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833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该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包括外桶体,所述外桶体的内部包括升降机构和集液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表面与外桶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表面与集液机构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集液机构的表面与外桶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隔板的作用下,将内桶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储存药液和肠液,防止肠液污染药液,导致内桶体内剩余的药液品质较差,并且在升降机构的左右下控制集液机构左右转动,将软管插入肠道内后,无需再动软管,通过转动集液机构,使第一直管或第二直管与软管对齐,即可对患者的肠道进入排液或注药,减小患者的痛苦。

A gastrointestinal therapeutic instrument in gastroenter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
技术介绍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在患者肠胃进行手术或治疗后,需要通过灌肠等方式继续治疗,预防肠胃等疾病的复发,目前,灌肠的方式大多将肛管插入肠道内,通过肛管将药液注入至肠道内,但在插肛管时,肠道内的肠液进入肛管内部,顺着肛管进入药液箱内,对药液箱内的药液造成污染,导致药液箱内的药液品质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在插肛管时,肠道内的肠液进入肛管内部,顺着肛管进入药液箱内,对药液箱内的药液造成污染,导致药液箱内的药液品质降低,而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包括外桶体,所述外桶体的内部包括升降机构和集液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表面与外桶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的表面与集液机构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集液机构的表面与外桶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外桶体的外部包括充气泵、控制面板、气管和导液机构,所述充气泵的左侧和控制面板的背部均与外桶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充气泵和升降机构电连接,所述充气泵的出气端与气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气管的左侧与外桶体的右侧固定连通,所述外桶体的表面顶部与导液机构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导液机构的内壁底部与集液机构的上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板、电动推杆、连接板和螺纹杆,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电动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表面底部与连接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壁与螺纹杆的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支撑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顶部与集液机构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的表面与外桶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控制面板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集液机构包括内桶体、螺纹孔、隔板、挡板、挡块、第一直管、第二直管、推动板、限位环和气孔,所述内桶体的表面与外桶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孔位于内桶体的底部开设,所述螺纹孔的内壁与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内桶体的内壁与隔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桶体的内壁顶部与挡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挡板的底部与挡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左右两侧均与隔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表面顶部和第二直管的表面顶部均与挡板的内壁固定连通,所述第一直管的表面与推动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直管的表面底部与限位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孔位于内桶体的左侧开设。优选的,所述导液机构包括密封盖和软管,所述内桶体的上表面和挡板的上表面均与密封盖的内壁底部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盖的内壁与外桶体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上表面内部与软管的表面底部固定连通。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内部包括通孔和限位杆,所述通孔位于螺纹杆的右侧底部开设,所述通孔的内壁与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包括凹槽,所述凹槽位于连接板的内壁左右两侧开设,所述凹槽的内壁与限位杆的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内桶体的内部包括第一观察口,所述第一观察口位于内桶体的左右两侧开设,所述第一观察口的内壁与透明玻璃板的表面粘接,外桶体的内部包括第二观察口,所述第二观察口位于外桶体的左侧开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升降机构、集液机构、充气泵和导液机构,在灌肠治疗时,将软管插入肠道内,肠道内的肠液通过软管进入第二直管内,进而使肠液收集在内桶体右侧,软管为透明的,医护人员观察软管内是否有肠液流动,待肠液排完后,通过控制面板将电动推杆打开,使螺纹杆向上移动,在螺纹孔的作用下,使内桶体转动,将第一直管与软管对齐,并将气孔与气管起到,打开充气泵,使空气进入内桶体内部,并推动推动板,使药液依次通过第一直管和软管进入肠道内部,进行灌肠治疗,该集液机构,在隔板的作用下,将内桶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储存药液和肠液,防止肠液污染药液,导致内桶体内剩余的药液品质较差,并且在升降机构的左右下控制集液机构左右转动,将软管插入肠道内后,无需再动软管,通过转动集液机构,使第一直管或第二直管与软管对齐,即可对患者的肠道进入排液或注药,减小患者的痛苦。(2)本技术通过设置通孔、限位杆和凹槽,限位杆插入凹槽内后,通过限位杆对螺纹杆起到限位作用,增大螺纹杆与连接板之间连接关系,防止连接杆上下移动,在扭力的作用下,导致螺纹杆与连接板之间连接处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的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的图1中B-B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的正视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的侧视图。图中:1、外桶体;2、升降机构;201、支撑板;202、电动推杆;203、连接板;204、螺纹杆;3、集液机构;301、内桶体;302、螺纹孔;303、隔板;304、挡板;305、挡块;306、第一直管;307、第二直管;308、推动板;309、限位环;310、气孔;4、充气泵;5、控制面板;6、气管;7、导液机构;701、密封盖;702、软管;8、通孔;9、限位杆;10、凹槽;11、第一观察口;12、透明玻璃板;13、第二观察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5,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包括外桶体1,外桶体1的内部包括升降机构2和集液机构3,升降机构2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升降机构2的表面与集液机构3的内壁螺纹连接,集液机构3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外桶体1的外部包括充气泵4、控制面板5、气管6和导液机构7,充气泵4的左侧和控制面板5的背部均与外桶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控制面板5分别与充气泵4和升降机构2电连接,充气泵4的出气端与气管6的底部固定连通,气管6的左侧与外桶体1的右侧固定连通,外桶体1的表面顶部与导液机构7的内壁螺纹连接,导液机构7的内壁底部与集液机构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升降机构2包括支撑板201、电动推杆202、连接板203和螺纹杆204,支撑板201的底部与电动推杆202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动推杆202的表面底部与连接板203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电动推杆202控制连接板203上下移动,连接板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包括外桶体(1),所述外桶体(1)的内部包括升降机构(2)和集液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的表面与集液机构(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集液机构(3)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n所述外桶体(1)的外部包括充气泵(4)、控制面板(5)、气管(6)和导液机构(7),所述充气泵(4)的左侧和控制面板(5)的背部均与外桶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分别与充气泵(4)和升降机构(2)电连接,所述充气泵(4)的出气端与气管(6)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气管(6)的左侧与外桶体(1)的右侧固定连通,所述外桶体(1)的表面顶部与导液机构(7)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导液机构(7)的内壁底部与集液机构(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包括外桶体(1),所述外桶体(1)的内部包括升降机构(2)和集液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的表面与集液机构(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集液机构(3)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
所述外桶体(1)的外部包括充气泵(4)、控制面板(5)、气管(6)和导液机构(7),所述充气泵(4)的左侧和控制面板(5)的背部均与外桶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5)分别与充气泵(4)和升降机构(2)电连接,所述充气泵(4)的出气端与气管(6)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气管(6)的左侧与外桶体(1)的右侧固定连通,所述外桶体(1)的表面顶部与导液机构(7)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导液机构(7)的内壁底部与集液机构(3)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支撑板(201)、电动推杆(202)、连接板(203)和螺纹杆(204),所述支撑板(201)的底部与电动推杆(20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202)的表面底部与连接板(20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203)的内壁与螺纹杆(204)的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204)的表面与支撑板(20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杆(204)的表面顶部与集液机构(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201)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202)与控制面板(5)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肠胃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机构(3)包括内桶体(301)、螺纹孔(302)、隔板(303)、挡板(304)、挡块(305)、第一直管(306)、第二直管(307)、推动板(308)、限位环(309)和气孔(310),所述内桶体(301)的表面与外桶体(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孔(302)位于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菲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