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3328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肠套叠复位设备的生理盐水袋下端设有流量控制阀,生理盐水袋与流量控制阀通过导管连接,流量控制阀通过导管连接在导液管的进口端,导液管末端即导液管的出口端设有开孔,在导液管套上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开孔,导液管的出口端的端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底座,压力传感器镶嵌在安装底座前端端面的中心,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从导液管与导液管套之间伸出,并与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连接。整套设备的操作简单,所需操作人员少,压力监测灵敏不滞后,实用性强。

A intussusception reduction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渐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目前针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自动控制压力的结肠注气机,肛门插入Foley管,肛门注入气体后即见肠套叠肿块各种影像,逐渐向回盲部退缩,直至完全消失,此时腹部中央突然隆起,可见网状或圆形充气回肠,说明肠套叠已经复位。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这种治疗方法将小儿暴露在X线下受到放射性损害,同时具有肠道的爆破性危险,肠套叠复位过程可视性差,经常会引起空气灌肠复位并发症,甚至导致结肠穿孔,比较危险。另一种是采用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大体原理为肛门插入类似Foley管或Foley管,灌入温生理盐水,在肛门外灌入生理盐水的连接装置途径中加装压力表,提前设定要灌入的压力。或有改进装置在设定压力以外生理盐水在进入肛门前通过改装途径自动流走等。彩超监测下温生理盐水水压灌肠小儿肠套叠复位相比空气灌肠的优势即:避免了空气灌肠产生的爆破性损伤;避免患儿放射性X线损害;灌肠过程可视性较好。可预判肠套叠类型,套入长短。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水压灌肠装置的测压系统测到的不是肠腔内的压力,因肠腔内有肠道内容物和一些肠道其他病变等在肛门外的压力表是反映不出来的。整个复位过程彩超要实时监测,需要有影像专业方面临床工作者参与,多学科完成,缺一都达不到快速诊疗目的。肠套叠是时限性很强疾病。超时或延时肠穿孔风险性增加。申请号为CN201510226496.9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该专利中指出,根据患儿的信息计算出灌肠压力,灌肠流速、灌肠容量,调节生理盐水袋的高度,从而使得灌肠压力最为适宜,并且在灌肠操作中可以通过控制器实时调整注入生理盐水的压力,而控制器实时调整注入生理盐水的压力的方式也是调整生理盐水袋的高度。其中,压力传感器设置于肛管前端用于检测直肠内的压力,并将检测数据传递至控制器。但是,该方案的肛管是空心圆柱,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空心圆柱外壁上,并且整体是裸露的,一方面肛管的端面是开放的,即生理盐水是从圆柱端面流出,这样压力传感器测出的压力往往是滞后的,假如生理盐水的压力过高,难以即时检测、调整压力,还可能会对患儿肠道造成损伤,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灌肠压力进行调节时,生理盐水的升降可能会对医生的操作、其他医生的观摩产生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达到“1.节省医疗资源、2.压力检测灵敏不滞后、3.避免对患儿肠道造成物理损伤”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给出了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其次给出了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的使用方法。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包括生理盐水袋以及生理盐水袋的固定装置,以及导液管,导液管还套有导液管套,导液管套的前端还设有充气后膨大的气囊,从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还设有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生理盐水袋下端设有流量控制阀,生理盐水袋与流量控制阀通过导管连接,流量控制阀通过导管连接在导液管的进口端,导液管末端即导液管的出口端设有开孔,在导液管套上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开孔,导液管的出口端的端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底座,压力传感器镶嵌在安装底座前端端面的中心,压力传感器的信号线从导液管与导液管套之间伸出,并与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液管的出口端的开孔具体设在导液管的出口端的管壁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导液管的出口端的开孔为伸出管壁的通孔,套入导液管套上对应位置的开孔内,通孔高度保持与导液管套外侧面持平。进一步地,在导液管进口端的底部还设有泄压阀。进一步地,流量控制阀后的导管通过快接头与导液管进口端连接。进一步地,流量控制阀后的导管的快接头先与单向阀连接,再连接到导液管的进口端。