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海伦专利>正文

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82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属于乐器辅助用品的技术领域。它的特征在于:上固定板和所述的凳面相连,下固定板和所述的凳框相连,水平设置的丝杆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其两端设有手球;所述的螺纹上设有螺母,螺母与撑杆铰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铰接;所述撑杆中部与小撑杆铰接,小撑杆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铰接;所述的丝杆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关联,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通过相互铰接的直撑杆和弯撑杆连接。它解决了琴凳升降结构稳定程度不高或不可连续调节或调节幅度较小等问题。它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稳定程度高,可连续调节,调节幅度较大等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属于乐器辅助用品的
技术背景琴凳主要分为不可升降琴凳和可升降琴凳,其中可升降琴凳由于其高度可调,能适应不同演奏者的高度要求,因此而得到普遍的应用。而可升降琴凳又大致分为弹簧升降和丝杆升降,弹簧升降是利用钢管内外壁与锁紧柱间的摩擦力锁紧固定高度,使用一段时间,反复升降,锁紧柱表面磨完,摩擦力减小,使用时,使会出现下滑现象;丝杆升降是采用竖直设置的丝杆推进使凳面升降的。使用中,当演奏者情绪兴奋、用力弹奏钢琴时,臀部向下作用力突然增大,丝杆会缓缓地向下移动,使用时间一长,丝杆磨损后,下移的速度会加快。这两种升降钢琴凳都存在稳定程度不高的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了一种分档式升降钢琴凳(专利号95211534.4)的专利申请,它包括凳面、凳腿、边框,及设置在凳面和边框之间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由可升降的铁架,手柄,弹簧,连接轴,分档锁片,锁片连接轴,上横梁和下横梁组成。上述专利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琴凳升降机构的稳定性问题,但存在着不可连续调接和调节幅度较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琴凳升降结构稳定程度不高或不可连续调节或调节幅度较小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稳定程度高,可连续调节,调节幅度较大的带升降机构的琴凳。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包括凳面,凳框和设于凳面和凳框间的升降机构,所述的升降结构组成如下上固定板和所述的凳面相连,下固定板和所述的凳框相连,水平设置的丝杆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其两端设有手球;所述的螺纹上设有螺母,螺母与撑杆铰接,所述撑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铰接;所述撑杆中部与小撑杆铰接,小撑杆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铰接;所述的丝杆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关联,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通过相互铰接的直撑杆和弯撑杆连接。螺纹长度指具有螺纹的丝杆长度。通过丝杆两端的手球转动丝杆使得螺母在螺纹上移动,调节撑杆的斜度,当撑杆的斜度增大时,撑杆将丝杆往上抬,丝杆带动上固定板往上移动而使得琴凳调高,同时直撑杆和弯撑杆在各自的滑道内向靠近两者交接点的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而将上固定板支撑;当撑杆的斜度减小时,撑杆将丝杆往下拉,丝杆带动上固定板往下移动而使得琴凳调低,同时直撑杆和弯撑杆在各自的滑道内向远离两者铰接点的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而将上固定板支撑。其中,演奏者的重量大部分由相互铰接的支撑杆和弯撑杆承受,而丝杆仅受较小的来自于螺母的推力,琴凳的高度可在调节范围内调节到任意的一个高度,相互铰接的直撑杆与弯撑杆支撑上固定板从而支撑凳板使得琴凳能稳定在任意的一个需要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固定板与弯撑杆铰接,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的下固定板与直撑杆铰接,直撑杆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滑动连接,直撑杆中部与弯撑杆中部相互铰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小撑杆的长度为撑杆的1/2,其由相互平行的两平行段及斜向连接段组成;所述的撑杆由相互平行的两平行段及斜向连接段组成。撑杆和小撑杆结构组成使得本技术显得更为紧凑。作为优选,所述的手球与丝杆间设有套管,所述的套管与手球通过开口销连接;所述两段螺纹间的间距为单段螺纹长度的1/2。作为优选,所述的撑杆包括前后对称的前撑杆和后撑杆,所述的前撑杆和后撑杆通过铆钉铆接;所述的小撑杆包括前小撑杆和后小撑杆。将前撑杆和后撑杆铆接在一起,可使得本技术更稳定。