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包括药剂搅拌桶、若干个隔膜泵、若干个液体流量计、注药管架,所述药剂搅拌桶的出口与若干个所述隔膜泵的入口分别连接,每一个所述隔膜泵的出口与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入口连接,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出口与位于所述注药管架上的注药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注药管架的中央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设有吊装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集合了直推式原位注药、压力注药和原位氧化的优势,可以用于修复受有机污染的未妥善处置填埋污泥,而且具有操作较方便、氧化效果好、修复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
In situ oxidation system of landfill slu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事业发展起步较晚,早期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重水轻泥”的倾向,追求污水处理率,而忽略污泥的处理处置,且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没有完善配套的污泥处理措施。据统计,污泥常用处置方式占比分别为干化焚烧10%、填埋6%、堆肥1%,未妥善处置污泥为83%。专家研究预判,每年未妥善处置的污泥数量已经超过3000万吨,造成二次污染问题已有所显现。这主要是由于污泥中包含有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若不能妥善处置,势必成为引爆环境危机的“定时炸弹”,让污染减排成果大打折扣。在这类污泥处理处置方面,现有技术和设备不成熟,科技研发支撑不足,现有的处理方法大部分采用固化工艺进行,没有考虑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和有机质的影响,污泥的有机污染物、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很难得到降低。因此,未妥善处置的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了我国一个重要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合理的修复设备用于未妥善处置填埋污泥的处理处置,从而避免安全隐患。目前,填埋污泥处理领域专利多聚焦于原位固化工艺系统及装置、处理工艺及装置等。专门针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破坏微生物结构和促进污泥脱水的工艺系统和方法等方面相关专利较少,目前仅局限于通过固化的方法处理,含水率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有机污染物总量无变化,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存在污染反弹的隐患。另外,针对通过氧化方法处理污泥的专利或相关报道也是寥寥无几。申请号为CN201810418426.7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填埋污泥的固化设备及方法,申请人苏州绿地土壤修复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号为CN201710137689.6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已填埋市政污泥固化剂及其深度脱水方法,申请人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申请号为CN201710385483.5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原位稳定化固化施工工艺,申请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号为CN201810646696.3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污泥原位固化施工方法,申请人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上众多填埋污泥修复案例表明,单纯依靠固化或真空预压抽水难以实现填埋污泥的综合整治,尤其针对有机污染污泥,通常需要结合氧化修复技术,氧化降解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到目前为止,结合直推式原位注药、压力注药和原位氧化修复的优势,处理未妥善处置污泥的集成化系统或方法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针对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提供一种原位氧化处理污泥的集成化系统,该系统能够集成直推式原位注药、压力注药和原位氧化的优势,以实现污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污泥有机质含量的降低,并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包括药剂搅拌桶、若干个隔膜泵、若干个液体流量计、注药管架,所述药剂搅拌桶的出口与若干个所述隔膜泵的入口分别连接,每一个所述隔膜泵的出口与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入口连接,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出口与位于所述注药管架上的注药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注药管架的中央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设有吊装构件,所述隔膜泵、液体流量计、注药管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所述隔膜泵对应一个液体流量计、一个注药管。所述隔膜泵、液体流量计、注药管的数量均为1~5。所述注药管架为圆盘形结构。所述注药管设有一个时,位置设置在注药管架的中央;设有多个(2个以上)注药管时,均匀布设于所述注药管架上,每两个所述注药管之间的间距为1米。所述注药管为钢管,所述钢管上配有刻度,所述钢管长为2~6米,钢管内径为20~40mm,所述钢管最下端设有筛管,所述筛管的长度为4~6cm,所述筛管上开设有筛孔,所述筛孔的直径为2~4mm。所述固定装置采用铁块,所述铁块配重为50~200kg,优选为100kg、200kg。所述吊装构件采用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铁环。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组装所述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第二步:将注药管插入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含有污染物)预定深度;第三步:打开隔膜泵和液体流量计控制流量,将药剂搅拌桶中的氧化药剂注入注药管中,然后逐步提升注药管架,根据注药量设置提升速度;第四步:待注药管上升至离地面一定位置(0.1、0.2、0.5米均可)停止注药,然后将注药管拔出完成注药,养护10天后取样分析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中污染物的含量。所述氧化药剂为液体药剂,具体可选自浓度为20~50%的双氧水、过硫酸盐(如过硫酸钠)、高锰酸盐(如高锰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中受污染体积10000m3,污染物为总石油烃,污染深度为0~3m,污染物浓度平均为10000mg/kg。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集合了直推式原位注药、压力注药和原位氧化的优势,可以用于修复受有机污染的未妥善处置填埋污泥,而且具有操作较方便、氧化效果好、修复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本技术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污泥坑表面不具备设备行走条件,注药管架采用长臂挖掘机或长臂挖机带动,能够保证更大的注药范围;采用注药管直推的方式进行加压注药,因为污泥的质地松软,不需或仅需部分外力就能将注药管压入污泥预定深度,另外加压注药能够保证氧化药剂的有效注入和扩散。本技术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向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中注入氧化药剂,氧化过程能够降解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而且能够破坏污泥絮体结构,破坏微生物胞外聚合物,促进结合水的释放,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氧化能够降解污泥中的有机质,进而减少恶臭,另外,原位氧化采用直推式注药方式,避免了污泥的扰动,进而减少恶臭挥发,减少二次污染。本技术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每个注药管架上安装三个注药管,因此,三个孔可以同时注药,施工周期短,机械费用低。本技术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方法,结合了直推式原位注药、压力注药、原位氧化的优势,采用注药管将氧化药剂注入污泥,进行原位氧化,该方法工艺简单,可以同时降解污泥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污泥有机质,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为污泥的深度脱水营造基础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中注药管架的正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搅拌桶、若干个隔膜泵、若干个液体流量计、注药管架,所述药剂搅拌桶的出口与若干个所述隔膜泵的入口分别连接,每一个所述隔膜泵的出口与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入口连接,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出口与位于所述注药管架上的注药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注药管架的中央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设有吊装构件,所述隔膜泵、液体流量计、注药管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所述隔膜泵对应一个液体流量计、一个注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剂搅拌桶、若干个隔膜泵、若干个液体流量计、注药管架,所述药剂搅拌桶的出口与若干个所述隔膜泵的入口分别连接,每一个所述隔膜泵的出口与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入口连接,每一个所述液体流量计的出口与位于所述注药管架上的注药管的入口连接,所述注药管架的中央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中心设有吊装构件,所述隔膜泵、液体流量计、注药管的数量相同,每一个所述隔膜泵对应一个液体流量计、一个注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泵、液体流量计、注药管的数量均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未妥善处置的填埋污泥的原位氧化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毅,张汝壮,李影辉,方兴斌,喻思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境绿色生态修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