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教学用耐用的人体模型
本技术涉及人体模型
,具体是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教学用耐用的人体模型。
技术介绍
人体模型是以人体参数为基础建立的,它可以用来准确描述人体形态特征和力学特征,是研究、分析、设计、试验和评价人机体系非常重要的一种辅助工具。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关于人体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按照形式分,人体模型可以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字仿真模型等。按照用途来分,可以分为设计用的人体模型,工作姿态用的人体模型,分析动作用的人体模型,以及匹配人机界面用的人体模型等,在医疗教学范围内使用较广,大多是模拟人体的个别部位的特征,模型主要是模拟抢救的一些步骤,大多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的操作与观看者的观看。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人体模型大多由于做工较差,形状与人体结构差别较大,大多不耐用,使用与人体结构差别较大的模型到实践时很难正确的对患者进行抢救,影响正常教学模拟的出发点,不能教会学员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大多进行开发气道人工呼吸时力道不能精准的控制,造成与实体相差甚远,由于肺袋的材质较差或没设置肺袋,不能良好的对呼吸压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教学用耐用的人体模型,包括胸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1)的一侧连接有上肢(5),所述胸部(1)的上表面连接有颈部(3),所述颈部(3)的上方安装有头部(2),所述胸部(1)的下表面连接有腹部(4),所述腹部(4)的下表面连接有下肢(6),所述头部(2)的前表面下端开设有嘴部(7),且头部(2)的前表面上端开设有眼部(8),所述胸部(1)的内部设置有前压板(9),所述前压板(9)的后表面焊接有按压回弹装置(11),所述按压回弹装置(11)的后表面焊接有后压板(10),所述前压板(9)与后压板(10)的夹层中连接有肺袋(12),所述肺袋(12)的上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教学用耐用的人体模型,包括胸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1)的一侧连接有上肢(5),所述胸部(1)的上表面连接有颈部(3),所述颈部(3)的上方安装有头部(2),所述胸部(1)的下表面连接有腹部(4),所述腹部(4)的下表面连接有下肢(6),所述头部(2)的前表面下端开设有嘴部(7),且头部(2)的前表面上端开设有眼部(8),所述胸部(1)的内部设置有前压板(9),所述前压板(9)的后表面焊接有按压回弹装置(11),所述按压回弹装置(11)的后表面焊接有后压板(10),所述前压板(9)与后压板(10)的夹层中连接有肺袋(12),所述肺袋(12)的上表面贯通连接有进气管道(13),所述眼部(8)的内部设置有屏幕(14),所述屏幕(14)的前表面包裹设置有眼睑(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教学用耐用的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回弹装置(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管(16),且按压回弹装置(1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滑管(17),所述第一滑管(16)与第二滑管(17)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竿(18),所述滑竿(18)的外表面设置有弹簧(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教学用耐用的人体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1)、头部(2)、颈部(3)、腹部(4)、上肢(5)与下肢(6)的外表面均...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