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志林专利>正文

多火苗打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28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打火机,属于点烟器具,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在雾化器与出气头之间具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该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火机,属于一种点烟器具。现有的打火机从功能上可分为二大类,一是产生明火的普通打火机,二是丁烷气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充分燃烧产生暗兰色火焰的防风打火机,其中的防风打火机还可细分为喷枪火打火机和散形防风火打火机。普通明火打火机中仅有一根供气导管。喷枪火打火机和散形防风火打火机中都具有一套雾化系统,其中包括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可进一步包括复燃丝,二者的区别在于,产生喷枪火的条件是出气头中部的出气导管中流出大量的气流,出气导管周围的分气流道中流出少量的气体,而产生散形防风火的条件是出气头没有中部的出气导管,或该导管关闭,或该导管中仅流出少量的气流,而导管周围的分气流道中流出大量的气流。CN2064459u公开了一种双火苗打火机,该打火机具有一套雾化装置产生防风火,有另一外供气流道连接到燃烧炉内的明火燃烧管产生明火,其间安有一调节转换装置。这种结构的打火机结构不够紧凑,组装生产工艺繁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多火苗打火机,它不但能产生明火,而且可产生喷枪火,散状防风火,甚至可以产生多种类似火球状的各色火苗。本专利技术的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在雾化器和出气头之间具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多火苗打火机能产生明火与防风火的原理是在整个雾化装置中设置机构,通过关闭现雾化装置中混合器的进气通道,使之不产生混合,使整个雾化装置处于类似明火打火机的直通输气管状态,打火机此时产生的是明火;或者通过用障碍物搅乱其雾化混合的气流,使雾化气软化,此时打火机产生的也是明火。本专利技术的多火苗防风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控制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为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装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转换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转换装置的又一个实施例;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转换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转换装置的还一个实施例;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再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出气头的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出气头与混合室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和1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详细实施例;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详细实施例;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详细实施例;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还一个详细实施例。参见图1、图2,该多火苗打火机,包括外壳1,贮气箱组件2,点火装置3,以及由雾化器4,混合室5,出气头6,燃烧炉7,复燃件8组成的防风组件9,其中的贮气箱组件2包括气箱,进气阀,出气阀,出气调节机构,在雾化器4和出气头6之间存在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参见图3,上述的第一转换装置包括控制机构12和关闭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3的罩件14,控制机构12与罩件14可通过现有技术的种种方式连接或制成一体,控制机构12至少有一部分露在外壳上或伸出外壳以便于使用者控制。图示结构的罩件14为筒体,其中最好的方案是圆筒,罩在混合室5的外壁,也可以罩在混合室5的内壁,雾化器4与混合室5可以制成一体或连成一体,混合室5上开有进气通道15,在产生防风火时,需要从进气通道15进空气,与从雾化器4中喷出的射流充分雾化混合,在需要产生明火时,通过控制机构12控制罩件14相对于混合室5移动或转动来关闭进气通道15,对于移动的方式,罩件14上可有进气流道16,此时,通过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3与罩件14上的进气流道16的对准与错开来实现进气通道13的连通与关闭,罩件14上也可没有进气流道16,此时依靠罩件14移开或罩住混合室5的进气通道13来实现进气通道13的开与闭;对于转动的方式,罩件14上应具有进气通道16,相对于混合室5转动罩件14,可实现混合室5上的进气通道13与罩件14上的进气通道16的对准和错开,即可实现进气通道13的开与闭。以上提到的混合室5上的进气通道13或罩件14上的进气通道16可具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形状,例如园孔、椭园孔或各种槽形。参见图4,可以采用混合室5与雾化器4分离开的雾化装置,此时,分离的空间即为进气流道,可以通过上面提及的方案在二者之间加一罩件,移动罩件即可实现进气流道的开与闭;也可以把控制机构12与混合室5或雾化器4相连或制成一体,通过控制机构12控制混合室5或雾化器4,使二者之间相对移动,即可实现进气流道的关、开。参见图5,根据上面提到的扰动雾化、混合的气流可软化该气流,进而实现产生明火目的这一原理,可以由控制机构12和扰流障碍体17来组成产生明火与防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其中控制机构12与扰流障碍体17相互连接或制成一体。图5中的扰流障碍体17深入至混合室5中,它的存在,尤其当它的某一部位处在射流的中心及中心附近位置时,将对射流进行扰动,软化射流,这样,即可产生出所需要的明火。这种扰流障碍体可以为棒状物,也可以为条状物,或为球或为椭球,或为规则或非规则的多面体。这种扰流障碍体还可以为柱形体,或为片状体,或为网片,所说的柱形体或片状体或网片的外周边与所放置的混合室的内壁之间留有过气间隙,因为仅需要扰流,而不是全部封闭混合室的整个流道。上面说到的棒状物可以为直的丝,也可以为弯成任何形状的丝,也可以为几根丝的任意组合,还可以是一个从壳体上拧进拧出的螺丝。上面说到的条状物可以为一直条,也可以为弯成任何形状的条状物,还可以在片条上打孔或槽。上面说到的片状体或网片都可以具有V形或倒V形或U形或倒U形结构。以上种种解决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例如一个球或三角棱柱穿在棒头或棒的中间。种种扰流障碍物17通过与控制机构12连接或制成一体,在混合室5中移动或转动即可实现扰流的目的。参见图6,控制机构可既采用罩件14,又采用扰流障碍体17的组合方案,在需要产生明火时,同时实现封闭混合室5的进气流道13和对雾化器4上方的射流进行扰动,此时控制机构12、罩件14、扰流障碍体17相互连接或制成一体。图示的方案中,控制机构12移动或转动罩件14,可达到所需要的产生明火的目的。在移动罩件14时,障碍体17的长度应不超过射流的中心,否则会使射流永远处在被扰流状态,此时,向上提升罩件14,即可实现扰流,因为射流在上方是逐渐散开的,但当障碍体17上具有一直孔,且该直孔与雾化器4上雾化孔对齐时,即使扰流障碍件17的长度超过射流的中心,也不会发生扰流,而罩件14向上提升,有孔的障碍体17将对上方已初步散开的射流产生扰动。以上所述及附图所示的控制机构12,都可移用现有技术中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尤其是本人申请的有关双火苗打火机中的种种技术解决方案,它可以是一滑块,此滑块在外壳上全方位滑动,可以是一个或一组的按钮,或为在外壳上旋转的转盘。为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尤其是为使打火机产生更妙的境界,例如产生各种类似火球状的各色火苗,在上述改进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结全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火机,属于点烟器具,包括外壳,贮气箱组件,点火装置,以及由雾化器、混合室、出气头、燃烧炉、复燃件组成的防风组件,在雾化器与出气头之间具有产生防风火与明火的第一转换装置。该打火机结构紧凑,能简化制造和组装的工艺,能通过简单的转换实现一机多火,大大拓展了防风打火机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王志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