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932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参捕捞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包括捕捞架;所述捕捞架包括伸缩杆和捕捞模块;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套设有手柄,且手柄的外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握把,伸缩杆的另一端套设有连接模块,且连接模块的一端设置有捕捞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铰接架一上固连有底部支架,铰接块一上固连有顶部支架,利用顶部支架上的隔网与底部支架上的网兜对稚参进行采集,减少工作人员弯腰采参的几率,且通过滑动套一上的拉杆与拉够能够对一号连接杆的转动角度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得底部支架的宽度减小,便于对珊瑚间隙中的稚参进行采集,增大了该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的适用范围,减轻了采参的难度。

A device for catching and transferring young sea cucu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参捕捞
,具体涉及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海参多栖息于水深13-15m的海藻繁茂、风浪冲击小、水流缓慢、透明度较大、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生活生深自低潮线以下2-20m,幼小者生活在浅水底,个体较大者生活在深水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3米。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依靠排出内脏迷惑天敌与强大的再生能力来维持生存。然而,现在的捕参人在对海参进行捕捉时,常采用人工下海的方式进行采集,长时间处于海水中且弯腰采参,容易使得捕参人换上关节炎、风湿病等职业病,且对海参进行捕捞时,因海参生活在礁石、海藻与沙地中,不便于捕参人进行采集,降低了捕参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通过在铰接架一上固连有底部支架,铰接块一上固连有顶部支架,利用顶部支架上的隔网与底部支架上的网兜对稚参进行采集,减少工作人员弯腰采参的几率,且通过滑动套一上的拉杆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捞架(100);所述捕捞架(100)包括伸缩杆(110)和捕捞模块(300);所述伸缩杆(110)的一端套设有手柄(120),且手柄(120)的外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握把(130),伸缩杆(110)的另一端套设有连接模块(200),且连接模块(200)的一端设置有捕捞模块(300),伸缩杆(110)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模块(400),伸缩杆(110)的两端均固连有套环(500);所述握把(130)的一侧卡接有牵引绳(140);两个所述套环(500)的内侧配套设置有软管(600);其中,/n所述捕捞模块(300)包括顶部支架(310)与底部支架(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参稚参捕捞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捞架(100);所述捕捞架(100)包括伸缩杆(110)和捕捞模块(300);所述伸缩杆(110)的一端套设有手柄(120),且手柄(120)的外侧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握把(130),伸缩杆(110)的另一端套设有连接模块(200),且连接模块(200)的一端设置有捕捞模块(300),伸缩杆(110)的外侧设置有调节模块(400),伸缩杆(110)的两端均固连有套环(500);所述握把(130)的一侧卡接有牵引绳(140);两个所述套环(500)的内侧配套设置有软管(600);其中,
所述捕捞模块(300)包括顶部支架(310)与底部支架(320);所述底部支架(320)包括横杆(321),底部支架(320)上套设有网兜(700);所述软管(600)的一端与网兜(700)的外侧卡接;所述横杆(321)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一号连接杆(322);两个所述一号连接杆(322)的一端均固连有铰接板(3222),且两个铰接板(322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二号连接杆(323),两个一号连接杆(322)的一端均固连有连接耳(3221),且连接耳(3221)的内侧;两个所述二号连接杆(323)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三号连接杆(324),且两个三号连接杆(324)的一端均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四号连接杆(325);两个所述四号连接杆(325)的一端通过扭簧转动连接;
所述连接模块(200)包括铰接块一(210)和铰接块二(220);所述铰接块一(210)的一端套设于伸缩杆(110)的另一端,铰接块一(210)的中部与铰接块二(220)的一端转动连接,铰接块一(210)的另一端与横杆(321)的中部固连;所述铰接块二(220)的另一端对应横杆(321)位置处与顶部支架(310)固连,且顶部支架(310)上卡接有隔网(800),铰接块二(220)的另一端与牵引绳(140)的一端固连,铰接块二(220)与铰接块一(210)之间固连有挤压弹簧;
所述调节模块(400)包括拉杆(4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娟叶仕根黎睿君赵小然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