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38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尘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包括上衣和下裤,所述上衣的腰部位置设有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内隔层、环形的气囊、通孔、充气口和第一拉链,所述内隔层缝制连接在上衣内侧的腰部位置,所述通孔开设在上衣上,且所述通孔位于内隔层内,所述第一拉链安装在内隔层上,所述气囊设置在内隔层与上衣之间,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气囊上,且所述充气口远离气囊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向外延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内隔层紧密的贴合在腰部,达到最佳的防尘效果。

A kind of high dust-proof and anti-static dust-free clot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
本技术涉及无尘服
,尤其涉及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
技术介绍
无尘服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生物工程等行业洁净车间,有多种颜色和规格适用于不同的防静电或洁净环境。对于一些对静电比较敏感和对洁净要求较高的行业,需要在无尘服上添加防静电布料。市面上常见的防静电无尘服,能够有效达到防静电、隔尘的目的,但是衣物腰部未设置防尘措施,仅仅通过松紧带导致隔尘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衣物腰部未设置防尘措施,仅仅通过松紧带导致隔尘效果不理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包括上衣和下裤,所述上衣的腰部位置设有防尘机构;所述防尘机构包括内隔层、环形的气囊、通孔、充气口和第一拉链,所述内隔层缝制连接在上衣内侧的腰部位置,所述通孔开设在上衣上,且所述通孔位于内隔层内,所述第一拉链安装在内隔层上,所述气囊设置在内隔层与上衣之间,所述充气口安装在气囊上,且所述充气口远离气囊的一端穿过通孔并向外延伸。优选的,所述上衣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拉链,且第二拉链均设置在内隔层的上方。优选的,所述通孔与充气口之间设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固定连接在通孔的孔壁上,且所述充气口与密封环的内环壁相抵。优选的,所述下裤的裤腿连接有束腿。优选的,所述充气口上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设置在上衣外。优选的,所述上衣、内隔层和下裤均为防静电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通过设置内隔层、气囊、通孔、充气口和第一拉链,使用者穿上无尘服后,使得内隔层紧密的贴合在腰部,达到最佳的防尘效果。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使得内隔层紧密的贴合在腰部,达到最佳的防尘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中防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衣、2下裤、3防尘机构、31内隔层、32气囊、33通孔、34充气口、35第一拉链、4第二拉链、5密封环、6束腿、7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包括上衣1和下裤2,上衣1的腰部位置设有防尘机构3;防尘机构3包括内隔层31、环形的气囊32、通孔33、充气口34和第一拉链35,内隔层31缝制连接在上衣1内侧的腰部位置,通孔33开设在上衣1上,且通孔33位于内隔层31内,第一拉链35安装在内隔层31上,气囊32设置在内隔层31与上衣1之间,充气口34安装在气囊32上,且充气口34远离气囊32的一端穿过通孔33并向外延伸,使用者穿上无尘服后,将气泵的充气管与充气口34相连接,通过充气口34向气囊32内通气,使得气囊32膨胀,推动内隔层31向腰部贴近,使得内隔层31紧密的贴合在腰部,达到最佳的防尘效果,在需要水洗无尘服时,打开第一拉链35,将气囊32从内隔层31与上衣1之间取出。上衣1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拉链4,且第二拉链4均设置在内隔层31的上方,休息时打开第二拉链,方便上衣1进行通风。通孔33与充气口34之间设有密封环5,密封环5固定连接在通孔33的孔壁上,且充气口34与密封环5的内环壁相抵,防止灰尘通过通孔33与充气口34之间的缝隙进入内隔层31。下裤2的裤腿连接有束腿6,缩紧下裤2的裤腿。充气口34上安装有阀门7,阀门7设置在上衣1外,通过阀门7控制充气口34的开启和关闭。上衣1、内隔层31和下裤2均为防静电材质。本技术中,使用者穿上无尘服后,将气泵的充气管与充气口34相连接,通过充气口34向气囊32内通气,使得气囊32膨胀,推动内隔层31向腰部贴近,使得内隔层31紧密的贴合在腰部,达到最佳的防尘效果,在需要水洗无尘服时,打开第一拉链35,将气囊32从内隔层31与上衣1之间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包括上衣(1)和下裤(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的腰部位置设有防尘机构(3);/n所述防尘机构(3)包括内隔层(31)、环形的气囊(32)、通孔(33)、充气口(34)和第一拉链(35),所述内隔层(31)缝制连接在上衣(1)内侧的腰部位置,所述通孔(33)开设在上衣(1)上,且所述通孔(33)位于内隔层(31)内,所述第一拉链(35)安装在内隔层(31)上,所述气囊(32)设置在内隔层(31)与上衣(1)之间,所述充气口(34)安装在气囊(32)上,且所述充气口(34)远离气囊(32)的一端穿过通孔(33)并向外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包括上衣(1)和下裤(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的腰部位置设有防尘机构(3);
所述防尘机构(3)包括内隔层(31)、环形的气囊(32)、通孔(33)、充气口(34)和第一拉链(35),所述内隔层(31)缝制连接在上衣(1)内侧的腰部位置,所述通孔(33)开设在上衣(1)上,且所述通孔(33)位于内隔层(31)内,所述第一拉链(35)安装在内隔层(31)上,所述气囊(32)设置在内隔层(31)与上衣(1)之间,所述充气口(34)安装在气囊(32)上,且所述充气口(34)远离气囊(32)的一端穿过通孔(33)并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隔尘防静电无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1)上安装有若干个第二拉链(4),且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海生
申请(专利权)人:泉丰超净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