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拔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拔管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医院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插管患者,其身上插有各种管道,患者在治疗过程手会无意识抓挠身上的管道,经常导致身上的管道被拔掉,不仅需要医护人员重复插管,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给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防拔管装置,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防拔管装置,其一般是将患者的双手绑住固定达到防拔管的目的,然而长时间的捆绑给患者造成极度不适,另外,也有防拔管装置主要是具有报警功能,利用报警声以提示医护人员及时阻止患者自己拔掉身上管道的不良行为,而不能将身上的管道加以固定,难以杜绝拔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其性能可靠稳定性差,同时也不能满足身上插较多管道的患者使用,导致其实用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拔管装置,无需对患者的双手绑住固定,可避免长时间的捆绑给患者造成极度不适,其不仅具备报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形固定板(1)、两组固定单元(2)、检测开关(3)、报警器(4)以及供电电源(5),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上开设有安装孔(6),两组所述固定单元(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的两端端部,且两组所述固定单元(2)对称设置,所述检测开关(3)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6)的内部,所述报警器(4)和所述供电电源(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的上部,所述供电电源(5)与所述报警器(4)串联连接,所述检测开关(3)串接在所述供电电源(5)与所述报警器(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形固定板(1)、两组固定单元(2)、检测开关(3)、报警器(4)以及供电电源(5),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上开设有安装孔(6),两组所述固定单元(2)分别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的两端端部,且两组所述固定单元(2)对称设置,所述检测开关(3)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6)的内部,所述报警器(4)和所述供电电源(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的上部,所述供电电源(5)与所述报警器(4)串联连接,所述检测开关(3)串接在所述供电电源(5)与所述报警器(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2)包括匚型卡板(7)以及锁紧螺栓(8),所述匚型卡板(7)固定安装在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的一端端部,且所述匚型卡板(7)的开口竖直朝下设置,所述匚型卡板(7)背向所述龙门形固定板(1)中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10),所述锁紧螺栓(8)螺接在所述螺纹孔(1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2)还包括圆形橡胶板(9),所述圆形橡胶板(9)活动设置于所述匚型卡板(7)的内侧,且所述圆形橡胶板(9)的一侧面与所述锁紧螺栓(8)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开关(3)包括圆筒状底壳(14)、圆筒状上壳(15)、中空连接杆(16)、环形支撑座(17)、环形金属导电环(18)、环形配装座(20)、两个弧形金属导电片(27)、弹簧(19)、上盖(21)、两个金属插杆(24)、两个接线柱(22)以及锁紧套(26),所述圆筒状底壳(14)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所述圆筒状底壳(14)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6)的内部,所述圆筒状上壳(15)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且所述圆筒状上壳(15)固定安装在所述圆筒状底壳(14)的上端,所述中空连接杆(16)活动安装在所述圆筒状底壳(14)的内部,且所述中空连接杆(16)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圆筒状底壳(14)的底端外部,所述环形支撑座(17)固定安装在所述中空连接杆(16)的上端端部,且所述环形支撑座(17)的外侧面与所述圆筒状上壳(15)的内壁相贴合设置,所述环形金属导电环(18)固定安装在所述环形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