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位肩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777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卧位肩托,包括形似人体肩胛骨及上肢的L形主体,所述L形主体包括相互连接成为L形的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所述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所述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厚度,所述L形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肩部及上肢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防止早期偏瘫患者肩关节脱位及上肢肿胀,对已经出现上肢肿胀的患者,可以减轻上肢肿胀,可以减轻肩关节及上肢受伤患者的肢体肿胀,另外也可平衡支撑卧位的患者的身体。

A supine shoulder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位肩托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位肩托。
技术介绍
目前,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因脑卒中后肌肉力量下降、体位摆放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及肩手综合征,治疗起来难度大、效果差。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大家对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逐渐出现了一些肩托来预防肩关节的脱位,但这些肩托仅试用于站立位。临床工作中发现卧位时常规的体位摆放意识一般是具备的,但体位摆放一般都依赖于枕头或被子这些物品,没有专门为这些患者设置专门的体位摆放支具,往往导致肩部症状的加重。骨科上肢骨折患者,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需要抬高患肢以减轻肿胀,但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他们的体位摆放同脑卒中患者一样,在卧位时同样依赖于枕头或被子这些物品,常常导致患者肿胀减轻缓慢,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病人治疗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骨科上肢骨折患者以及脑卒中患者,在卧位时依赖于枕头或被子这些物品,常常导致患者上肢肿胀减轻缓慢,增加病人痛苦,延长病人治疗时间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肩脱及上肢肿胀的卧位肩托来帮助医务人员、家属及患者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及减轻上肢肿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卧位肩托,包括形似人体肩胛骨及上肢的L形主体,L形主体包括相互连接成为L形的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厚度,L形主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肩部及上肢的固定装置。进一步地,气囊托枕为具有密闭空腔的倾斜坡面枕,气囊托枕对应内囊所在部分高于其他部分,气囊托枕表面设置有若干点状凸起。进一步地,与横端垂直的基线与竖端形成角度为15-30°。进一步地,L形主体内表面设置有与人体上肢表面的凸起相互嵌合的凹槽。进一步地,还包括L形主体侧面设置的气囊收纳袋,气囊收纳袋中连接有气囊托枕,气囊托枕靠近L形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囊,内囊与气囊托枕内部连通,内囊连通有进出气阀。进一步地,气囊托枕为具有密闭空腔的倾斜坡面枕,气囊托枕对应内囊所在部分高于其他部分,气囊托枕表面设置有若干点状凸起。进一步地,内囊下方与气囊托枕固定连接,内囊上表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气泵的进出气阀,进出气阀穿出气囊托枕。进一步地,气囊收纳袋内侧与气囊托枕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气囊收纳袋上设置有用于取放未充气的气囊托枕的活动开口。进一步地,固定装置为魔术贴。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L形主体的结构与人体解剖结构符合,符合对卧位的人体形体的支撑,符合人体生物力学中重力学原理,在肩关节及上肢部分给予抗重力支撑,减轻骨骼因肌肉力量不足、肢体重力作用导致的下沉及移位,无需使用枕头和被子,患者感受舒适,有效防止了病患卧位时肩关节脱位及上肢肿胀;2、本技术的L形主体设置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厚度,符合液体回流的重力学原理,设计肩关节处内侧低,外侧高,上肢近端低,远端高,以利于液体回流,预防肢体肿胀;3、本技术L形主体的横端与竖端并不垂直,而是形成一定的斜坡角度,即与横端垂直的基线与竖端形成角度为15-30°,该角度更为符合人体结构,患者使用更为舒适;4、本技术设置与L形主体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的气囊托枕,通过连接气泵,缓慢平稳地将患者提升至所需要达到的支撑高度,并可以进行微调,因而患者无需调整气囊托枕的位置,也无需依赖枕头和被子来平衡支撑身体,支撑效果好,避免患者上肢移动造成恢复缓慢和进一步损伤;5、本技术在气囊托枕中设置内囊,且内囊所在位置,即患者手臂与身体之间位置,高于其他位置,有效将患者的上肢与身体分隔开,避免误触碰,造成患者上肢移动影响恢复,另外通过向内囊充气从而向气囊托枕充气保证气囊托枕内气压均衡,维持内囊处的高度,患者舒适度更好;6、本技术气囊托枕表面设置的点状凸起,不仅能增强对气囊托枕结构自身的保护,也增加了气囊托枕与外部接触的摩擦力,防止相对位移;7、本技术适用于偏瘫患者和肩关节和上肢受伤的患者,尤其适用于患者的卧位,在卧位中,有效防止肩关节的脱位及上肢肿胀,降低肩关节脱位的风险,且对已经出现上肢肿胀的患者,也可以减轻上肢肿胀,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减轻国家及社会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气囊托枕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气囊托枕收纳后的示意图;图4是L形主体与基线形成角度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L形主体,2-表面层,3-魔术贴,4-气囊收纳套,5-气囊托枕,6-进出气阀,7-内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一种卧位肩托,包括形似人体肩胛骨及上肢的L形主体1,L形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成为L形的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厚度,L形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肩部及上肢的固定装置。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卧位肩托,包括形似人体肩胛骨及上肢的L形主体1,L形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成为L形的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位肩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形似人体肩胛骨及上肢的L形主体(1),所述L形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成为L形的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所述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所述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厚度,所述L形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肩部及上肢的固定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位肩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形似人体肩胛骨及上肢的L形主体(1),所述L形主体(1)包括相互连接成为L形的置于肩部的横端和置于上肢的竖端,所述横端内部的宽度大于外部的宽度,且内部的厚度小于外部的厚度,与肩胛骨形成衔接,所述竖端近肩部处的厚度小于远肩部处的厚度,所述L形主体(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肩部及上肢的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位肩托,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横端垂直的基线与竖端形成角度为1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位肩托,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主体(1)内表面设置有与人体上肢表面的凸起相互嵌合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位肩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L形主体(1)侧面设置的气囊收纳袋(4),所述气囊收纳袋(4)中连接有气囊托枕(5),所述气囊托枕(5)靠近L形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囊(7),所述内囊(7)与气囊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燕向超李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