(1)、出水扩散喇叭管(2)、后导水锥(3)、箱涵出水室(4);
所述消旋室(1)进口与叶轮(5)贯通连接,消旋室(1)出口与出水扩散喇叭管(2)贯通连接,且消旋室(1)内设有导叶毂(8)以及固定于导叶毂(8)上的导叶片(7);所述后导水锥(3)设置于箱涵出水室(4)的顶部内壁上,所述出水扩散喇叭管(2)以及部分的消旋室(1)置于箱涵出水室(4)内,且出水扩散喇叭管(2)的出水口面向箱涵出水室(4)的顶部内壁,后导水锥(3)延伸于出水扩散喇叭管(2)内,且后导水锥(3)顺水流方向进口与导叶毂(8)相连接固定;所述箱涵出水室(4)与出水流道(6)衔接贯通;
所述消旋室(1)采用圆台扩散段,扩散角为3°,消旋室(1)进口直径与叶轮(5)直径相同,消旋室(1)出口直径为叶轮(5)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高慧陈晔钱军朱泉荣王银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