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加工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582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加工刀具,包括圆柱状的刀柄及刀身,刀身分为上刀身、中刀身及下刀身,下刀身与中刀身与上刀身的直径比是1:3‑5:12‑14,所述上刀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外形加工端,上隔砂槽,上倒角加工端,上弧面加工端,所述中刀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小刀身,中倒角加工端,中隔砂槽,所述下刀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钻孔开粗加工端,钻孔上隔砂槽,下倒角加工端,钻孔下隔砂槽,钻孔加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同直径的刀身上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加工端,能根据玻璃产品形状的要求,同时进行倒角外形、弧面外形、钻孔加工,刀具多功能,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简化了加工流程。

A glass cutting t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加工刀具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玻璃加工刀具,涉及玻璃加工刀具

技术介绍
光电行业涉及到的平板、电脑TV、车载触控、智慧教育、家用电器、智能穿戴、2.5D、3D等行业或产品,都与特殊形状的玻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产品的玻璃制品形状独特,有着特殊的技术要求,这些技术要求包括对玻璃进行外形、弧面、倒角、钻孔等加工作业,这就需要一种适合作业的玻璃刀具,而传统的玻璃加工刀具,是根据产品上的每款图面上的要求,进行单一的设计,在结构上无法做到一刀多用,无法同时对所涉及领域的玻璃进行外形、弧面、倒角、钻孔加工,无法实现整合,生产效率及品质低下,间接造成成本上的浪费。因此,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玻璃加工刀具,同时适应外形、弧面、倒角、钻孔的加工要求,是一种技术进步,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加工刀具,以适应对玻璃同时进行的外形、弧面、倒角、钻孔的加工要求,克服传统单一设计的玻璃加工刀具所存在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加工刀具,包括圆柱状的刀柄,与刀柄连接成为整体的刀身,刀身根据直径的不同分为上刀身、中刀身及下刀身,下刀身与中刀身与上刀身的直径比是1:3-5:12-14,所述上刀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外形加工端,上隔砂槽,上倒角加工端,上弧面加工端,所述中刀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小刀身,中倒角加工端,中隔砂槽,所述下刀身,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钻孔开粗加工端,钻孔上隔砂槽,下倒角加工端,钻孔下隔砂槽,钻孔加工端,在所述上刀身、中刀身及下刀身的表面分别电镀有不同细度的金刚砂层。采取上述措施的本技术,在不同直径的刀身上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加工端,在不同的加工端上电镀有不同细度的金刚砂,因此,能根据平板、电脑TV、车载触控、智慧教育、家用电器、智能穿戴、2.5D、3D玻璃等产品形状的要求,同时进行倒角外形、弧面外形、钻孔加工,刀具多功能,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解决了玻璃弧面生产时需要1:1弧面刀具的困境,可以实现同一把刀具进行精雕外形、倒角;也可以粗、精钻孔加工;提高了效率、品质,简化了加工流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刀身局部结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刀柄1;上刀身2,外形加工端2-1,上隔砂槽2-2,上倒角加工端2-3,上弧面加工端2-4;中刀身3,小刀身3-1,中倒角加工端3-2,中隔砂槽3-3;下刀身4,钻孔开粗加工端4-1,钻孔上隔砂槽4-2,下倒角加工端4-3,钻孔下隔砂槽4-4,钻孔加工端4-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刀柄1和刀身,刀柄1为圆柱状,刀柄1与刀身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刀身根据直径的不同分为上刀身2、中刀身3和下刀身4,下刀身4与中刀身3与上刀身2的直径比是1:3-5:12-14,所述上刀身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外形加工端2-1,上隔砂槽2-2,上倒角加工端2-3,上弧面加工端2-4。