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97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螺旋分级机、搅拌装置以及真空脱水皮带机,螺旋分级机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有料槽,搅拌装置设于料槽内;料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料口和进水口,真空脱水皮带机设于出料口下方;搅拌装置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于真空脱水皮带机上;真空脱水皮带机上设有传送带和用于调节传送带张紧度的张紧装置;实现对料浆进行多级脱水,以提高料浆的脱水性,从而提高滤饼的脱水效率,降低了后续烘干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在料槽内设置搅拌装置并进行二次清水补充,起到漂洗作用,以使滤饼更加清洁;且搅拌装置能够保持物料流动性,并形成稳定的浓度矿浆,减少堵塞排料口问题。

A control device for feed concentration of vacuum dehyd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料脱水
,具体涉及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锆钛多金属矿粉料通常使用带式真空脱水皮带机进行脱水,进料方式通常采用泵进行输送,在给料口设置有两个料浆分配箱,通过分配箱把料浆直接排放到真空脱水皮带机上;采用上述方法,存在问题是,料浆浓度稀,含水量高,料浆的浓度达到65-75%,导致脱水后的滤饼水份含有6-8%,从而需要对滤饼进行再烘干以增加脱水成本;另外,如果想提高真空脱水的给料浓度来达到降低滤饼水份含量的作用,易造成输送管道因料浆中的沙料过多造成堵塞,从而影响滤饼的脱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旨在解决上述料浆脱水效率低,脱水后的滤饼含水率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有螺旋分级机、搅拌装置以及真空脱水皮带机,螺旋分级机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下方设有料槽,搅拌装置设于料槽内;料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料口和进水口,真空脱水皮带机设于出料口下方;搅拌装置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于真空脱水皮带机上;真空脱水皮带机上设有传送带和用于调节传送带张紧度的张紧装置。进一步地,真空脱水皮带机还包括驱动辊、驱动电机以及从动辊,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连接于驱动辊上,传送带套接于驱动辊和从动辊上;张紧装置设有张紧辊,传送带的一端套接于张紧辊上。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带轮、皮带、转杆以及第一锥齿轮,从动辊和转杆的一端均连接有带轮,转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皮带套接于带轮上,搅拌装置与第一锥齿轮连接。进一步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杆和叶轮,搅拌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搅拌杆的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连接,搅拌杆通过第一锥齿轮与转杆进行传动连接。进一步地,张紧装置包括支座、张紧辊、螺杆、调节杆以及第二锥齿轮,支座设于支架的端部,螺杆通过轴承设于支座上,张紧辊两端设有圆杆,圆杆螺纹连接于螺杆上,调节杆通过轴承可转动设于支架上,第二锥齿轮分别设于调节杆和螺杆上,调节杆通过第二锥齿轮与螺杆传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二锥齿轮设于调节杆两端和螺杆的一端,第二锥齿轮沿调节杆的中心进行镜像设置。进一步地,调节杆的一端设有用于转动调节杆的手柄。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真空脱水皮带机上方设置螺旋分级机,以对料浆进行多级脱水,以提高料浆的脱水性,从而提高滤饼的脱水效率,滤饼水份可以从6~8%下降到3~5%,降低了后续烘干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在料槽内设置搅拌装置并进行二次清水补充,起到漂洗作用,以使滤饼更加清洁;且搅拌装置能够保持物料流动性,并形成稳定的浓度矿浆,减少堵塞排料口问题;另外,针对传送带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张进度下降从而使真空脱水皮带机的真空度降低的问题,通过在真空脱水皮带机上设置可调节的张紧装置,以调节传送带的张紧度,从而调节真空脱水皮带机的真空度,以提高滤饼的脱水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的轴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的真空脱水皮带机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的A放大示意图。图中,1-支架;2-螺旋分级机;3-搅拌装置;4-真空脱水皮带机;5-料槽;6-传动组件;7-张紧装置;10-轴承;21-排料口;31-搅拌杆;32-叶轮;41-传送带;42-驱动辊;43-驱动电机;44-从动辊;51-出料口;52-进水口;61-带轮;62-皮带;63-转杆;64-第一锥齿轮;71-支座;72-张紧辊;73-螺杆;74-第二锥齿轮;75-调节杆;76-手柄;721-圆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有螺旋分级机2、搅拌装置3以及真空脱水皮带机4,其中,螺旋分级机2设有排料口21,排料口21下方设有料槽5,搅拌装置3设于料槽5内;具体地。