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520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足踝机构。该足踝机构包括转动联接的踝上支架和踝下支架;所述踝上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半环形支撑平面,所述踝下支架套置于穿戴者的足部,以使施加在所述半环形支撑平面的承载压力,通过所述踝下支架泄放至地面。该足踝机构贴身且轻便,可以设置于穿戴者鞋内,利用穿戴者鞋子固有结构来实现所述足踝机构的固定,不影响穿戴者原有鞋子的抓地性能,不会给穿戴者带来额外不适或不匹配的感觉,穿戴体验好。穿戴后,助力设备中小腿杆的力不需要经过穿戴者的人体自身,不会给穿戴者造成额外负担。另外,小腿下护壳与半环形支撑平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旋转可以更好的适应人体运动时腿部左右旋转运动,提高舒适性和助力效果。

Foot and ankl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足踝机构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外骨骼
,尤其涉及一种足踝机构。
技术介绍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希望增强人体腿部力量的情况。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可穿戴外骨骼或者类似的机器设备应运而生,例如一些带有动力的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现有技术中此类型的装置设备普遍存在比较笨重的问题(例如专利申请号200680006514.1和专利申请号200780027195.7等所揭露的助力设备)。过于笨重的装置会导致用户的穿戴体验不佳。其中,足部机构是这类外骨骼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专利CN201610098737.0披露了一种用于下肢助力外骨骼的被动储能足部机构,该足部机构使用时套置于穿戴者鞋外,笨重且复杂。专利CN201621316009披露了一种外骨骼机器人足部结构,所述足部结构通过枢转结构连接腿部机构,使用时同样套置穿戴者鞋外;专利CN201711015340披露一种可检测足底压力的足部装置及其下肢助力装备,该足部装置在使用时同样是套置于穿戴者鞋之外。此类足部机构共有的缺点是笨重且套置于穿戴者鞋之外,尤其是,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踝机构包括转动联接的踝上支架和踝下支架;/n所述踝上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半环形支撑平面,所述踝下支架套置于穿戴者的足部,以使施加在所述半环形支撑平面的承载压力,通过所述踝下支架泄放至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踝机构包括转动联接的踝上支架和踝下支架;
所述踝上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半环形支撑平面,所述踝下支架套置于穿戴者的足部,以使施加在所述半环形支撑平面的承载压力,通过所述踝下支架泄放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踝下支架包括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薄底板两侧的折弯竖立部;
所述薄底板与两侧的折弯竖立部固定连接,所述折弯竖起部上端延伸至设定的高度,所述折弯竖起部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踝上支架旋转连接的孔或凸台,所述薄底板位于所述穿戴者的足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踝上支架还包括上延伸部及下延伸部,所述下延伸部的末端与所述踝下支架的折弯竖立部的上端转动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踝上支架的上延伸部为与所述穿戴者的脚踝相适配的弧形薄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支撑平面设置为一个,位于所述上延伸部和所述下延伸部之间,绕所述弧形薄片的下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形支撑平面设置为两个,包括上支撑平面和下支撑平面;所述上支撑平面和所述下支撑平面通过所述上延伸部连接;
所述下支撑平面绕所述穿戴者的足踝设置,所述上支撑平面设置在所述下支撑平面上方;
其中,所述下支撑平面用于承载来自小腿杆的压力,所述上支撑平面用于防止所述小腿杆脱离所述踝上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肯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