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885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包括:既有重力式挡墙(1)、减沉钢管桩(2)、钢管桩框架;所述既有重力式挡墙(1)包括墙体(1.1)和挡墙底座(1.2);所述钢管桩框架包括前排钢管桩(3.1)、中排钢管桩(3.2)、后排钢管桩(3.3)、桩顶冠梁(3.4)和横梁(3.5);桩顶冠梁(3.4)和横梁(3.5)用来将各个钢管桩连接形成所述的钢管桩框架,使得各个钢管桩共同变形,协同作用,以提高钢管群承受土压力的能力和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空间布置灵活,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施工简便,节省工期,增强了对重力式挡墙的加固,实用性和适用强。

A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gravity reta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软土区域的河流堤岸、道路、建筑边坡等,重力式挡墙是常见的支护结构。但是由于软土工程性质的复杂性,此类挡墙边坡经常出现倾斜、水平滑动、整体失稳等渐进性破坏,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由于建成之后的重力式挡墙周边,环境条件往往比较复杂,如存在诸多如燃气、给水等诸多使用中的市政管线、临近房屋建筑林立、既有绿化景观等限制,此类挡墙的加固设计及施工,存在较大的困难。一方面,不能影响周边既有建构筑等环境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由于挡墙处于破坏的临界状态,施工导致的挡墙荷载的增加及土体扰动,可能加速挡墙的破坏,这就对挡墙加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减沉钢管的设置,在不扰动挡墙地基的情况下,有效解决既有重力式挡墙的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钢管桩框架布置灵活,其设置不破坏周边环境现状,有效规避周边环境各类建构筑物、绿化的限制,减少既有重力式挡墙的土压力,增加既有重力式挡墙的整体稳定性;该加固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重力式挡墙(1)、减沉钢管桩(2)、钢管桩框架;所述既有重力式挡墙(1)包括墙体(1.1)和挡墙底座(1.2);所述钢管桩框架包括前排钢管桩(3.1)、中排钢管桩(3.2)、后排钢管桩(3.3)、桩顶冠梁(3.4)和横梁(3.5);所述前排钢管桩(3.1)、中排钢管桩(3.2)和后排钢管桩(3.3)顶部均设有所述桩顶冠梁(3.4);所述前排钢管桩(3.1)与中排钢管桩(3.2)间和所述中排钢管桩(3.2)和后排钢管桩(3.3)间相邻的所述桩顶冠梁(3.4)间设置有与所述桩顶冠梁(3.4)等宽的横梁(3.5);桩顶冠梁(3.4)和横梁(3.5)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重力式挡墙(1)、减沉钢管桩(2)、钢管桩框架;所述既有重力式挡墙(1)包括墙体(1.1)和挡墙底座(1.2);所述钢管桩框架包括前排钢管桩(3.1)、中排钢管桩(3.2)、后排钢管桩(3.3)、桩顶冠梁(3.4)和横梁(3.5);所述前排钢管桩(3.1)、中排钢管桩(3.2)和后排钢管桩(3.3)顶部均设有所述桩顶冠梁(3.4);所述前排钢管桩(3.1)与中排钢管桩(3.2)间和所述中排钢管桩(3.2)和后排钢管桩(3.3)间相邻的所述桩顶冠梁(3.4)间设置有与所述桩顶冠梁(3.4)等宽的横梁(3.5);桩顶冠梁(3.4)和横梁(3.5)用来将各个钢管桩连接形成所述的钢管桩框架,使得各个钢管桩共同变形,协同作用,以提高钢管群承受土压力的能力和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沉钢管桩(2)紧贴墙体(1.1)顶部内侧的边缘竖直设置,并穿过挡墙底座(1.2),与既有重力式挡墙(1)构成一个整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晓东马郧郭运吴彪程莹李松朱佳王晓毅张婵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