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以及通气治疗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33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以及通气治疗设备。所述减噪结构(70)包括第一微孔板(71)和第一背板(72),所述第一微孔板(71)与所述第一背板(72)相互间隔地叠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3),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背离所述第一背板(72)的板面用于限定所述通气治疗设备的气道(74),以使所述气道(74)内的气体沿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所述板面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噪结构减噪频带宽,能够有效降低气道中的气动噪声,提高患者使用通气治疗设备的满意度。另外,所述减噪结构还具有加工、设计简单,成本低,应用环境广泛的优点。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and ventilation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ventilation 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以及通气治疗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以及包括该减噪结构的通气治疗设备。
技术介绍
在通气治疗设备中,其核心部件离心风机运行产生的噪声会辐射到与风机进气口连通的气道中而产生较大的气动噪声并辐射到设备外。然而通气治疗设备的使用者大部分是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较大的气动噪声使得患者无法很好的使用设备。为了降低气道中产生的气动噪声,现有的通气治疗设备通常采用抗式(例如在气道中填充吸音棉)、阻式(例如将气道设置为具有多个拐点)或者阻抗式减噪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对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的减噪效果有限,而且结构设计难度大,加工工艺复杂,整体成本高,需要的结构空间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气道中气动噪声的减噪结构,以提高患者的使用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以及包括该减噪结构的通气治疗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所述减噪结构包括第一微孔板和第一背板,所述第一微孔板与所述第一背板相互间隔地叠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微孔板的背离所述第一背板的板面用于限定所述通气治疗设备的气道,以使所述气道内的气体沿所述第一微孔板的所述板面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有吸音棉。可选地,所述减噪结构包括第二微孔板,所述第二微孔板间隔地叠置于所述第一微孔板与所述第一背板之间,并将所述第一腔室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一微孔板的上腔室和靠近所述第一背板的下腔室。可选地,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内分别填充有吸音棉。可选地,所述减噪结构包括第二微孔板和第二背板,所述第二微孔板与所述第二背板相互间隔地叠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微孔板与所述第一微孔板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微孔板的朝向所述第一微孔板的板面用于限定所述气道,以使所述气道内的气体沿所述第二微孔板的所述板面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一微孔板和所述第二微孔板相互配合安装以周向封闭所述气道,并在相对两端形成与所述气道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和/或所述第二腔室内填充有吸音棉。可选地,所述减噪结构包括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气道内并分别沿所述气道内气体的流动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隔板相互间隔设置以将所述气道分隔为多个支气道。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气治疗设备,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减噪结构。可选地,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通气管组和风机,所述通气管组的进气端口与所述风机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气道与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连通。可选地,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空腔以及与所述空腔连通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减噪结构、所述通气管组以及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气道连通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风机的所述进气口,所述通气管组的出气端口与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出气口连通。可选地,所述通气治疗设备包括装饰组件,所述装饰组件围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外,并具有与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相对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装饰组件包括过滤件,所述过滤件设置于所述装饰组件的所述进气口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减噪结构在应用于通气治疗设备时,气道内的部分气流会经第一微孔板上的第一通孔进入第一腔室内,气流在经过第一通孔时会发生粘性耗散而消除气流中的部分高频噪声,进入第一腔室的气流则会与第一背板产生共振将气流中的低频噪声转为高频噪声,该高频噪声在气流经第一通孔回到气道时会通过粘性耗散而消除一部分,回到气道内的气流中的剩余高频噪声又会与气道内的其他气流发生高频重叠而抵消,此外,回到气道内的气流还会对其他气流产生扰动,增加其他气流在经第一通孔进入第一腔室时的粘性耗散,从而消除更多的高频噪声;由此,本专利技术的减噪结构减噪频带宽,能够有效降低气道中的气动噪声,提高患者使用通气治疗设备的满意度。另外,所述减噪结构还具有加工、设计简单,成本低,应用环境广泛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减噪结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减噪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减噪结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减噪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减噪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减噪结构的截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减噪结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8是图7中减噪结构的截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减噪结构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其中仅示出第一微孔板和第二微孔板;图10是图9中减噪结构的爆炸图;图11是图9中减噪结构的截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通气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中通气装置的剖视图;图14是图12中通气装置的爆炸图;图15是图14中的导流件、气阻件、通气管组、风机以及连接件装配后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爆炸图;图17是图15的横向剖视图;图18是图15的俯视图;图19是图18的横向剖视图;图20是图17中安装有气阻件的通气管组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1是图20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22是图15的纵向剖视图;图23是图16中导流件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中导流件的横向剖视图;图25是图16中气阻件的立体图;图26是图25中气阻件的主视图;图27是图14中PCBA板的立体图;图28是图27中PCBA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29是图27中PCBA板的又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去掉了蓝牙键触摸弹簧;图30是图12中的通气装置去掉装饰组件和上壳体后的示意图;图31是图30的爆炸图;图32是图31中密封连接件的立体图;图33是图32中密封连接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4是图32中密封连接件的俯视图;图35是图34的A-A剖视图;图36是图34的B-B剖视图;图37是图14中上壳体的立体图;图38是图37中上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9是图14中的中壳体的立体图;图40是图39中的中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1是图14中下壳体的立体图;图42是图41中下壳体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其中有一个防滑垫未安装于底座;图43是图39中的中壳体安装于图41中的下壳体的示意图;图44是图43的纵向剖视图;图45是图14中侧装饰件的立体图;图46是图14中过滤棉盖的立体图;图47是图46中的过滤棉盖安装于图14中的进气口装饰件的剖视图。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结构(70)包括第一微孔板(71)和第一背板(72),所述第一微孔板(71)与所述第一背板(72)相互间隔地叠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3),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背离所述第一背板(72)的板面用于限定所述通气治疗设备的气道(74),以使所述气道(74)内的气体沿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所述板面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通气治疗设备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结构(70)包括第一微孔板(71)和第一背板(72),所述第一微孔板(71)与所述第一背板(72)相互间隔地叠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一腔室(73),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背离所述第一背板(72)的板面用于限定所述通气治疗设备的气道(74),以使所述气道(74)内的气体沿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所述板面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73)内填充有吸音棉(7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结构(70)包括第二微孔板(76),所述第二微孔板(76)间隔地叠置于所述第一微孔板(71)与所述第一背板(72)之间,并将所述第一腔室(73)分隔为靠近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上腔室(731)和靠近所述第一背板(72)的下腔室(7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室(731)和所述下腔室(732)内分别填充有吸音棉(75)。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噪结构(70)包括第二微孔板(76)和第二背板,所述第二微孔板(76)与所述第二背板相互间隔地叠置以在两者之间形成第二腔室(77),所述第二微孔板(76)与所述第一微孔板(71)相对设置,并且所述第二微孔板(76)的朝向所述第一微孔板(71)的板面用于限定所述气道(74),以使所述气道(74)内的气体沿所述第二微孔板(76)的所述板面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微孔板(71)和所述第二微孔板(76)相互配合安装以周向封闭所述气道(74),并在相对两端形成与所述气道(74)连通的进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智建鑫张杰庄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