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锦忠专利>正文

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996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包括容器、顶面壳体和防风罩,在顶面壳体的火石孔的上方设有挫刀槽,挫刀位于挫刀槽中,挫刀弹片与挫刀连成一体,在挫刀弹片的外侧设有扣板,扣板的前端设有扣爪,两端设有扣板轴和扣板凸块,它们分别位于扣板轴滑槽和安全导槽内,在扣板的下方设有扣板弹性体,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独特的挫刀、挫刀弹片、扣爪结构,大大提高了点火的成功率,且具有安全卫生的优点。(*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火机,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型瓦斯打火机。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简易型瓦斯打火机都是采用打火轮来点火的,这种打火机因其低廉的价格和方便实用的性能被人们所接受,但是这种打火机存在着以下的缺点首先操作该打火机时,须先转动的打火轮再顺势按压压板使瓦斯点燃,当火石将用完或火石质量不好导致打火时火星很小,或按压压板的动作不连贯时,瓦斯就不易被点燃,因而这种打火机存在着点火成功率不高的缺点;其次由于打火轮直接磨擦火石,火石的微粒会留在打火轮上,打火时,人的手指必须转动打火轮,这时火石的微粒便会粘附在手指上,更糟的情况就是当若干次打火不成功时,我们就要不停地转动打火轮,这时我们的手指便会留下乌黑的印迹,所以这种打火机存在着使用不卫生的缺点;再次这种打火机还存在外型过于简陋,不美观大方的缺点。所以,人们还普遍使用一种电子点火打火机,这种打火机使用电子点火器,人们只需按下按板就可点火,但是这种打火机的最大缺点就是使用电子点火器的成本太高,因而使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点火成功率高,且安全卫生的简易型瓦斯打火机。本技术包括容纳液态瓦斯的容器、紧盖在容器上的顶面壳体和覆盖在顶面壳体上的防风罩,顶面壳体上设有瓦斯管和火力调整旋钮,以及位于火石孔中的火石和火石弹簧,在顶面壳体上火石孔的上方设有挫刀槽,挫刀位于挫刀槽中,火石由火石弹簧压紧在挫刀的面上,挫刀弹片与挫刀在挫刀槽离开瓦斯管的一侧连成一体,挫刀弹片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的挫刀弹片孔中,在挫刀弹片的外侧设有扣板,扣板的前端设有扣爪,两端设有扣板轴和扣板凸块,扣爪位于挫刀弹片靠向瓦斯管一侧的上方,扣板轴位于顶面壳体的扣板轴滑槽内并可在扣板轴滑槽中上下滑动,扣板凸块位于顶面壳体的安全导槽内,安全导槽中设有安全导块,在扣板的下方设有扣板弹性体,扣板弹性体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的扣板弹性体孔中,上端支撑在扣板下方的扣板弹性体支撑槽中,瓦斯撬板的一端伸出在扣板的下方,一端扣合在瓦斯管的颈部,瓦斯撬板的中部与顶面壳体铰接。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具体内容。附图说明图1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一的部份剖视图;图3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二的部份剖视图;图4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三的部份剖视图;图5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四的部份剖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容纳液态瓦斯的容器1、紧盖在容器1上的顶面壳体2和覆盖在顶面壳体2上的防风罩3,顶面壳体2上设有瓦斯管4和火力调整旋钮5,以及位于火石孔6中的火石7和火石弹簧8,在顶面壳体2上火石孔6的上方设有挫刀槽9,挫刀10位于挫刀槽9中,火石7由火石弹簧8压紧在挫刀10带纹路的面上,挫刀弹片11与挫刀10在挫刀槽9离开瓦斯管4的一侧连成一体,挫刀弹片11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2的挫刀弹片孔12中,在挫刀弹片11的外侧设有扣板13,扣板13的前端设有扣爪14,两端设有扣板轴15和扣板凸块16,扣爪14位于挫刀弹片11靠向瓦斯管4一侧的上方,扣板轴15位于顶面壳体2的扣板轴滑槽17内并可在扣板轴滑槽17中上下滑动,扣板凸块16位于顶面壳体2的安全导槽18内,安全导槽18中设有安全导块19,在扣板13的下方设有扣板弹簧20,扣板弹簧20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2的扣板弹簧孔21中,上端支撑在扣板13下方的扣板弹簧支撑槽22中,瓦斯撬板23的一端伸出在扣板13的下方,一端扣合在瓦斯管4的颈部,瓦斯撬板23的中部通过撬板轴24与顶面壳体2铰接。