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89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箱体、箱盖、导气管、第二输气管和圆筒,所述箱体为透明塑料材质,所述箱体上方设置有箱盖,所述箱盖与箱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外部底端设置有多组底座,所述箱体外部水平方向左侧设置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水平方向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所述第一输气管与导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气管穿过箱体与箱体内部底端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竖直方向上端面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的连接管,且两组所述连接管与第一输气管相连通,所述箱体内部连接管的上部竖直设置有一组圆筒。该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操作简单,训练难度不一,且更换部件更加方便,训练更有趣味性。

A lung capacity training device in respiratory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6.4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根据调查显示,肺活量的降低使人到老年以后,较容易发生多种肺部健康的疾病,例如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并且由于肺部手术或喉部手术亦可能造成肺活量降低。目前市场上的呼吸肺活量训练装置,训练的难度大多是单一不可变的,训练的难度并不能逐步递进,而且训练方式单一,容易让训练者产生枯燥情绪,进而影响训练的效果,同时在训练装置长时间使用后,训练装置内各部件容易出现损坏,想要更换旧部件时,也是异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箱体、箱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导气管(9)、第二输气管(15)和圆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为透明塑料材质,所述箱体(1)上方设置有箱盖(2),所述箱盖(2)与箱体(1)之间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外部底端设置有多组底座(5),所述箱体(1)外部水平方向左侧设置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水平方向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8),所述第一输气管(8)与导气管(9)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气管(8)穿过箱体(1)与箱体(1)内部底端支撑块(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8)竖直方向上端面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的连接管(7),且两组所述连接管(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箱体(1)、箱盖(2)、导气管(9)、第二输气管(15)和圆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为透明塑料材质,所述箱体(1)上方设置有箱盖(2),所述箱盖(2)与箱体(1)之间通过螺栓(3)固定连接,所述箱体(1)外部底端设置有多组底座(5),所述箱体(1)外部水平方向左侧设置有导气管(9),所述导气管(9)水平方向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输气管(8),所述第一输气管(8)与导气管(9)相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气管(8)穿过箱体(1)与箱体(1)内部底端支撑块(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8)竖直方向上端面设置有两组固定连接的连接管(7),且两组所述连接管(7)与第一输气管(8)相连通,所述箱体(1)内部连接管(7)的上部竖直设置有一组圆筒(12),所述圆筒(12)底部与连接管(7)螺纹连接,所述圆筒(12)外壁上刻有刻度表(11),所述圆筒(12)内部顶端构造有通孔(21),所述圆筒(12)内部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圆环(17)和滑动块(18),所述滑动块(18)之间构造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上端面设置有固定连接的锥块(19),所述锥块(19)与通孔(21)之间配合使用,所述箱体(1)内部一侧的连接管(7)上部竖直设置有一组螺旋管(4),所述螺旋管(4)底部与连接管(7)螺纹连接,所述螺旋管(4)内底端自下而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圆环(17)和滑动块(18),所述螺旋管(4)顶部设置有一组滑板(24),所述滑板(24)与螺旋管(4)内壁之间滑动连接,且滑板(24)为网状非密封结构,所述滑板(24)上端面设置有一组固定连接的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胤
申请(专利权)人: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