料槽5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料口51和进水口52,进水口52用于向料槽5内注入清水,出料口51用于将充水搅拌后的料浆进行排出;真空脱水皮带机4设于出料口51下方,以使搅拌后的料浆能够第一时间进入到真空脱水皮带机进行脱水;搅拌装置3通过传动组件6连接于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设有传送带41和用于调节传送带41张紧度的张紧装置7;具体地,待处理的料浆可通过水泵抽进螺旋分级机2,依靠螺旋分级机2倾斜输送的结构把料浆中大部分的水份溢流排出后,沉沙从螺旋分级机2的排料口21进入到料槽5内,搅拌装置3对料浆进行加水搅拌,以使料浆保持稳定的悬浮液状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搅拌后的料浆通过料槽5的出料口51进入到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出料口51为水平设置的长条形结构,以使料浆能够均匀的平铺在真空脱水皮带机4的传送带41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方设置螺旋分级机2,以对料浆进行多级脱水,以提高料浆的脱水性,从而提高滤饼的脱水效率,滤饼水份可以从6~8%下降到3~5%,降低了后续烘干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同时在料槽5内设置搅拌装置3并进行二次清水补充,起到漂洗作用,以使滤饼更加清洁;且搅拌装置3能够保持物料流动性,并形成稳定的浓度矿浆,减少堵塞排料口21问题;另外,针对传送带41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张进度下降从而使真空脱水皮带机4的真空度降低的问题,通过在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设置可调节的张紧装置7,以调节传送带41的张紧度,从而调节真空脱水皮带机4的真空度,以提高滤饼的脱水效率。具体地,真空脱水皮带机4还包括驱动辊42、驱动电机43以及从动辊44,驱动电机43的输出端通过齿轮(未示出)连接于驱动辊42上,传送带41套接于驱动辊42和从动辊44上;张紧装置7设有张紧辊72,传送带41的一端套接于张紧辊72上,以通过驱动电机43电性连接外接电源带动驱动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送带41在从动辊44和张紧辊72上进行运动。具体地,传动组件6包括带轮61、皮带62、转杆63以及第一锥齿轮64,从动辊44和转杆63的一端均连接有带轮61,从动辊44通过传送带4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动辊44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于其上的带轮61一起转动;转杆63的另一端与第一锥齿轮64连接;皮带62套接于从动辊44和转杆63上的带轮61上,以通过从动辊44带动其上的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螺旋分级机(2)、搅拌装置(3)以及真空脱水皮带机(4),所述螺旋分级机(2)设有排料口(21),所述排料口(21)下方设有料槽(5),所述搅拌装置(3)设于所述料槽(5)内;所述料槽(5)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料口(51)和进水口(52),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设于所述出料口(51)下方;所述搅拌装置(3)通过传动组件(6)连接于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设有传送带(41)和用于调节所述传送带(41)张紧度的张紧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螺旋分级机(2)、搅拌装置(3)以及真空脱水皮带机(4),所述螺旋分级机(2)设有排料口(21),所述排料口(21)下方设有料槽(5),所述搅拌装置(3)设于所述料槽(5)内;所述料槽(5)的两侧分别设有出料口(51)和进水口(52),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设于所述出料口(51)下方;所述搅拌装置(3)通过传动组件(6)连接于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上设有传送带(41)和用于调节所述传送带(41)张紧度的张紧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脱水皮带机(4)还包括驱动辊(42)、驱动电机(43)以及从动辊(44),所述驱动电机(43)的输出端通过齿轮连接于所述驱动辊(42)上,所述传送带(41)套接于所述驱动辊(42)和所述从动辊(44)上;所述张紧装置(7)设有张紧辊(72),所述传送带(41)的一端套接于所述张紧辊(7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脱水进料浓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6)包括带轮(61)、皮带(62)、转杆(63)以及第一锥齿轮(64),所述从动辊(44)和所述转杆(63)的一端均连接有所述带轮(61),所述转杆(6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4)连接;所述皮带(62)套接于所述带轮(61)上,所述搅拌装置(3)与所述第一锥齿轮(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金根董文周泰山韦梦翔朱强黄林福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文盛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