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跌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783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跌助行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包括底层U型杆、顶层U型杆、竖向连接杆及首层U型杆,首层U型杆的两根直线杆段均为轴线可调节长度的可伸缩杆;两根直线杆段的根部间通过第一水平阻拦杆连接彼此,两根直线杆段的悬臂端间则通过水平阻拦带或第二水平阻拦杆连接彼此,以使得所述第一水平阻拦杆与水平阻拦带或第二水平阻拦杆之间空间构成病人行走时的身体动作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具备助行器原本的助行锻炼功能的同时,还能避免因助行器与病人之间距离失调而产生的跌倒状况,以确保病人康复进程的正常进行。

Anti falling Wal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跌助行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辅助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跌助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病症会造成下肢功能失调、障碍,尤其是长期卧床的病人,下肢长期得不到运动,会造成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退化,生活不能自理;对此类患者,往往都是由护士或家属被动的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大大增加了护士和家属的工作量。有鉴于此,医院往往都推崇使用助行器来解决病人的日常锻炼问题。助行器通常为具备行走轮的行走架状,使用时依靠病人双手推动行走架,从而起到辅助行走功能。然而,现有的助行器仅解决了病人的辅助行走功能,而没有考虑到下肢功能失调及障碍患者的自我运动协调性。实际使用助行器时,由于病人下肢原因容易造成手脚不协调,从而常出现助行器一次推行过远而病人跟不上助行器的行进幅度,又或者助行器一次推行过短而病人却不由自主大跨步前行,导致助行器与病人之间距离失调,进而造成病人行进重心不稳,随后产生跌倒现象,这轻则影响了病人的锻炼积极性,重则造成病人身体因跌倒而受创,危及病人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防跌助行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跌助行器,包括供人支撑及行走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至少包括开口朝向同向的构成底座的底层U型杆(11)以及构成手扶层的顶层U型杆(12),所述底层U型杆(11)与顶层U型杆(12)之间通过竖向连接杆(13)固接彼此,以形成行走架的U型架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U型杆(12)上方还设置有一层与顶层U型杆(12)彼此平行且开口方向同向设置的首层U型杆(20),所述首层U型杆(20)的弧形杆段(21)通过竖向连接杆(13)固接于顶层U型杆(12)处,而首层U型杆(20)的两根直线杆段均形成悬臂杆;所述两根直线杆段均为轴线可调节长度的可伸缩杆;两根直线杆段的根部间通过第一水平阻拦杆(30)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跌助行器,包括供人支撑及行走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至少包括开口朝向同向的构成底座的底层U型杆(11)以及构成手扶层的顶层U型杆(12),所述底层U型杆(11)与顶层U型杆(12)之间通过竖向连接杆(13)固接彼此,以形成行走架的U型架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U型杆(12)上方还设置有一层与顶层U型杆(12)彼此平行且开口方向同向设置的首层U型杆(20),所述首层U型杆(20)的弧形杆段(21)通过竖向连接杆(13)固接于顶层U型杆(12)处,而首层U型杆(20)的两根直线杆段均形成悬臂杆;所述两根直线杆段均为轴线可调节长度的可伸缩杆;两根直线杆段的根部间通过第一水平阻拦杆(30)连接彼此,两根直线杆段的悬臂端间则通过水平阻拦带(40)或第二水平阻拦杆连接彼此,以使得所述第一水平阻拦杆(30)与水平阻拦带(40)或第二水平阻拦杆之间空间构成病人行走时的身体动作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跌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阻拦带(40)缠绕于卷轴(50)上,而卷轴(50)轴线铅垂的可回转的安置于第一直线杆段(22)的悬置端处;所述卷轴(50)的底部轴端固接有提供卷轴(50)以回复力的扭簧组(51),卷轴(50)的顶端则同轴固接棘轮部(52),棘轮部(52)与设置于第一直线杆段(22)上的转动轴线铅垂设置的棘爪部(53)间构成限定卷轴(50)单向转动的棘轮棘爪配合;第二直线杆段(23)的悬置端处布置钩环(23a),而水平阻拦带(40)的伸出端处布置钩爪;当水平阻拦带(40)被拉出时,棘爪部(53)脱离棘轮部(52),直至水平阻拦带(40)上的钩爪钩合钩环(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玲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