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4851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0.3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50~20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25~35min,制得改质沥青。所述中温煤沥青:软化点为80~90℃;甲苯不溶物含量为15~25wt%;喹啉不溶物含量为7~9wt%;灰分为0.24~0.27wt%。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300rpm。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小、绿色环保和成本低的特点,且反应釜不易结焦、设备使用周期长和维护量小;所制备的改质沥青达到国家标准一级品指标。

A low temperature preparation method of modified aspha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改质沥青
具体涉及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改质沥青又称石墨电极沥青、电极粘结沥青以及高质量沥青,多用作电炉炼钢的超高功率电极或高功率电极,也用作电解铝的阳极糊以及碳素制品的粘结剂。改质沥青含有较高的甲苯不溶物(TI)、一定的喹啉不溶物(QI)、较低的挥发分含量和较高的树脂含量等,因此用改质沥青作粘结剂原料,生产出的炭素制品具有电阻小、导电性好、电容密度大、耗电低、强度高、不掉渣、寿命长和热膨胀小等优点。随着钢铁及铝产品结构的调整,超高功率电极和高功率的电极需求日益增加,对改质沥青的需求逐年增加。改质沥青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添加交联剂法;氧化热聚法和高温热聚合法。添加交联剂法。该方法在中温煤沥青中添加醛类交联剂,在酸催化下进行交联反应,如“改质沥青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021224.0)专利技术,该技术虽能增加改质沥青β树脂含量,增强粘结性,但在一定程度会降低改质沥青可石墨化程度,使制得的炭素产品导电性能降低。氧化热聚法。该方法是在大于250℃的条件下向中温煤沥青中通入空气或氧气,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中温沥青中低分子芳烃聚合,使分子量增大。该方法虽工艺简单和生产成本低廉,但是产生大量的不凝气,携带沥青烟排出,生产环境恶劣,企业环保压力大,而且改质沥青质量难以控制(张希曼.热缩聚法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5)。高温热聚合法。该方法是将中温煤沥青置于聚合反应釜内,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进行热聚合,使煤沥青的各项指标达到质量要求,该方法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容易控制。在380℃~400℃聚合温度条件下,多环芳烃产生自由基聚合成相对大分子的聚合多环芳烃,从而使甲苯不溶物和喹啉不溶物增加,使改质沥青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和强度,达到改质沥青的标准(甄凡瑜.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的比较与应用[J].煤化工,2010,1:52-55)。该方法生产改质沥青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或停留时间来得到合格的改质沥青产品。但由于中温煤沥青具有高粘性和高温易结焦的特点,高温热聚合法也存在工艺的局限性。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一方面,煤沥青在反应釜内停留时间长,沥青的轻质组分被蒸发,高碳成分增加,粘度增大,造成沥青流动性降低,反应釜易结焦,管道易堵塞,不利于设备的长周期生产;另一方面,高温聚合反应不仅能耗大,而且释放更多有毒有害气体,给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也不利于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能耗小、绿色环保、反应釜不易结焦、设备使用周期长和成本低的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0.3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50~20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25~35min,制得改质沥青。所述中温煤沥青:软化点为80~90℃;甲苯不溶物含量为15~25wt%;喹啉不溶物含量为7~9wt%;灰分为0.24~0.27wt%。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300rpm。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高温热聚合法制备改质沥青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蒸馏轻质组分;另一方面是高温使碳氢键断裂脱氢,产生多环芳烃自由基,多环芳烃自由基相互碰撞而聚合成相对大的分子,从而软化点、甲苯不溶物、喹啉不溶物增加得到改质沥青。在无催化剂作用下,芳烃的碳氢键键能大,需要在380℃~400℃的高温条件下才能促使碳氢键断裂产生自由基。本专利技术采用双核酞菁钴作为催化剂聚合属于自由基反应,其主要催化作用是中温煤沥青中多环芳烃的π电子云与中心钴离子络合,钴的反馈电子进入碳氢键的反键轨道,使碳氢键键能减弱,活化了多环芳烃碳氢键,能在280℃~290℃的较低温度条件下发生碳氢键断裂生成芳烃自由基,促使聚合反应发生,实现了低温聚合,降低了生产能耗,提高了产能。2、高温热聚合工艺中反应釜炉膛温度为380~400℃,反应釜釜壁过热产生过度聚合形成超高分子量结焦物。本专利技术采用280~290℃的低温聚合工艺,能耗低,显著减少了有毒有害气体释放,利于环保;同时反应釜釜壁结焦少,釜内压力小,利于设备长周期运行,维护成本低。3、本专利技术将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于搅拌条件下加入双核酞菁钴,升温,保温,然后在相同条件下减压蒸馏,制得改质沥青,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改质沥青:软化点为106~111℃;TI为25~32%,QI为8~11%;结焦值为53~56.8%;灰分为0.26%;达到国家标准一级品指标。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工艺简单、能耗小、绿色环保和成本低的特点,且反应釜不易结焦、设备使用周期长和维护量小;所制备的改质沥青达到国家标准一级品指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温沥青:软化点为80~90℃;甲苯不溶物含量为15~25wt%;喹啉不溶物含量为7~9wt%;灰分为0.24~0.27wt%。所述搅拌的转速为200~300rpm。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实施例1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5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35min,制得改质沥青。本实施例制备的基于低温的改质沥青:软化点为107℃;TI为25%;QI为8%;结焦值为53%;灰分为0.26%。实施例2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2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6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33min,制得改质沥青。本实施例制备的基于低温的改质沥青:软化点为109℃;TI为28%;QI为9%;结焦值为55%;灰分为0.26%。实施例3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6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8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30min,制得改质沥青。本实施例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制备方法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0.3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50~20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25~35min,制得改质沥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质沥青的低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制备方法是:将100质量份的中温煤沥青置于带有蒸馏装置的反应釜内,加热至105~115℃;再于搅拌条件下向所述反应釜内加入0.2~0.3质量份的双核酞菁钴,升温至280℃~290℃,保温150~200min;然后在继续搅拌、相同温度和真空度为-0.09Mpa的条件下蒸馏25~35min,制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昱雷付煜沈韦舟周尽晖徐珍丁玲李文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