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658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立体模具存放领域,具体是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所述支撑柱之间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之间滑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的顶部横向焊接有挡杆,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牛腿,所述移动牛腿上水平焊接有外轨道,所述外轨道的端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和支撑柱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杆,前端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后端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二电机。通过设计的多层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模具存放架大多设计的比较低矮,只能够存放很少的模具,不能够做到充分利用空间的问题,通过设计的升降机构可以解决模具码放较高的模具搬运起来十分不便的伪问题。

A storage stand for stereoscopic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
本技术涉及立体模具存放领域,具体是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
技术介绍
模具是批量生产产品的必要设备,模具大多采用钢材制造,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工厂中常常使用叉车来搬运模具,而模具不使用时需要存放起来,并且码放整齐,以便寻找。由于叉车运送模具的高度有限,现有的模具存放架大多设计的比较低矮,只能够存放很少的模具,不能够做到充分利用空间,而且码放较高的模具搬运起来十分不便。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包括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之间滑动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的顶部横向焊接有挡杆,所述支撑柱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牛腿,所述移动牛腿上水平焊接有外轨道,所述外轨道的端部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和支撑柱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杆,前端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电机,后端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数量和托板的数量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的侧面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末端和第二电机相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托板的两侧活动嵌合在横梁的侧面凹槽内,且托板的两侧设有螺纹腔,且螺纹腔和第一螺纹杆相啮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轨道相对立的一侧亦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宽度和托板的厚度相等,所述立柱和支撑柱相对立的一面亦开设有滑槽,且外轨道的端部活动嵌合在立柱的滑槽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内竖立有第二螺纹杆,且移动牛腿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下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的后端圆心处和第一电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轨道、连接杆、横梁以及托板的长度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计的多层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模具存放架大多设计的比较低矮,只能够存放很少的模具,不能够做到充分利用空间的问题,在用于承载模具重量的托板上焊接有挡杆,用于阻挡模具滚落,通过以上涉及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立体空间,用以存储更多的货物,同时模具集中码放也有利于后期找寻,通过各挡托板可以对模具进行分类码放。2、通过设计的升降机构可以解决模具码放较高的模具搬运起来十分不便的伪问题,首先通过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第二螺纹杆转动,使外轨道上升到需要下降的托板的位置,通过电机带动螺纹杆运动迫使托板向前运动,托板向前运动进入到外轨道的的凹槽内,随后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第二螺纹杆转动,通过立柱的限位使外轨道下降,这样就可以将高处的托板下降至低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托板前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托板下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托板;2、挡杆;3、支撑柱;4、连接杆;5、移动牛腿;6、立柱;7、外轨道;8、第一电机;9、滑槽;10、横梁;11、第二电机;12、螺纹腔;13、第一螺纹杆;14、第一锥齿轮;15、第二螺纹杆;16、第二锥齿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包括四个支撑柱3,支撑柱3之间焊接有横梁10,横梁10之间滑动连接有托板1,托板1上的顶部横向焊接有挡杆2,支撑柱3的两侧开设有滑槽9,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移动牛腿5,移动牛腿5上水平焊接有外轨道7,外轨道7的端部设置有立柱6,立柱6的顶部和支撑柱3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杆4,前端支撑柱3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电机8,后端支撑柱3上设置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数量和托板1的数量相等。在图二中,横梁10的侧面开设有凹槽,凹槽第一用于安装第一螺纹杆13的安装,第二可以限制托板1,防止托板1在运动前进时转动,并且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3,且第一螺纹杆13的末端和第二电机11相连接,第一螺纹杆13的作用是通过第二电机11的带动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13的转动带动托板1向前运动;在图二中,托板1的两侧活动嵌合在横梁10的侧面凹槽内,且托板1的两侧设有螺纹腔12,且螺纹腔12和第一螺纹杆13相啮合,螺纹腔12的作用是通过第一螺纹杆13的啮合转动使托板1前进;在图一中,外轨道7相对立的一侧亦开设有滑槽9,该滑槽9的作用是为托板1的前进提供预定轨道,和固定托板1的作用,且滑槽9的宽度和托板1的厚度相等,该设计的好处是使托板1在前进时,能很好的嵌入到外轨道7内的滑槽9内,立柱6和支撑柱3相对立的一面亦开设有滑槽9,且外轨道7的端部活动嵌合在立柱6的滑槽9内,该滑槽9的作用是为外轨道7提供限位和支撑力;在图三中,支撑柱3内竖立有第二螺纹杆15,且移动牛腿5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杆15上,第二螺纹杆15的作用是通过其转动带动移动牛腿5升降;在图二中,第二螺纹杆15的下端套接有第一锥齿轮14,第一锥齿轮14通过第二锥齿轮16实现转动,且第一锥齿轮14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6,第二锥齿轮16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15转动,且第二锥齿轮16的后端圆心处和第一电机8,通过第一电机8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在图二中,外轨道7、连接杆4、横梁10以及托板1的长度相等,该设计的好处是使托板1在向前运动时有足够的空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第一电机8(型号为Y100L-2)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再通过第二锥齿轮16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当第一锥齿轮14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螺纹杆15转动,当第二螺纹杆15转动时会带动移动牛腿5上升,在移动牛腿5移动时会带动外轨道7跟随移动,使外轨道7移动到需要下降的托板1上,随后通过第二电机11(型号同上为Y100L-2)带动第一螺纹杆13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13带动托板1转动,通过横梁10上的凹槽的限制使托板1只能向前运动,最终使托板1进入到外轨道7的滑槽9内,随后第一电机8反向转动,使第二螺纹杆15随之转动,使移动牛腿5下降,当移动牛腿5下降时,外轨道7随之下降,最终使托板1下降到最低处,使模具放置到托板1上,通过挡杆2进行限制,此时再通过第一电机8使第二锥齿轮16带动第一锥齿轮14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14带动第二螺纹杆15转动,第二螺纹杆15转动带动移动牛腿5上升,移动牛腿5移动时会带动外轨道7跟随移动,使外轨道7再次移动到上述托板1原始的地方,随后第二电机11带动第一螺纹杆13反向转动,通过第一螺纹杆13带动托板1向后转动,通过横梁10上的凹槽的限制使托板1只能向后运动,最终使托板1进入到横梁10内,通过上述操作解决用于解决现有模具存放架大多设计的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包括四个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之间焊接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之间滑动连接有托板(1),所述托板(1)上的顶部横向焊接有挡杆(2),所述支撑柱(3)的两侧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移动牛腿(5),所述移动牛腿(5)上水平焊接有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的端部设置有立柱(6),所述立柱(6)的顶部和支撑柱(3)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杆(4),前端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电机(8),后端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数量和托板(1)的数量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包括四个支撑柱(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之间焊接有横梁(10),所述横梁(10)之间滑动连接有托板(1),所述托板(1)上的顶部横向焊接有挡杆(2),所述支撑柱(3)的两侧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移动牛腿(5),所述移动牛腿(5)上水平焊接有外轨道(7),所述外轨道(7)的端部设置有立柱(6),所述立柱(6)的顶部和支撑柱(3)顶部之间焊接有连接杆(4),前端所述支撑柱(3)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一电机(8),后端所述支撑柱(3)上设置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数量和托板(1)的数量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0)的侧面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内部设置有第一螺纹杆(13),且第一螺纹杆(13)的末端和第二电机(1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模具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1)的两侧活动嵌合在横梁(10)的侧面凹槽内,且托板(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贵士利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林美封头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