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413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包括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间设置有气垫,气垫包括第一充气腔和第二充气腔,鞋底下层的前端设置第一气囊,鞋底下层的后端设置第二气囊,例如当使用者快速奔跑时,前脚掌是主要的发力区,因此此时主要起充气作用的是第一充气腔,第一充气腔对第一气囊充气,增加使用者奔跑时前脚掌的包覆感,当使用者停止奔跑并且慢走时,此时,后脚掌是主要的发力区,此时第二充气腔对第二气囊进行充气,对使用者的跟腱处进行挤压按摩以帮助使用者恢复训练,增加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者的跑步体验,而且有助于使用者跑步后迅速恢复,帮助使用者跑步后缓解疲劳。

A sole that inflates the u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
技术介绍
在中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繁忙的工作和巨大的压力让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于是他们为了自己身体的健康开始跑步,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于跑步后恢复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对肌肉进行压缩可以有效加速排除乳酸,缓解肌肉酸痛,但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己跑步就一定能让自己健康,并不知道跑步后恢复训练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充足的恢复运动,跑步不仅不会让身体健康,反而会留下更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背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包括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所述鞋底上层设置于所述鞋底下层的上方,鞋底上层和鞋底下层间设置有气垫,所述气垫填充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之间的间隙,气垫包括第一充气腔和第二充气腔,所述第一充气腔设置于鞋底下层的前端,所述第二充气腔设置于鞋底下层的后端,鞋底下层的前端边缘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和鞋底上层之间设置有脚掌通过的间隙,鞋底下层的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上层(1)和鞋底下层(2),所述鞋底上层(1)设置于所述鞋底下层(2)的上方,鞋底上层(1)和鞋底下层(2)间设置有气垫(3),所述气垫(3)填充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之间的间隙,气垫(3)包括第一充气腔(4)和第二充气腔(5),所述第一充气腔(4)设置于鞋底下层(2)的前端,所述第二充气腔(5)设置于鞋底下层(2)的后端,鞋底下层(2)的前端边缘设置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和鞋底上层(1)之间设置有脚掌通过的间隙,鞋底下层(2)的后端边缘设置有第二气囊(7),鞋底下层(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管(8)和第二导管(9),所述第一导管(8)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上层(1)和鞋底下层(2),所述鞋底上层(1)设置于所述鞋底下层(2)的上方,鞋底上层(1)和鞋底下层(2)间设置有气垫(3),所述气垫(3)填充上层鞋底和下层鞋底之间的间隙,气垫(3)包括第一充气腔(4)和第二充气腔(5),所述第一充气腔(4)设置于鞋底下层(2)的前端,所述第二充气腔(5)设置于鞋底下层(2)的后端,鞋底下层(2)的前端边缘设置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和鞋底上层(1)之间设置有脚掌通过的间隙,鞋底下层(2)的后端边缘设置有第二气囊(7),鞋底下层(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管(8)和第二导管(9),所述第一导管(8)的一端和第一气囊(6)相互连接另一端和第一充气腔(4)相互连接,所述第二导管(9)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气囊(7)相互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充气腔(5)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为鞋面充气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8)和所述第二导管(9)内均设置有减速区(10),所述减速区(10)设置有空气通过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凡蒋泽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