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83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包括机壳、固设在所述机壳上口的种槽和设置于机壳下口的排种口,机壳内轴接有与种槽的出料口适配的排种轮,排种轮外表面设有凹槽,排种轮与机壳壳体之间还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机壳上设有驱动排种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以实现对多种种子的播种;体积小巧,操作轻便,播种准确度高,便于试验用精量播种;驱动杆通过拉绳带动排种轮和上鸭嘴板同时转动,操作方便。

A portable precision seeder for exper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实现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精量播种。
技术介绍
目前玉米、大豆、小麦等密度或行距试验靠人工开沟、点播、埋土,开沟深浅不一,费时费力,导致试验出苗不整齐,密度达不到要求,因此需要大力提高播种的精度的同时节省人力和时间。传统便携播种器的整机尺寸偏大,下种口宽,容易造成播种时种子偏移预定的位置,需要减慢播种速度来达到试验效果;并且播种器偏重,不便于女研究员使用。针对现有播种器尺寸大、精度低、操作费力等问题,急需专利技术一种更精巧,精度也相对更高的小型便携播种器,提高种子播种的精度,使作业步骤更为简单、快捷,确保试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播种器存在的的不足,提供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实现对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精量播种,而且结构简单,重量较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包括机壳、固设在所述机壳上口的种槽和设置于机壳下口的排种口,机壳内轴接有与种槽的出料口适配的排种轮,排种轮外表面设有凹槽,排种轮与机壳壳体之间还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机壳上设有驱动排种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本方案通过种槽存放种子,种槽内的种子从出料口落至排种轮的凹槽中,排种轮与种槽之间的间隙小于种子最小尺寸,以免种子从种槽与排种轮之间通过,播种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排种轮转动,排种轮凹槽中的种子随排种轮转过一定角度后,从凹槽中落下,并经排种口落至播种位置,驱动机构复位时,排种轮在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回转,种槽内的种子再次落入凹槽中。作为优化,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机壳固接的手柄和铰接在所述手柄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伸出手柄的一端通过拉绳装置与固接于排种轮轮轴上的拐臂连接。本优化方案在机壳上设置手柄,并与试验播种时握持,通过掰动驱动杆,利用拉绳装置传力使排种轮转动,结构简单,传力装置重量轻,通过设置拐臂,增大了拉动的力臂,降低了掰动驱动杆的强度。作为优化,排种轮上远离拐臂的一端固设有棘轮,所述机壳侧壁上固设有与所述棘轮适配的限位挡杆。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棘轮和限位挡杆,限位挡杆位于棘齿转动轨迹上,棘轮转过一定角度后,棘轮上的棘齿被限位挡杆阻挡,从而实现了对排种轮转动范围的限定,避免排种轮转动幅度过大。作为优化,所述排种口包括与机壳固接的下鸭嘴板,以及与下鸭嘴板通过铰轴铰接的上鸭嘴板,所述上鸭嘴板与拉绳装置连接,上鸭嘴板和下鸭嘴板还通过套设在铰轴上的第二扭簧连接。本优化方案的排种口可以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闭合,通过拉绳装置带动排种口打开和排种轮转动,提高了播种效率,而且避免了种子在非播种状态时从排种口流出。作为优化,所述拉绳装置包括轴接于机壳上且与排种轮轮轴平行的转轴和拐角处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拉绳与驱动杆伸出手柄的一端连接,L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与拐臂连接、通过第三拉绳与上鸭嘴板连接。本优化方案的拉绳装置在掰动驱动杆时,通过第一拉绳拉动L型支架转动,L型支架转动时,通过第二拉绳带动排种轮转动,通过第三拉绳带动上鸭嘴板转动打开,实现了上鸭嘴板和排种轮的同步动作。作为优化,所述转轴上固设有两个沿轴向分布的L型支架。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两个L型支架,可以利用靠近棘轮的L型支架通过拉绳带动棘轮转动,提高了安装的通用性。作为优化,种槽内固设有沿横向布置的固定板和滑接于固定板上的活动挡板。