所述的上固定板上设有滑道,所述的直撑杆和上固定板通过直撑杆上的通孔与上固定板的滑道铆接;所述的下固定板上设有滑道,所述的弯撑杆和下固定板通过弯撑杆上的通孔与下固定板的滑道铆接;所述的直撑杆与弯撑杆的长度和宽度相当,所述上固定板上的滑道和下固定板上的滑道的长度小于直撑杆长度的1/2,其宽度小于直撑杆的宽度。上固定板的滑道和下固定板的滑道开在同一侧。因此,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稳定程度高,可连续调节,调节幅度较大等特点。其中,演奏者的重量大部分由相互铰接的支撑杆和弯撑杆承受,而丝杆仅受较小的来自于螺母的推力,琴凳的高度可在调节范围内调节到任意的一个高度,相互铰接的直撑杆与弯撑杆支撑上固定板从而支撑凳板使得琴凳能稳定在任意的一个需要的高度。撑杆和小撑杆结构组成使得本技术显得更为紧凑。将前撑杆和后撑杆铆接在一起,可使得本技术更稳定。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A-A视图的放大两倍视图。具体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上固定板11和凳面相连,下固定板7和凳框相连,上固定板上设有滑道10,直撑杆和上固定板通过直撑杆上的通孔与上固定板的滑道铆接;下固定板与滑道10的同侧设有滑道12,弯撑杆和下固定板通过弯撑杆上的通孔与下固定板的滑道铆接。水平设置的丝杆3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2,其两端设有手球1;螺纹上设有螺母9,螺母9与撑杆8铰接,撑杆8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7铰接;撑杆中部与小撑杆4铰接,小撑杆4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11铰接;丝杆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11关联。小撑杆4的长度为撑杆8的1/2,其由相互平行的两平行段4a,4c及斜向连接段4b组成;撑杆由相互平行的两平行段8a,8c及斜向连接段8b组成。手球1与丝杆间设有套管6,套管与手球通过开口销5连接;两段螺纹间的间距为单段螺纹长度的1/2。撑杆包括前后对称的前撑杆82和后撑杆81,前撑杆82和后撑杆81通过铆钉铆接;小撑杆包括前小撑杆41和后小撑杆42。直撑杆14与弯撑杆13的长度和宽度相当,上固定板上的滑道10和下固定板上的滑道12的长度小于直撑杆长度的1/2,其宽度小于直撑杆的宽度。使用时,通过丝杆两端的手球转动丝杆使得螺母在螺纹上移动,调节撑杆的斜度,当撑杆的斜度增大时,撑杆将丝杆往上抬,丝杆带动上固定板往上移动而使得琴凳调高,同时直撑杆和弯撑杆在各自的滑道内向靠近两者交接点的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而将上固定板支撑;当撑杆的斜度减小时,撑杆将丝杆往下拉,丝杆带动上固定板往下移动而使得琴凳调低,同时直撑杆和弯撑杆在各自的滑道内向远离两者铰接点的方向移动到合适位置而将上固定板支撑。权利要求1.一种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包括凳面,凳框和设于凳面和凳框间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结构组成如下上固定板和所述的凳面相连,下固定板和所述的凳框相连,水平设置的丝杆(3)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2),其两端设有手球(1);所述的螺纹上设有螺母(9),螺母(9)与撑杆(8)铰接,所述撑杆(8)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7)铰接;所述撑杆中部与小撑杆(4)铰接,小撑杆(4)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11)铰接;所述的丝杆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11)关联,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通过相互铰接的直撑杆(14)和弯撑杆(1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板(11)与弯撑杆(13)铰接,弯撑杆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滑动连接;所述的下固定板与直撑杆(14)铰接,直撑杆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11)滑动连接,直撑杆中部与弯撑杆中部相互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撑杆(4)的长度为撑杆(8)的1/2,其由相互平行的两平行段(4a,4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升降机构的琴凳,包括凳面,凳框和设于凳面和凳框间的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结构组成如下:上固定板和所述的凳面相连,下固定板和所述的凳框相连,水平设置的丝杆(3)设有两段旋向相反的螺纹(2),其两端设有手球(1);所述的螺纹上设有螺母(9),螺母(9)与撑杆(8)铰接,所述撑杆(8)的另一端与下固定板(7)铰接;所述撑杆中部与小撑杆(4)铰接,小撑杆(4)的另一端与上固定板(11)铰接;所述的丝杆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板(11)关联,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通过相互铰接的直撑杆(14)和弯撑杆(1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伦
申请(专利权)人:陈海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