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以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检测
,具体而言,涉及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以及方法。
技术介绍
肝吸虫(主要指华支睾吸虫,C.sinensis),其成虫寄生在人及易感动物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肝吸虫发育主要经历成虫、虫卵、毛蚴、尾蚴、囊蚴、童虫等阶段。虫卵在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体内发育为尾蚴并溢出至水体中,然后感染淡水鱼类是肝吸虫病传播链的重要环节。直接检测水体中是否存在肝吸虫尾蚴是评价水体洁净度以及是否适合淡水鱼无公害净化养殖的重要指标。如何科学高效评价水体中是否存在肝吸虫尾蚴对淡水鱼无肝吸虫净化养殖以及肝吸虫病综合防治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缺乏可用于淡水鱼无肝吸虫净化养殖过程中连续动态监测水体中肝吸虫尾蚴的实用设备和方法。现有的关于收集水体中血吸虫尾蚴的工具和方式、方法也均不适用于上述应用目的。当然,水体中除了肝吸虫外还可能有其他寄生虫,而如何科学高效评价水体中是否存在其他寄生虫同样非常重要。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尾蚴富集单元和与所述尾蚴富集单元连接的用于漂浮于水面的漂浮体;/n每个所述尾蚴富集单元包括串连的用于截留杂质且能够使尾蚴通过的初级过滤器和用于富集尾蚴的富集器,所述富集器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过滤富集组件,所述过滤富集组件包括用于供水通过且拦截富集尾蚴的纤维滤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尾蚴富集单元和与所述尾蚴富集单元连接的用于漂浮于水面的漂浮体;
每个所述尾蚴富集单元包括串连的用于截留杂质且能够使尾蚴通过的初级过滤器和用于富集尾蚴的富集器,所述富集器内设置有至少一组过滤富集组件,所述过滤富集组件包括用于供水通过且拦截富集尾蚴的纤维滤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还包括尾蚴富集单元挂架,所述富集单元挂架与所述漂浮体连接,每个所述尾蚴富集单元设置于所述尾蚴富集单元挂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蚴富集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还包括管路适配器,所述管路适配器包括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的总输出管和与所述总输出管连接的多个分输出管,所述分输出管的数量等于所述尾蚴富集单元的数量,所述富集器的出水端连通有用于与一个所述分输出管连通的第一连接管;
优选地,所述分输出管和所述尾蚴富集单元分别位于所述漂浮体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过滤富集组件还包括微孔滤网,所述微孔滤网包括位于其中心用于部分拦截尾蚴的第一过滤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周围且与所述第一过滤部无缝连接的用于拦截尾蚴的第二过滤部,所述纤维滤芯呈环形且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形状和大小匹配,所述纤维滤芯相对于所述微孔滤网更远离所述初级过滤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过滤器与所述富集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富集器的连接位置与所述第一过滤部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孔径为140~170目,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孔径为230~270目,所述纤维滤芯的粗细度为10~30微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孔径为150目,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孔径为250目,所述纤维滤芯的粗细度为20微米;
更优先地,所述纤维滤芯的材质为蛋白质类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富集水体中尾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富集器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多组过滤富集组件;
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庆利,申继清,冷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