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披风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双层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37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毛棉双层布,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所述第二织物层上密布有褶皱结构;连接线,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这种毛棉双层布的第一织物层采用羊毛材质,使得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面料挺括,不板、不烂,光泽自然柔和;第二织物层采用棉材质,棉具有吸湿排汗的功效,同时第二织物层表面经过后期整理形成褶皱结构,增加了面料的蓬松度,透气性好。这种毛棉双层布制成的服饰既有羊毛面料的外部观感,又有棉质布料的舒适性,能够贴身穿着。

A kind of Cape and wool cotton double layer cloth for making the Ca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披风及制作该披风的毛棉双层布
本技术涉及布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毛棉双层布和一种披风。
技术介绍
用于制作衣服面料的材质多种多样,其中羊毛面料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身骨挺括、不板、不烂,而且有膘光感,颜色纯正,光泽自然柔和。用羊毛面料制成的服饰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痒感,而且人的汗渍和油脂也会吸附在羊毛面料上,引起虫蛀和霉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羊毛面料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羊毛面制成的服饰与人体皮肤接触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刺痒感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毛棉双层布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毛棉双层布,包括: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8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羊毛线,所述第二纱线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羊毛线;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包括两根40S的棉纱,两根所述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所述第二织物层上密布有褶皱结构;连接线,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组织点的经向飞数Sj=+1,纬向飞数Sw=+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织物层位于所述第二织物层的上方,每根所述第二经纱上方有一根所述第一经纱;所述连接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经纱的长度方向相同,多根所述连接线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线按过三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再压两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包括连接股线,所述连接股线由两根40S的棉纱互相螺旋缠绕而成。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还包括一根75D的涤纶金银线,所述涤纶金银线与所述连接股线并排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背离所述第一织物层的一面覆有纳米银离子抗菌剂;所述第一织物层与第二织物层之间填充有竹炭颗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毛棉双层布的第一织物层采用羊毛材质,使得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面料挺括,不板、不烂,光泽自然柔和;第二织物层采用棉材质,棉具有吸湿排汗的功效,同时第二织物层表面经过后期整理形成褶皱结构,增加了面料的蓬松度,透气性好。这种毛棉双层布制成的服饰既有羊毛面料的外部观感,又有棉质布料的舒适性,能够贴身穿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披风,包括:披风本体和U形枕,所述U形枕包括一块U形海绵,所述U形海绵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填充有干茉莉花瓣,所述U形海绵的顶部还开设有多个出气小孔,所述出气小孔的一端穿透所述空腔的内壁,另一端穿透所述U形海绵的表面;所述U形海绵上套设有一层用如上所说的毛棉双层布制成的U形布套,所述U形布套的形状与所述U形海绵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披风本体为一块梯形布料,所述梯形布料采用如上所说的毛棉双层布;所述毛棉双层布的第一织物层为所述披风本体的外层,所述毛棉双层布的第二织物层为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所述U形枕的底部缝制有第一魔术贴,所述第一魔术贴的弧度与所述U形枕的弧度相匹配;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缝合固定有与所述第一魔术贴长度相等的第二魔术贴,所述第二魔术贴沿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设置,所述第一魔术贴与所述第二魔术贴可拆卸的贴合;所述梯形布料上剪裁有第一直缝,所述第一直缝的起点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述第一直缝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上底边的中点和所述梯形布料的下底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上。作为优选,所述披风还包括两个第一布片,所述第一布片的边缘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缝合固定,两个所述第一布片分别位于所述梯形布料的两条腰边与下底边的夹角内;所述第一布片与所述披风本体的里层之间形成隔层,所述隔层中填充有远红外陶瓷颗粒。作为优选,所述梯形布料上还开设有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的位置适于使用者的手臂穿过。这种披风采用毛棉双层布制成,披风的外层为羊毛材质,具有羊毛的外部观感,披风的里层为棉的材质,具有棉质材料的舒适性。使用者需要披上披风的场合往往是在居家的时候,身上不会穿着太厚的衣服,这种披风的外层为羊毛材质,保暖性好,里层为棉的材质,避免了使用者的皮肤与羊毛材质直接接触产生刺痒感。同时,这种披风上的U形枕还能够保护使用者的颈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毛棉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毛棉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第一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毛棉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第二纬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毛棉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毛棉双层布最优实施例的连接线的编织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披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披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织物层,101、第一纬纱,2、第二织物层,201、第二纬纱,3、连接线,4、羊毛线,5、棉纱,6、涤纶金银线,7、披风本体,701、第二魔术贴,702、第一直缝,703、第一布片,705、通孔,8、U形枕,801、第一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棉双层布,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8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羊毛线,所述第二纱线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羊毛线;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n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包括两根40S的棉纱,两根所述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n所述第二织物层上密布有褶皱结构;/n连接线,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棉双层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一织物层由第一经纱和第一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平纹编织;所述第一经纱和所述第一纬纱均包括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与所述第二纱线并排设置,所述第一纱线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8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羊毛线,所述第二纱线包括两根纱支细度为40S并且互相螺旋缠绕的羊毛线;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
第二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由第二经纱和第二纬纱交织而成并且采用斜纹编织;所述第二经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均包括两根40S的棉纱,两根所述棉纱互相螺旋缠绕;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经密为103根/英寸,纬密为102根/英寸;
所述第二织物层上密布有褶皱结构;
连接线,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通过所述连接线固定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棉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一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一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
所述第二经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纬纱上的组织点分布为两个经组织点接一个纬组织点依次循环;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组织点的经向飞数Sj=+1,纬向飞数Sw=+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棉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织物层位于所述第二织物层的上方,每根所述第二经纱上方有一根所述第一经纱;所述连接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经纱的长度方向相同,多根所述连接线等距离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线按过三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再压两根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第二纬纱的方式循环浮沉编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毛棉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包括连接股线,所述连接股线由两根40S的棉纱互相螺旋缠绕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毛棉双层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唐军唐颖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广纺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