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活动挡板,通过滑动活动挡板可以改变与种槽相对的凹槽的数量,从而可以控制播种的粒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整体结构简单,通用性强,可以实现对多种种子的播种;操作轻便,播种准确度高,便于试验用精量播种;驱动杆通过拉绳带动排种轮和上鸭嘴板同时转动,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拐臂侧轴测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棘轮侧轴测视图;图3为排种轮横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排种轮竖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中所示:1、排种口,2、机壳,3、棘轮,4、种槽,5、手柄,6、驱动杆,7、L型支架,8、第一拉绳,9、上鸭嘴板,10、下鸭嘴板,11、铰轴,12、排种轮轮轴,13、活动挡板,14、拐臂,15、排种轮。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如图1和2所示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包括机壳2、固设在所述机壳上口的种槽4和设置于机壳下口的排种口1,排种口位于种槽出料口的正下方。机壳2是整个播种器的骨架,整体采用塑料结构,用于固定安装各个附属部件;种槽4位于排种器顶端,用于盛放种子;排种口1位于排种器最下端,通过开合向土壤中释放种子。机壳内轴接有与种槽的出料口适配的排种轮15,排种轮15用于向排种口1释放固定数量的种子,排种轮与种槽之间的间隙小于种子最小尺寸,以免种子从种槽与排种轮之间通过,排种轮外表面设有凹槽,排种轮与壳体的壳体之间还通过第一扭簧连接。具体地,排种轮15由塑料材质制成,采用圆柱形,排种轮15圆柱表面开有圆形凹槽,在相同径向方向开有2个凹槽,在对应的圆周方向开有6个凹槽,用于存放种子,排种轮15位于种槽4下方,紧贴种槽4,种槽4落种口每次刚好正对一排凹槽,种子经落种口落至凹槽中。机壳的壳体上设有驱动排种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包括固接在机壳侧壁的手柄5和通过中间轴铰接在所述手柄上的驱动杆6,驱动杆6采用弧形结构,便于使用者用手指控制,驱动杆6可以绕中间轴转动,驱动杆6通过手指扣动产生动力,手柄与排种轮轮轴垂直,驱动杆的一端向下伸出手柄,且驱动杆6伸出手柄的一端通过拉绳装置与固接于排种轮轮轴上的拐臂连接。手柄5与机壳固定,便于工作时用手拿握。排种轮上远离拐臂的一端固设有棘轮3,排种轮15与棘轮3镶嵌固定在一起,两者之间不发生相对转动,且均与排种轮轮轴12同一轴心固定,所述机壳侧壁上固设有与所述棘轮适配的限位挡杆,限位挡杆位于棘齿的转动轨迹上,通过限位挡杆对棘轮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保证排种轮每次转过的角度一致。每扳动一下驱动杆6,在拉绳的带动下排种轮15转动一定角度,棘轮3控制转动的角度,并使两个凹槽正对排种口1,种子落到排种轮15凹槽内。排种口包括与机壳固接的下鸭嘴板10,以及与下鸭嘴板10通过铰轴11铰接的上鸭嘴板9,所述上鸭嘴板9与拉绳装置连接,上鸭嘴板和下鸭嘴板还通过套设在铰轴上的第二扭簧连接,通过第二扭簧的作用使上鸭嘴板和下鸭嘴板之间产生一定的开合力,上鸭嘴板9可以在第一拉绳8的拉动下绕铰轴11转动而打开,拉绳不对上鸭嘴板产生拉力时,在第二扭簧的作用下,上鸭嘴板转动至与下鸭嘴板闭合。拉绳装置包括轴接于机壳上且与排种轮轮轴12平行的转轴和拐角处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上的L型支架7,L型支架位于驱动杆和排种口之间的机壳侧壁上,所述L型支架的一端通过第一拉绳8与驱动杆伸出手柄的一端连接,L型支架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拉绳与拐臂14连接、通过第三拉绳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2)、固设在所述机壳上口的种槽(4)和设置于机壳下口的排种口(1),机壳内轴接有与种槽的出料口适配的排种轮(15),排种轮外表面设有凹槽,排种轮与机壳壳体之间还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机壳上设有驱动排种轮转动的驱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2)、固设在所述机壳上口的种槽(4)和设置于机壳下口的排种口(1),机壳内轴接有与种槽的出料口适配的排种轮(15),排种轮外表面设有凹槽,排种轮与机壳壳体之间还通过第一扭簧连接;机壳上设有驱动排种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机壳固接的手柄(5)和铰接在所述手柄上的驱动杆(6),所述驱动杆(6)伸出手柄的一端通过拉绳装置与固接于排种轮轮轴上的拐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排种轮上远离拐臂的一端固设有棘轮(3),所述机壳侧壁上固设有与所述棘轮适配的限位挡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试验用的便携式精量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口包括与机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丁相鹏王凯何在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