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3200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将人体的小腿简化为圆台,将OSF外固定器的驱动杆简化为圆柱,建立锥‑柱干涉检验模型;畸形的胫骨肢体(小腿)被简化为近端圆台和远端圆台分别与驱动杆进行检验,根据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最小距离判断是否发生干涉。由几何关系求得圆台的锥顶点位置,当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法向距离存在最小值时,公垂线与圆台轴线的夹角为圆台半锥角的余角,以此求得满足最小法向距离的母线;最小距离公式由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公垂线的垂足的位置决定,具有6种空间位置关系,若最小距离大于圆柱半径,则无干涉发生。该方法可为医生在术前轨迹规划、术前矫正策略评估、框架配置提供一定的指导。

A method of spatial cone column interference for tibial deformity corr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骨科畸形矫正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
技术介绍
外固定器广泛应用于骨科畸形矫正、骨折复位,下肢畸形的管理对临床医生来说依然是一个挑战。许多研究者对影响术前轨迹规划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促进了外固定器技术的发展。然而,在轨迹规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患者的肢体与外固定器的驱动杆之间,以及相邻的驱动杆之间容易发生干涉和碰撞。虽然六足外固定器横向刚度大,有利于骨的愈合,但其环绕于患者肢体的庞大结构导致环内空间变小,并且体积较大。当进行角度矫正,特别是大角度旋转矫正时,外固定器的环内空间将大大被减小,增加了患者肢体与外固定器驱动杆碰撞的可能性。一旦患者肢体与杆发生碰撞,矫正程序将无法继续进行,导致之前的矫正策略中断,并且需要重新制定新的矫正策略。因此,要获得广泛的矫正,考虑杆与肢体间的干涉问题是必要的。因此,为了避免OSF(Ortho-SUVframeTM)外固定器的驱动杆对在胫骨畸形矫正时环绕于胫骨周围的软组织(小腿)的干涉,提出了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用于检测在矫正过程中畸形的胫骨肢体与OSF的驱动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该方法可以为临床医生在术前轨迹规划、术前矫正策略评估、框架配置提供一定的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OSF(Ortho-SUVframeTM)外固定器的驱动杆对患者小腿的干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把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间的最小距离作为判据,确定胫骨肢体与驱动杆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以检测在矫正过程中杆-肢体是否发生干涉。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胫骨的畸形参数和外固定器参数(2)制定矫正策略采用笛卡尔空间轨迹控制方法,对骨末端的方向和位置同时进行规划,以生成平滑且均匀间隔的线性轨迹;(3)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模型:将人体的小腿简化为半锥角为α的圆台,畸形的胫骨肢体(小腿)被简化为相连的近端圆台和远端圆台;将OSF外固定器(Ortho-SUVframeTM)的驱动杆简化为圆柱,进而建立小腿与外固定器的驱动杆之间的锥-柱干涉检验模型;(4)根据近端圆台的旋转轴向量Op0的模和远端圆台的旋转轴向量Gp3的模以及几何关系确定近端圆台的虚拟顶点p0和远端圆台的虚拟顶点p3的位置;(5)根据约束条件求得圆台母线的端点pi(i=1,2,4,5)的位置,求得满足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法向距离最小的近端圆台母线p1p2和远端圆台母线p4p5;(6)当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法向距离最小时,求解公垂线的垂足ni(i=1,2,3,4)的位置;(7)根据垂足ni(i=1,2,3,4)的位置,判断圆台母线p1p2、p4p5与圆柱轴线AiBi(i=1,2,...,6)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求解最小距离dai和dbi;(8)当近端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最小距离dai和远端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空间最小距离dbi同时满足dai>Rm,dbi>Rm时,表示没有发生干涉,若dai≤Rm,dbi≤Rm,表示发生干涉,则需要中断当前矫正程序,重新制定矫正策略。