以下通过参阅图2至图5具体介绍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图2表示的是本实施例在静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瓦斯管4处于关闭状态,挫刀弹片11紧靠在挫刀槽9的端面上,由于扣板弹簧20的作用,扣板13上的扣板轴15位于扣板轴滑槽17的最上端,扣板凸块16位于安全导槽18内,且位于安全导槽18的安全导块19的内侧上方,此时的部件都处于初始状态。图3表示本实施例工作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此时将扣板13向下压,由于安全导块19的作用,使扣板凸块16在安全导槽18内经由安全导块19的内侧向下运动,确保扣板13不会过早向外侧移动从而影响点火的准确性,同时,扣板轴15在扣板轴滑槽17内向下运动并到达扣板轴滑槽17的最下端,扣板13也同时将瓦斯撬板23向下挤压,通过撬板轴24的作用,使撬板23扣合瓦斯管4的一端向上运动,将瓦斯管4向上撑起,使瓦斯喷出。扣爪14因为扣板13在安全导槽18的引导下垂直下滑到达挫刀弹片11的内侧的搭扣位置。此时扣板13的扣板凸块16位于安全导槽18内,安全导块19的内侧下方。图4表示本实施例工作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此时继续将扣板13向下压着,同时将扣板13以扣板轴15为支点向外侧旋转,扣爪14将带动挫刀弹片11向外侧移动,而挫刀10也跟随挫刀弹片11沿着挫刀槽9向离开瓦斯管4一侧的方向移动。此时,挫刀10是以它的钝角表面与火石7的表面滑动,因而不致于因摩擦而产生卡死现象。由于挫刀弹片11与扣爪14分别绕着不同的支点转动,在扣板13转动的过程中,挫刀弹片11与扣爪14会产生滑动,并在扣板13到达一定的位置的时候脱开,图中a表示挫刀弹片11最高点的运动轨迹,b表示扣爪14最低点的运动轨迹,a、b相交于A点,A点即为挫刀弹片11与扣爪14脱开时的位置,当挫刀弹片11与扣爪14经过A点的瞬间,挫刀弹片11因为失去牵引力而急速回复。图5表示本实施例点火时的示意图。在挫刀弹片11与扣爪14脱开后,挫刀弹片11急速回复,此时,挫刀10在挫刀弹片11的推挤下,沿着挫刀槽9的位置也急速地向瓦斯管4一侧的方向运动,挫刀10以其锋利的切削锐角,对火石火7进行高速的切削和摩擦,使火石7的切削碎片因高速摩擦而燃烧,并且沿着挫刀10的运动方向射出,引燃从瓦斯管4中喷出的瓦斯,完成点火工作。点火后,当外力松开扣板13后,由于扣板弹簧20的回复力,使扣板13向上、向内运动,回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同时,瓦斯撬板24也因扣板13的回复失去了支持力,在瓦斯管4的作用下回复,瓦斯管4停止瓦斯喷出。所有部件回复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由于本技术采用了独特的挫刀、挫刀弹片、扣爪结构,使得摩擦火石发生在瓦斯喷出之后,大大提高了点火的成功率;而且只需按动扣板即可实现点火,消除了不卫生的因素;同时由于挫刀弹片具有一定的回复力以及操作点火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能避免儿童使用点火,发生意外。权利要求1.一种打火机,包括容纳液态瓦斯的容器、紧盖在容器上的顶面壳体和覆盖在顶面壳体上的防风罩,顶面壳体上设有瓦斯管和火力调整旋钮,以及位于火石孔中的火石和火石弹簧,其特征在于在顶面壳体(2)上火石孔(6)的上方设有挫刀槽(9),挫刀(10)位于挫刀槽(9)中,火石(7)由火石弹簧(8)压紧在挫刀(10)上,挫刀弹片(11)与挫刀(10)在挫刀槽(9)离开瓦斯管(4)的一侧连成一体,挫刀弹片(11)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2)的挫刀弹片孔(12)中,在挫刀弹片(11)的外侧设有扣板(13),扣板(13)的前端设有扣爪(14),两端设有扣板轴(15)和扣板凸块(16),扣爪(14)位于挫刀弹片(11)靠向瓦斯管(4)一侧的上方,扣板轴(15)位于顶面壳体(2)的扣板轴滑槽(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火机,包括容纳液态瓦斯的容器、紧盖在容器上的顶面壳体和覆盖在顶面壳体上的防风罩,顶面壳体上设有瓦斯管和火力调整旋钮,以及位于火石孔中的火石和火石弹簧,其特征在于:在顶面壳体(2)上火石孔(6)的上方设有挫刀槽(9),挫刀(10)位于挫刀槽(9)中,火石(7)由火石弹簧(8)压紧在挫刀(10)上,挫刀弹片(11)与挫刀(10)在挫刀槽(9)离开瓦斯管(4)的一侧连成一体,挫刀弹片(11)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2)的挫刀弹片孔(12)中,在挫刀弹片(11)的外侧设有扣板(13),扣板(13)的前端设有扣爪(14),两端设有扣板轴(15)和扣板凸块(16),扣爪(14)位于挫刀弹片(11)靠向瓦斯管(4)一侧的上方,扣板轴(15)位于顶面壳体(2)的扣板轴滑槽(17)内并可在扣板轴滑槽(17)中上下滑动,扣板凸块(16)位于顶面壳体(2)的安全导槽(18)内,安全导槽(18)中设有安全导块(19),在扣板(13)的下方设有扣板弹性体(20),扣板弹性体(20)的下端支撑在顶面壳体(2)的扣板弹簧孔(21)中,上端支撑在扣板(13)下方的扣板弹簧支撑槽(22)中,瓦斯撬板(23)的一端伸出在扣板(13)的下方,一端扣合在瓦斯管(4)的颈部,瓦斯撬板(23)的中部与顶面壳体(2)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忠
申请(专利权)人:杨锦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