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48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包括:桌体,在桌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桌体上食物的温度;加热组件,设置于桌体内,用于对桌体上的食物进行加热;支撑组件,用于为桌体进行支撑;控制组件,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动作;供电组件,分别为控制组件、温度传感器及加热组件进行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通过餐桌内嵌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桌体内的控制组件,由控制组件发出指令,通过加热组件(如:电磁微晶面板)对饭菜自动进行加热。

An intelligent table with heat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
本技术属于智能家居领域,涉及一种餐桌,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
技术介绍
当前市场以传统木制餐桌为主,智能餐桌寥寥无几,当前餐桌的设计,主要是针对餐桌的外观设计为主,对智能餐桌,目前有针对餐桌的表面垃圾自动清理的设计,以及在用餐过程中,智能餐桌对用户的腿部进行供暖的研究,进行用户在用餐过程中,如果出现,用餐时间较长,食物加热的问题便凸显出来,如果能对食物的温度实现感应,并自动加热,可以解决用户食物二次加热的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包括:桌体,在桌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桌体上食物的温度;加热组件,设置于桌体内,用于对桌体上的食物进行加热;支撑组件,用于为桌体进行支撑;控制组件,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动作;供电组件,分别为控制组件、温度传感器及加热组件进行供电。本技术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使用用户在用餐过程中无需担心饭菜变冷的问题,通过餐桌内嵌的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传输给桌体内的控制组件,由控制组件发出指令,通过加热组件(如:电磁微晶面板)对饭菜自动进行红外光波加热。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供电组件为散热组件供电,温度传感器还用于感应桌体自身的温度,控制组件控制散热组件为桌体进行散热。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对桌体进行散热,延长桌体内电路部件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桌体的底面设有多个散热通孔。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对桌体进行散热,延长桌体内电路部件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包括:消毒组件,消毒组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供电组件为消毒组件供电,控制组件控制消毒组件为桌体上的食物进行消毒。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对饭菜或饭菜碟进行散热。作为优选的方案,支撑组件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设置于桌体底面,且在固定装置内设有转轴;桌腿,桌腿为可伸缩结构,且该桌腿的可伸缩部与伸缩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伸缩驱动装置与控制组件电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伸缩式的桌腿更便于收纳。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桌体内置有空腔,且在空腔内置有与桌体转动连接的防护板15,防护板15与防护板驱动装置传动连接,防护板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传动连接,控制装置控制防护板15伸出或缩回空腔。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防护板15可以有效减少儿童的磕伤碰伤。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桌体的桌面可视化操作区设有按钮和显示屏,或在桌体的桌面可视化操作区设有触摸屏。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操作便捷,且更直观。作为优选的方案,控制组件包括:蓝牙功能电路,用于与移动设备进行蓝牙互联,移动设备可为手机、pad、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wifi功能电路,用于将控制组件的内部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控制组件的内部数据;中央处理电路,分别与蓝牙功能电路、wifi功能电路以及存储器电连接,用于进行数据的分析和转换。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结构简单,且功能多样化。作为优选的方案,供电组件包括:内置电池,内置电池与充电线52电连接,且充电线52设置于充电线安装盒内,该充电线安装盒内置转轴,充电线52缠绕于该转轴上,外部电源可对内置电池充电;光能充电板,光能充电板通过光能控制器对内置电池进行充电。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多种充电方式以供选择。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桌体的桌面上设有基板,在基板上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反光镜,反光镜用于将光照反射于光能充电板上,且在反光镜上设有第一磁石,在基板上设有第二电磁石,第二电磁石与光能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正常情况下,基板上的第二电磁石和反光镜上的第一磁石极性相反。反光镜的一端与基板转动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极性相反的两个磁石相互吸引,反光镜的镜面朝向基板,对镜面进行保护。当光能控制器检测到光能充电板的电能较低时,光能控制器给第二电磁石反向电流,基板上的第二电磁石和反光镜上的第一磁石极性相同。通过同性相斥的原理,反光镜的镜面转出,将光照反射到光能充电板上。当光能控制器检测到光能充电板的电能较高时,光能控制器给第二电磁石同向电流,基板上的第二电磁石和反光镜上的第一磁石极性相反,相互吸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桌体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的工作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桌体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其中:1桌体、11钢化玻璃面板、12承载面板、13按钮、14显示屏、15防护板、16温度传感器、2加热组件、3支撑组件、31固定装置、311转轴、32桌腿、321外部无缝钢管、322内部柱体、323电子液压系统、324橡胶垫、4控制组件、41蓝牙功能电路、42wifi功能电路、5供电组件、51内置电池、52充电线、53光能充电板、54光能控制器、61集供电一体的信号线、62继电器、63逆变器、64电源输入/输出端口、65主板、66USB电源接口、67支架、68电源线、7散热组件、8消毒组件、91基板、92反光镜、93第一磁石、94二电磁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包括:桌体1,在桌体1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6,用于感应桌体1上食物的温度,在桌体1的桌面可视化操作区设有按钮13和显示屏14;加热组件2,设置于桌体1内,用于对桌体1上的食物进行加热;支撑组件3,用于为桌体1进行支撑;控制组件4,分别与温度传感器16和加热组件2电连接,用于控制温度传感器16和加热组件2动作;供电组件5,分别为控制组件4、温度传感器16及加热组件2进行供电。本技术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由桌体1、加热组件2、支撑组件3、控制组件4以及供电组件5构成。桌体1的桌面部分由上至下包括:钢化玻璃面板11以及承载面板12,该承载面板12可以为黑晶玻璃面板。加热组件2为电磁微晶面板,设置于桌体1的中间区域,而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电磁微晶面板的中间区域,可以探测周围菜肴的温度,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控制组件4,并在显示屏14中显示给用户,若用户未对当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包括:/n桌体,在所述桌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桌体上食物的温度;/n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桌体内,用于对所述桌体上的食物进行加热支撑组件,用于为所述桌体进行支撑;/n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动作;/n供电组件,分别为所述控制组件、温度传感器及加热组件进行供电;/n所述桌体的桌面部分由上至下包括:钢化玻璃面板以及承载面板,该承载面板为黑晶玻璃面板;/n所述加热组件为电磁微晶面板,设置于所述桌体的中间区域,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磁微晶面板的中间区域,用于探测周围菜肴的温度;/n所述控制组件通过集供电一体的信号线传输指令至继电器控制所述电磁微晶面板开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包括:
桌体,在所述桌体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桌体上食物的温度;
加热组件,设置于所述桌体内,用于对所述桌体上的食物进行加热支撑组件,用于为所述桌体进行支撑;
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加热组件动作;
供电组件,分别为所述控制组件、温度传感器及加热组件进行供电;
所述桌体的桌面部分由上至下包括:钢化玻璃面板以及承载面板,该承载面板为黑晶玻璃面板;
所述加热组件为电磁微晶面板,设置于所述桌体的中间区域,而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磁微晶面板的中间区域,用于探测周围菜肴的温度;
所述控制组件通过集供电一体的信号线传输指令至继电器控制所述电磁微晶面板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为所述散热组件供电,所述温度传感器还用于感应所述桌体自身的温度,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散热组件为所述桌体进行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桌体的底面设有多个散热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毒组件,所述消毒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供电组件为所述消毒组件供电,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消毒组件为所述桌体上的食物进行消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加热功能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超沈九美朱长永黄蓉郑晓东何心一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