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的使用方法:将导液管从肛门插入肠道,从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将导液管固定,观察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上的压力曲线;当压力曲线每分钟上升1KPa以内时,加大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当压力曲线每分钟上升2-3KPa时,减小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当压力曲线稳定在13KPa时,减小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调整流过流量控制阀的生理盐水为点滴状;当压力曲线发生突降时,关闭流量控制阀,将充气口打开,气囊内的气体放出,解除导液管的固定,拔出导液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操作方便,只需一人即可完成整个肠套叠灌肠复位操作,节省医疗人力资源;2.压力检测可以实时监测患儿肠套叠处的压力,灵敏不滞后;3.由于没有尖锐的凸起,与患儿肠道接触的部位不易对患儿肠道造成损伤;4.由于可以直接通过流量控制阀控制压力、流量,方便操作控制的同时,也方便了可能存在的其他医生对整个治疗过程进行观摩;5.通过使用单向阀,避免倒流,保证治疗安全;6.通过使用快接头,加快了治疗设备的组装,利于肠套叠的快速治疗。附图说明图1: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安装示意图;图2:导液管出口端的剖视图;图3:压力曲线图;图中:1.生理盐水袋、2.流量控制阀、3.快接头、4.单向阀、5.泄压阀、6.导液管、6.1.导液管出液孔、6.2.导液管套、7.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8.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公开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解释,而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一切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替换、组合和发展得到的技术方案,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包括生理盐水袋1以及生理盐水袋1的固定装置,生理盐水袋1下部伸出的软质导管与流量控制阀2的进口相连,流量控制阀2可以随时手动控制流量、压力,流量控制阀2后的导管末端设有快接头,随后与单向阀4通过快接头连接,单向阀4可以保证生理盐水按照规定的线路输送,单向阀4的出口与导液管6的进口端连接。导液管6的进口端下方还设有泄压阀5,导液管6的外部还套有导液管套6.2,导液管套6.2在导液管6的末端即导液管6的出口端设有开孔,使得压力传感器8露出。导液管6的出口端的端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的安装底座,压力传感器8镶嵌在安装底座前端端面的中心。压力传感器8的安装底座内还设有通孔,将压力传感器8的信号线穿入通孔,并从导液管6与导液管套6.2之间伸出,最终与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7相连。由于导液管6的出口端是封闭的,因此,在靠近导液管6出口端的端面的管壁上伸出两个柱状通孔,保持这两个通孔伸出的导液管6表面的高度与导液管套6.2的厚度一致,即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包括生理盐水袋(1)以及生理盐水袋(1)的固定装置,以及导液管(6),导液管(6)还套有导液管套(6.2),导液管套(6.2)的前端还设有充气后膨大的气囊,从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7);生理盐水袋(1)下端设有流量控制阀(2),生理盐水袋(1)与流量控制阀(2)通过导管连接,流量控制阀(2)通过导管连接在导液管(6)的进口端,导液管(6)末端即导液管(6)的出口端设有开孔,在导液管套(6.2)上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开孔,导液管(6)的出口端的端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的安装底座,压力传感器(8)镶嵌在安装底座前端端面的中心,压力传感器(8)的信号线从导液管(6)与导液管套(6.2)之间伸出,并与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包括生理盐水袋(1)以及生理盐水袋(1)的固定装置,以及导液管(6),导液管(6)还套有导液管套(6.2),导液管套(6.2)的前端还设有充气后膨大的气囊,从充气口向气囊内充气,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7);生理盐水袋(1)下端设有流量控制阀(2),生理盐水袋(1)与流量控制阀(2)通过导管连接,流量控制阀(2)通过导管连接在导液管(6)的进口端,导液管(6)末端即导液管(6)的出口端设有开孔,在导液管套(6.2)上对应的位置也设有开孔,导液管(6)的出口端的端面上设有压力传感器(8)的安装底座,压力传感器(8)镶嵌在安装底座前端端面的中心,压力传感器(8)的信号线从导液管(6)与导液管套(6.2)之间伸出,并与移动数据采集与显示终端(7)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液管(6)的出口端的开孔设在导液管(6)的出口端的管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套叠复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液管(6)的出口端的开孔为伸出管壁的通孔,套入导液管套(6.2)上对应位置的开孔内,通孔高度保持与导液管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丽郑言利周亚丽常新捷冯珏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