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298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所述组合式养蚕架子包括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设置有凸柱,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凸柱与凹槽相适配,两个所述支撑块的表面套均设有限位框,两个所述限位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端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环,所述限位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养蚕架子具有体积较小,可以拆卸组装,便于存放收纳,能依据蚕匾的数量进行高度和宽度的扩充,在给蚕喂食桑叶时,不需要人为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有较好的稳定性,不会造成翻覆,具有较高的使用便捷性。

A combined silkworm rearing 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
本技术涉及养蚕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
技术介绍
蚕,是蚕蛾的幼虫,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北部,主食为桑叶,也可用鹅菜补充。茧是由一根长度为300~900米连续的丝织成的。家蚕的虫及蛹可以食用,并有食疗功效。成虫的蛾不能飞,它又被称为"蚕蛾",只是用于产卵以繁殖后代,产卵后即死亡。因为其久远的历史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家蚕的基因已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现有的的养蚕架为层高固定的排骨式支架,蚕匾放置在蚕架每一层的托架上,此类养蚕架虽稳定性较高,但其体积较大,不可拆卸组装,不便于存放收纳,不能依据蚕匾的数量进行位置的扩充,给蚕喂食桑叶时,需要将每一层的蚕匾取下后喂好再放上,非常费时费力,稳定性也差,容易造成翻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解决了现有的养蚕架不能拆卸组装、存放收纳、进行扩充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包括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均设置有凸柱,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凸柱与凹槽相适配,两个所述支撑块的表面套均设有限位框,两个所述限位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相对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一端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环。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卡接有卡环,两个卡环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设有挡环。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一侧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表面设置有L型挡板,所述L型挡板的一侧贯穿支撑块且延伸至支撑块的外部。优选的,所述条形槽与L型挡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表面且位于条形槽与L型挡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套设有弹簧。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养蚕架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使用时,将多个支撑块通过凸柱和凹槽相互配合进行组装,可以根据蚕匾的数量自由控制支撑块的数量来调节高度进行扩充,在组装时,按住支撑块表面的L型挡板,使L型挡板不在抵住凸柱,使凸柱完全进入凹槽的内部,然后松开支撑块表面的L型挡板,使L型挡板抵住凸柱,可以让多个支撑块之间卡接的更稳定,不会出现松动,也使拆卸更加方便、快捷,把限位框套设在支撑块的表面,然后转到旋转把手,使旋转把手带动螺纹杆向限位框的内部转动,当螺纹杆抵住到支撑块时停止转动旋转把手,可以在需要喂食桑蚕时,通过转动旋转把手使螺纹杆不在抵住到支撑块,让限位框带动连接杆和高度杆进行上下移动,喂食完毕时,在移动到原位,不在需要人力进行搬动,在固定块上拧紧连接杆,相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环进行拧紧固定,再把固定杆通过卡环卡接在连接杆的表面,可以根据蚕匾的数量对连接杆进行扩充,再通过连接环进行拧紧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养蚕架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限位框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固定杆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号:1、支撑块,2、固定块,3、旋转把手,4、弹簧,5、连接杆,6、凹槽,7、限位框,8、凸柱,9、卡环,10、连接环,11、螺纹杆,12、挡环,13、固定杆,14、L型挡板,15、条形槽,16、伸缩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养蚕架子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限位框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固定杆的结构示意侧视图;图4为图1所示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剖视图;图5为图4所示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组合式养蚕架子包括两个支撑块1,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顶部均设置有凸柱8,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凸柱8与凹槽6相适配,防止多个支撑块1之间相互移动,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表面套均设有限位框7,两个所述限位框7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两个所述固定块2相对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相对的一端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环10,连接环10可以连接多个连接杆5,对架子的宽度的位置进行扩充。所述限位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3,转动旋转把手3可以带动螺纹杆11进行转动,从而进行锁紧限位框7。所述连接杆5的表面卡接有卡环9,两个卡环9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表面套设有挡环12,卡环9可以让固定杆13卡接在连接杆5的任意位置,挡环12可以对蚕匾进行固定,防止移动。所述凹槽6的一侧和内壁的背面均开设有条形槽15,所述条形槽15的表面设置有L型挡板14,所述L型挡板14的一侧贯穿支撑块1且延伸至支撑块1的外部,L型挡板14可以卡住凸柱8,防止连接松动。所述条形槽15与L型挡板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可以让L型挡板按下去后能够自动回来。所述伸缩杆16的表面且位于条形槽15与L型挡板14相对的一侧之间套设有弹簧4,弹簧4给伸缩杆16一个弹力的作用,使L型挡板14自动回退。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养蚕架子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多个支撑块1通过凸柱8和凹槽6相互配合进行组装,在组装时,按住支撑块1表面的L型挡板14,使L型挡板14不在抵住凸柱8,使凸柱8完全进入凹槽6的内部,然后松开支撑块1表面的L型挡板14,使L型挡板14抵住凸柱8,把限位框7套设在支撑块1的表面,然后转到旋转把手3,使旋转把手3带动螺纹杆11向限位框7的内部转动,当螺纹杆11抵住到支撑块1时停止转动旋转把手3,在固定块2上拧紧连接杆5,相邻连接杆5的一端通过连接环10进行拧紧固定,再把固定杆13通过卡环9卡接在连接环10的表面,再将蚕匾放到固定杆13上,滑动挡环12,使挡环12抵触到蚕匾的边框。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组合式养蚕架子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多个支撑块1通过凸柱8和凹槽6相互配合进行组装,可以根据蚕匾的数量自由控制支撑块1的数量来调节高度进行扩充,在组装时,按住支撑块1表面的L型挡板14,使L型挡板14不在抵住凸柱8,使凸柱8完全进入凹槽6的内部,然后松开支撑块1表面的L型挡板14,使L型挡板14抵住凸柱8,可以让多个支撑块之间卡接的更稳定,不会出现松动,也使拆卸更加方便、快捷,把限位框7套设在支撑块1的表面,然后转到旋转把手3,使旋转把手3带动螺纹杆11向限位框7的内部转动,当螺纹杆11抵住到支撑块1时停止转动旋转把手3,可以在需要喂食桑蚕时,通过转动旋转把手3使螺纹杆11不在抵住到支撑块1,让限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包括两个支撑块(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顶部均设置有凸柱(8),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凸柱(8)与凹槽(6)相适配,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表面套均设有限位框(7),两个所述限位框(7)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两个所述固定块(2)相对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相对的一端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环(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养蚕架子,包括两个支撑块(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顶部均设置有凸柱(8),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底部均开设有凹槽(6),所述凸柱(8)与凹槽(6)相适配,两个所述支撑块(1)的表面套均设有限位框(7),两个所述限位框(7)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两个所述固定块(2)相对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相对的一端之间螺纹连接有连接环(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养蚕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1),所述螺纹杆(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养蚕架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的表面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瑞青学刚李文学张友洪刘刚殷浩周晓康叶晶晶曹宁宁黄盖群张剑飞石洪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