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文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80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艾灸盒、针灸头、隔热垫;所述针灸头设置在调节座内部的底端位置,且针灸头与调节座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设置在调节座的内部,且固定座与调节座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插钎设置在固定座顶端的中间位置,且插钎与固定座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热垫放置在艾灸盒的底部;所述安装座位于艾灸盒内部的中间位置,且安装座与艾灸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针灸双治疗功效,且治疗效果突出,在增强装置功能性的同时又降低了制作成本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装置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A kind of acupuncture apparatus for clinical use in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
技术介绍
针灸针法与灸法的总称,它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借助针灸器具利用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同时应用一定的操作方法,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以此来治疗全身疾病。但是目前中医常用的针灸器具还存在治疗方式较为单一,导致这一传统的针灸疗法没有较大的使用范围,同时制约了受益这一传统疗法人群也相对较少,在中医内科临床的针灸治疗中,有一种叫做“温针灸”的疗法,又称“针柄灸”,此疗法首见于汉朝张机(字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温针灸”兴盛于明代,明《针灸聚英》与《针灸大成》均有载述:"其法,针穴上,以香白芷作圆饼,套针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经络受风寒者,或有效"。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艾灸盒(1)、绑带(2)、调节座(3)、针灸头(4)、固定座(5)、插钎(6)、隔热垫(7)、安装座(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2)设置在艾灸盒(1)的两侧,且绑带(2)与艾灸盒(1)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调节座(3)设置在安装座(101)的内部,且调节座(3)与安装座(101)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针灸头(4)设置在调节座(3)内部的底端位置,且针灸头(4)与调节座(3)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5)设置在调节座(3)的内部,且固定座(5)与调节座(3)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插钎(6)设置在固定座(5)顶端的中间位置,且插钎(6)与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针灸器,包括:艾灸盒(1)、绑带(2)、调节座(3)、针灸头(4)、固定座(5)、插钎(6)、隔热垫(7)、安装座(101);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2)设置在艾灸盒(1)的两侧,且绑带(2)与艾灸盒(1)通过销轴相连接;所述调节座(3)设置在安装座(101)的内部,且调节座(3)与安装座(101)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针灸头(4)设置在调节座(3)内部的底端位置,且针灸头(4)与调节座(3)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座(5)设置在调节座(3)的内部,且固定座(5)与调节座(3)通过螺纹拧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插钎(6)设置在固定座(5)顶端的中间位置,且插钎(6)与固定座(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隔热垫(7)放置在艾灸盒(1)的底部;所述安装座(101)位于艾灸盒(1)内部的中间位置,且安装座(101)与艾灸盒(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
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舒均波吴娟
申请(专利权)人:沈文舒均波吴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