所述中刀身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小刀身3-1,中弧面加工端3-2,中隔砂槽3-3,所述下刀身4,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钻孔开粗加工端4-1,钻孔上隔砂槽4-2,下弧面加工端4-3,钻孔下隔砂槽4-4,钻孔加工端4-5。在所述上刀身2、中刀身3及下刀身4的表面分别电镀有不同细度的金刚砂层。设置在上刀身2上外形加工端2-1呈圆柱形状,主要用于对玻璃外形的加工,外形加工端2-1与上倒角加工端2-3,上弧面加工端2-4之间由上隔砂槽2-2隔开,是因为外形加工端2-1的表面所电镀的金刚砂的细度与上倒角加工端2-3、上弧面加工端2-4的表面所电镀的金刚砂的细度不同,必须予以隔开。上倒角加工端2-3呈一环形槽状,环形槽的横截面形状是梯形,上倒角加工端2-3主要用于进行玻璃倒角的加工。上弧面加工端2-4处于上倒角加工端2-3的下面,也处于上刀身2的最下面,在边沿处设置成圆弧形的倒角而形成,圆弧的半径是1-3毫米,上弧面加工端2-4主要用于玻璃弧面的加工。与上刀身2连接的是中刀身3,中刀身3上设置的中倒角加工端3-2呈一环形槽状,环形槽的横截面形状是梯形,中倒角加工端3-2主要用于进行玻璃小角度的倒角加。中倒角加工端3-2由中隔砂槽3-3而与下刀身4隔开,这是因为中刀身3表面电镀的金刚砂细度与下刀身4表面所电镀的金刚砂细度不同而需要由中隔砂槽3-3隔开。下刀身4上设置的钻孔开粗加工端4-1呈一漏斗状,主要用于孔径扩大的加工,通过钻孔上隔砂槽4-2与下倒角加工端4-3隔开,这是因为两者表面电镀的金刚砂细度不同而设置的,下倒角加工端4-3呈一环形槽状,环形槽的横截面形状是梯形,主要用于对玻璃小角度的倒角加工,下倒角加工端4-3由钻孔下隔砂槽4-4与钻孔加工端4-5隔开,这也是因为两者表面电镀的金刚砂细度不同而设置的,钻孔加工端4-5位于本技术的最末端,呈半球形,主要用于对玻璃进行钻孔加工。本技术工作时是按工艺要求与机床配合使用,利用本技术的不同加工端,根据工艺要求对玻璃同时进行倒角外形、弧面外形、钻孔加工,一刀多用,同时进行,不用换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加工刀具,包括圆柱状的刀柄(1),与刀柄(1)连接成为整体的刀身,其特征是所述刀身根据直径的不同分为上刀身(2)、中刀身(3)及下刀身(4),下刀身(4)与中刀身(3)与上刀身(2)的直径比是1:3-5:12-14,所述上刀身(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外形加工端(2-1),上隔砂槽(2-2),上倒角加工端(2-3),上弧面加工端(2-4),所述中刀身(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小刀身(3-1),中倒角加工端(3-2),中隔砂槽(3-3),所述下刀身(4),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钻孔开粗加工端(4-1),钻孔上隔砂槽(4-2),下倒角加工端(4-3),钻孔下隔砂槽(4-4),钻孔加工端(4-5),在所述上刀身(2)、中刀身(3)及下刀身(4)的表面分别电镀有不同细度的金刚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加工刀具,包括圆柱状的刀柄(1),与刀柄(1)连接成为整体的刀身,其特征是所述刀身根据直径的不同分为上刀身(2)、中刀身(3)及下刀身(4),下刀身(4)与中刀身(3)与上刀身(2)的直径比是1:3-5:12-14,所述上刀身(2)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外形加工端(2-1),上隔砂槽(2-2),上倒角加工端(2-3),上弧面加工端(2-4),所述中刀身(3),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小刀身(3-1),中倒角加工端(3-2),中隔砂槽(3-3),所述下刀身(4),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钻孔开粗加工端(4-1),钻孔上隔砂槽(4-2),下倒角加工端(4-3),钻孔下隔砂槽(4-4),钻孔加工端(4-5),在所述上刀身(2)、中刀身(3)及下刀身(4)的表面分别电镀有不同细度的金刚砂层。


2.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艺石大恒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市龙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