所述步骤(1)中,设定胫骨的畸形参数:假设畸形的胫骨具有在矢状面内θ1,冠状面内θ2的角度畸形,在横截面内具有θ3的旋转畸形,具有沿冠状轴ex,沿矢状轴ey的平移畸形,沿垂直轴ez的缩短畸形;胫骨肢体的圆台模型的上基圆半径为Rt,半锥角为α,近端骨段OO1和远端骨段GG1的长度均为HL;OSF外固定器的近端环和远端环直径均为dR,驱动杆的半径为Rm;所述步骤(2)中,远端末端G1的起始位置为G1(ex,ey,ez),最终位置为(0,0,HL+ez),初始姿态为(θ1,θ2,θ3),最终骨末端的姿态为(0,0,0),采用笛卡尔空间轨迹控制方法,对骨末端的方向和位置同时进行规划,以生成平滑且均匀间隔的线性轨迹,假设矫正轴为n天,保持沿纵轴1mm/天的最佳牵拉速率;所述步骤(3)中,近端胫骨肢体被简化为一个半锥角为α的圆台,上基圆以O为圆心,Ra为半径,下基圆以O1为圆心,Rb为半径,其中Ra和Rb是根据患者小腿的实际参数给定的一个常数,将近端圆台与外固定器的近端环垂直且刚性的固定,圆台的轴线与环的中心重合,上基圆面与近端环处骨穿针的位置在同一平面,下基圆面表示通过角度旋转中心(CORA)的近端骨段的截骨面;相应地,p2为圆台的上基圆上的任意一点,p1为过点p2的近端圆台母线与下基圆面的交点,圆台的虚拟锥顶点为p0;进一步,在近端圆台上基圆的圆心O处建立固定坐标系O-xyz,z轴垂直于近端环,x轴沿OA1方向,y轴方向按右手准则确定,同时x轴、y轴和z轴分别与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重合;相应地,在近端圆台下基圆的圆心O1处建立固定坐标系O1-x1y1z1,与固定坐标系O-xyz平行;进一步,OSF外固定器的驱动杆被简化为以Ai(i=1,2,…,6)、Bi(i=1,2,…,6)为端点,半径为Rm的圆柱,其中Ai(i=1,2,…,6)和Bi(i=1,2,…,6)是OSF外固定器中连接近端环与远端环的球副的中心,可根据运动学位置逆解求得其位置,圆柱半径Rm是根据外固定器驱动杆的实际最大外径给定的常数;所述步骤(4)中,近端胫骨作为参考骨,它的位姿固定不变,故近端圆台的虚拟锥顶点p0的位置也固定不动,在上基圆的圆心O处建立固定坐标系O-xyz,取p0(0,0,z0);进一步,在近端圆台的上基圆上取任意已知的点p2’(xp2,yp2,0),近端圆台的轴向量Op0与向量OO1共线,近端圆台的虚拟顶点p0(0,0,z0)的位置可根据式(1)求得:所述步骤(5)中,由于圆台有无数条母线,在判断空间圆台和圆柱的位置关系时,需确定满足近端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法向距离最短的圆台母线;进一步,假设点p2(xp2,yp2,0)是满足条件的圆台母线在上基圆上的点,点p1(xp1,yp1,zp1)是通过点p2的圆台母线与下基圆面的交点;相应地,近端圆台的母线向量为p1p2,并且与向量p0p2共线,则向量p0p2与圆台轴线向量Op0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12,垂足为n1和n2,其中垂足n1在p1p2内部或延长线上,垂足n2在AiBi内部或其延长线上,方向向量n12与近端圆台轴线向量Op0的夹角为近端圆台半锥角的余角β,可用式(2)表示:n12·Op0=|n12|·|Op0|cosβ(2)其中β=90°-α,根据几何参数,点p2也满足式(3):|Op2|=Ra(3)其中,Ra是近端圆台的上基圆半径,化简式(2)和(3),并求解可得点p2的位置p2(xp2,yp2,0);进一步,因为向量p0p1和p0p2共线,因此点p1的位置p1(xp1,yp1,z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模型:将人体的小腿简化为半锥角为α的圆台,畸形的胫骨肢体即小腿被简化为相连的近端圆台和远端圆台;将OSF外固定器的驱动杆简化为圆柱,进而建立小腿与外固定器的驱动杆之间的锥-柱干涉检验模型;/n(2)根据近端圆台的旋转轴向量O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模型:将人体的小腿简化为半锥角为α的圆台,畸形的胫骨肢体即小腿被简化为相连的近端圆台和远端圆台;将OSF外固定器的驱动杆简化为圆柱,进而建立小腿与外固定器的驱动杆之间的锥-柱干涉检验模型;
(2)根据近端圆台的旋转轴向量Op0的模和远端圆台的旋转轴向量Gp3的模以及几何关系确定近端圆台的虚拟顶点p0和远端圆台的虚拟顶点p3的位置;
(3)根据约束条件求得圆台母线的端点pi(i=1,2,4,5)的位置,求得满足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法向距离最小的近端圆台母线p1p2和远端圆台母线p4p5;
(4)当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法向距离最小时,求解公垂线的垂足ni(i=1,2,3,4)的位置;
(5)根据垂足ni(i=1,2,3,4)的位置,判断圆台母线p1p2、p4p5与圆柱轴线AiBi(i=1,2,...,6)之间的位置关系,并求解最小距离dai和dbi;
(6)当近端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最小距离dai和远端圆台母线与圆柱轴线的空间最小距离dbi同时满足dai>Rm,dbi>Rm时,表示没有发生干涉,若dai≤Rm,dbi≤Rm,表示发生干涉,则需要中断当前矫正程序,重新制定矫正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近端胫骨肢体被简化为一个半锥角为α的圆台,上基圆以O为圆心,Ra为半径,下基圆以O1为圆心,Rb为半径,其中Ra和Rb是常数,将近端圆台与外固定器的近端环垂直且刚性的固定,圆台的轴线与环的中心重合,上基圆面与近端环处骨穿针的位置在同一平面,下基圆面表示通过角度旋转中心(CORA)的近端骨段的截骨面;p2为圆台的上基圆上的任意一点,p1为过点p2的近端圆台母线与下基圆面的交点,圆台的虚拟锥顶点为p0;远端胫骨肢体被简化为一个半锥角为α的圆台,上基圆以G2为圆心,Rc为半径,下基圆以G为圆心,Rd为半径,其中Rc和Rd是常数,将远端圆台与外固定器的远端环垂直且刚性的固定,远端圆台的轴线与远端环的中心重合,下基圆面与远端环处骨穿针的位置在同一平面,上基圆面表示通过角度旋转中心(CORA)的远端骨段的截骨面;p4为远端圆台下基圆上的任意一点,p5为过点p4的远端圆台母线与上基圆面的交点,远端圆台的虚拟锥顶点为p3;OSF外固定器的驱动杆被简化为以Ai(i=1,2,…,6)、Bi(i=1,2,…,6)为端点,半径为Rm的圆柱,其中Ai(i=1,2,…,6)和Bi(i=1,2,…,6)是OSF外固定器中连接近端环与远端环的球副的中心,根据运动学位置逆解求得其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胫骨畸形矫正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近端胫骨作为参考骨,它的位姿固定不变,故近端圆台的虚拟锥顶点p0的位置也固定不动,在上基圆的圆心O处建立固定坐标系O-xyz,取p0(0,0,z0);在近端圆台的上基圆上取任意已知的点p2’(xp2,yp2,0),近端圆台的轴向量Op0与向量OO1共线,近端圆台的虚拟顶点p0(0,0,z0)的位置根据式(1)求得:



在步骤(3)中,假设点p2(xp2,yp2,0)是满足条件的圆台母线在上基圆上的点,点p1(xp1,yp1,zp1)是通过点p2的圆台母线与下基圆面的交点,近端圆台的母线向量为p1p2,并且与向量p0p2共线,则向量p0p2与圆台轴线向量Op0的公垂线的方向向量为n12,垂足为n1和n2,其中垂足n1在p1p2内部或延长线上,垂足n2在AiBi内部或其延长线上,方向向量n12与近端圆台轴线向量Op0的夹角为近端圆台半锥角的余角β,用式(2)表示:
n12·Op0=|n12|·|Op0|cosβ(2)
其中β=90°-α,根据几何参数,点p2也满足式(3):
|Op2|=Ra(3)
其中,Ra是近端圆台的上基圆半径,化简式(2)和(3)并求解得点p2的位置p2(xp2,yp2,0);
因为向量p0p1和p0p2共线,因此点p1的位置p1(xp1,yp1,zp1)满足式(4):



其中,Rb是近端圆台的下基圆半径,p0是近端圆台的虚拟锥顶点,化简(4)并求解得到点p1的位置p1(xp1,yp1,zp1),则向量p1p2=(xp2-xp1,yp2-yp1,-zp1);
在步骤(4)中,基于所建立的空间锥-柱干涉检验模型和向量关系,向量p2n1表示为式(5):



由于向量p2n1和向量p2p1共线,令法向量m1=n12×AiBi,因此p2n1还
表示为式(6):



因为向量Ain1和向量m1垂直,故:



其中p2n1=On1-Op2=n1-p2,相似地,令m2=n12×p2p0,垂足n2的位置矢量通过式(8)表示:



在步骤(5)中,胫骨近端肢体与外固定的驱动杆之间的最小距离定义为dai,根据垂足n1与n2的位置关系,近端圆台母线p1p2与圆柱轴线AiBi的空间位置关系共有6种:
①n1在p1p2内部,n2在AiBi内部,此时最小距离等于圆台母线p1p2与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剑锋李国通董明杰左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