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双电源有源隔离及均衡负载电路
本技术涉及冗余电源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双电源有源隔离及均衡负载电路。
技术介绍
以太网交换机是基于以太网传输数据的交换机,以太网采用共享总线型传输媒体方式的局域网。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是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主机相连,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冲突地传输数据。冗余电源是指多个电源(N+1方式)同时给同一或多个设备供电,当其中一个电源出现故障时,其他电源可以不受其影响,不中断设备的正常运行。传统的冗余电源设计方案是由2个或多个电源通过分别连接二极管阳极,以“或门”的方式并联输出至电源总线上。但在这种设计中发热严重,需加装散热片,且占用体积大,同时由于电路中通常为大电流,二极管大部分时间处于前向导通模式,它的压降所引起的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使用二极管达到双电源供电功耗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双电源有源隔离及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双电源有源隔离及均衡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电源(VCC)、第一内接电源(J1)、第二内接电源(J2)、第一MOSFET驱动电路和第二MOSFET驱动电路,第一MOSFET驱动电路和第二MOSFET驱动电路均包括MOSFET芯片(Q1;Q2)和驱动芯片(U1;U2),其中第一内接电源(J1)与第一MOSFET驱动电路相连,第二内接电源(J2)与第二MOSFET驱动电路相连,MOSFET驱动电路为系统电源DC/DC变换器提供合并后的电源输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双电源有源隔离及均衡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电源(VCC)、第一内接电源(J1)、第二内接电源(J2)、第一MOSFET驱动电路和第二MOSFET驱动电路,第一MOSFET驱动电路和第二MOSFET驱动电路均包括MOSFET芯片(Q1;Q2)和驱动芯片(U1;U2),其中第一内接电源(J1)与第一MOSFET驱动电路相连,第二内接电源(J2)与第二MOSFET驱动电路相连,MOSFET驱动电路为系统电源DC/DC变换器提供合并后的电源输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双电源有源隔离及均衡负载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FET芯片(Q1;Q2)的源极引脚包括1、2、3引脚,漏极引脚包括5、6、7、8引脚,栅极引脚为4引脚;所述驱动芯片(U1;U2)包括电源引脚、门极引脚、电压比较器输入端引脚、滤波引脚,其中电源引脚为1引脚,门极引脚为5引脚,用于控制MOSFET栅极,电压比较器输入端引脚为6和7引脚,7引脚为C引脚,6引脚为A引脚;滤波引脚为8引脚,用于电荷泵输出进行滤波;
所述第一MOSFET芯片(Q1)的源极引脚与第一驱动芯片(U1)的C引脚相连,接入第一内接电源(J1);第一MOSFET芯片(Q1)的漏极引脚与第一驱动芯片(U1)的A引脚相连,接入外部电源(VCC);第一驱动芯片(U1)的电源引脚串联第一限流电阻(R1),与第一驱动芯片(U1)的A引脚相连;第一驱动芯片(U1)的滤波引脚串联第一电容(C1)与第一驱动芯片(U1)的C引脚相连,其中第一电容(C1)为电荷泵输出滤波电容;第一MOSFET芯片(Q1)的栅极引脚与第一驱动芯片(U1)的门极引脚相连;第一驱动芯片(U1)的电源引脚串联第二去耦电容(C2)与第一驱动芯片(U1)的地引脚接地;
所述第二MOSFET芯片(Q2)的源极引脚与第二驱动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夏成凤,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