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4890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22
一种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单元、温湿度传感器、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钛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铜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并且其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良好,成本比较低,性价比高,能够节省大量能源消耗。

Active waterproof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主动防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混凝土墙体的防水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的主动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混凝土墙体的防水是建筑物维护的重要工作,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工程方面的防水主要是指防混泥土结构孔隙渗漏水、可以看见的潮湿、摊渍。少量是为了保护建筑物免受水汽,水分的侵蚀而做的防水。这方面的材料主要有卷材,聚氨酯等等。施工要求高,工艺复杂。没有一种材料是万能的,不管是刚性防水还是柔性防水,在选取材料上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有些材料体积大、安装不方便且防水效果略差;有些材料较为昂贵且带有化学材料,不环保;而通过加热抽湿进行防水防潮的方法在能耗方面欠佳,且产生的水蒸气对空气的湿度影响较大,考虑水蒸气的压力变化,容易对防水保护层造成冲击,易使其破坏,难以检查、维修。不论是隧道、桥梁、堤坝、道路、建筑还是我们日常居住的房屋,防水都不容忽视。现有技术中,不管用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都无法很好地解决封闭室内的湿度大要外排水汽的问题,比如用除湿机来解决,则需要外机来配合,但在深度地下室、隧道、堤坝等场所根本无法在近距离提供外空间安装外机,而且用此方式能耗很大,设备故障率高,无实用价值。社会有些商家用电解方式分解水分子,能耗大,电压高,且污染空气和存再爆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防水系统,这种主动防水系统能够有效地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并且其结构合理,成本比较低,排水效果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单元、温湿度传感器、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钛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铜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阴极单元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安装坑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的电压。较优的方案,所述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布满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并且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均匀分布。更优的方案,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依次包括底面、顶面和至少两个侧面,底面、顶面和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阳极单元,各阳极单元并联。较优的方案,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7寸液晶触控屏幕,7寸液晶触控屏幕输出设置参数信号,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设置参数信号并进行处理。较优的方案,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过载保护单元与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电连接。较优的方案,所述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宽度6-10毫米,深度12-20毫米。较优的方案,所述钛丝采用导电涂料固定在阳极槽内。所述导电涂料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将非收缩水泥砂浆与石墨分别按容量6:1比例混合。较优的方案,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500-700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的距离为200-300毫米。较优的方案,所述铜棒的直径为24毫米。较优的方案,脉冲方波发生器产生的稳定脉冲信号为方波,方波的高电平时间为900毫秒,负电平时间在40毫秒,零电平时间60毫秒,波形周期为1秒,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输出的电压为24伏。本技术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地通过电渗透原理将混泥土墙体中的水份排出,并且其结构设计合理,防水效果良好,成本比较低,性价比高,能够节省大量能源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1地下混凝土墙体的一个侧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1阳极槽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1方波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防水系统,包括阴极单元2、温湿度传感器7、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六个阳极单元4,阳极单元4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钛丝401、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401,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401、纵向延伸的钛丝401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3内;阴极单元2包括一根铜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1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4、阴极单元2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7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的安装坑6内,温湿度传感器7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本实施例中为方波,如图5所示),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的电压。所述开关电源为350W开关电源。所述温湿度传感器7选用乐享电子生产的AQ3485Y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往复弯曲平面钛丝401网布满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包括底面101、顶面(图2中看不见)和4个侧面102,本实施例中,底面101、顶面(图2中看不见)和4个侧面102上分别设有一个阳极槽3,阳极槽3内设有阳极单元4,各阳极单元4并联后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7寸液晶触控屏幕,7寸液晶触控屏幕输出设置参数信号,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设置参数信号并进行处理。所述主动防水系统还包括过载保护单元,过载保护单元与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电连接。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3宽度8毫米,深度16毫米。所述钛丝401采用导电涂料5固定在阳极槽3内。所述导电涂料5由下列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石墨粉50%、灌浆料50%。所述阴极坑的深度为500毫米,阴极坑与地下混凝土墙体1的距离为200毫米。所述铜棒的直径为24毫米。脉冲方波发生器产生的稳定脉冲信号为方波,方波的高电平时间为900毫秒,负电平时间在40毫秒,零电平时间60毫秒,波形周期为1秒,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输出的电压为24伏。安装时,先在地下混凝土墙体1内表面开设阳极槽3,然后采用导电涂料5将钛丝401固定在阳极槽3内,接着在地下混凝土墙体1外侧与地下混凝土墙体1距离为200毫米处挖阴极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单元、温湿度传感器、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钛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铜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阴极单元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安装坑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的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极单元、温湿度传感器、脉冲方波发生器、开关电源、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和至少一个阳极单元,阳极单元包括多根横向延伸的钛丝、多根纵向延伸的钛丝,所述的横向延伸的钛丝、纵向延伸的钛丝依次交替分布并头尾相接,连成呈S形不断弯曲延伸的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该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埋设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开设的阳极槽内;阴极单元包括一根铜棒,该铜棒埋设在位于地下混凝土墙体外侧的阴极坑内;阳极单元、阴极单元分别与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电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预埋在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安装坑内,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的湿度并发送湿度信号;开关电源给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供电,微电脑MCU主控制单元接收湿度信号并处理,发送控制信号;脉冲方波发生器接收控制信号并输出稳定脉冲信号,光电隔离输出驱动单元接收稳定脉冲信号输出此种脉冲波形的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布满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并且往复弯曲平面钛丝网均匀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需防水的地下混凝土墙体内表面依次包括底面、顶面和至少两个侧面,底面、顶面和各侧面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维森·亨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特莱顿电渗透防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