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框装置及电容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283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框装置,所述内框装置包括承载部、覆盖部和防护部,所述覆盖部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覆盖部和承载部上均设置有防护部,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与所述承载部上的防护部之间留有用于装设电路板的空间,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均为可导电材质,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包含该内框装置的电容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框装置中设置有能够导电的承载部和覆盖部,并将该承载部和覆盖部与电路板电连接,使该承载部和覆盖部具备现有电容笔金属外壳的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内框装置的整体硬度。而且,该承载部和覆盖部的整体体积更小,也更容易加工成型,节约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框装置及电容笔
本申请涉及智能书写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内框装置及电容笔。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触摸设备就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触摸设备可以直接在显示屏上进行操作,无需鼠标或其他设备进行有线或无线的操作,方便快捷。与此同时,能够在触摸设备上进行书写的书写设备也应运而生。人们通过使用书写设备可以像使用笔一样在触摸设备上随意进行书写。电容式触摸屏是目前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广泛使用的触控设备。电容式触摸屏只需要触摸,而不需要压力来产生信号,其具有耐磨损、寿命长、使用维护成本低等优势。电容笔能够在电容式触摸屏上进行书写。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容笔与电容式触摸屏之间产生电容变化而实现坐标定位的。电容笔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容笔大多是笔尖尺寸较大的被动式电容笔,或者是完全由金属外壳作为笔筒的主动式电容笔。被动式电容笔笔尖尺寸较大,整体外观造型略显臃肿,并且无法与电容式触摸屏之间产生良好的通信。笔筒为金属外壳的主动式电容笔可以与人体导通,从而实现更为良好的书写体验。但是金属外壳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市场推广。同时,电容笔的整体重量较大,用户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负重,影响书写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框装置及电容笔。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内框装置,所述内框装置包括承载部、覆盖部和防护部,所述覆盖部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覆盖部和承载部上均设置有防护部,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与所述承载部上的防护部之间留有用于装设电路板的空间,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均为可导电材质,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段、第二承载段和第三承载段,所述第二承载段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段和所述第三承载段之间,所述第一承载段、第二承载段和第三承载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承载段和第三承载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所述电路板装设在所述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上,所述第二承载段为圆弧状,用于装设与所述第二承载段轮廓相配合的电池。优选地,所述第一承载段包括第一承载板、插接板和卡接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轮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承载板长边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接板和插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覆盖部连接,所述插接板与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护段包括第一防护板、笔头连接板和第一压盖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包裹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外部,所述第一防护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通孔的位置轮廓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通孔位置轮廓一致,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端与笔头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盖板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笔头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压盖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限定覆盖部上的防护部位置的限位凹槽,所述笔头连接板的另一面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第一压盖板朝向所述笔头连接板的一面设置有压盖凸台,所述压盖凸台与所述第一防护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放置在所述空隙中,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抵在所述笔头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压盖板的一面。优选地,所述第三承载段包括第二承载板和插接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开设有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轮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承载板长边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与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护段包括第二防护板、第二压盖板和第三压盖板,所述第二防护板包裹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外部,所述第二防护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通孔的位置轮廓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的通孔位置轮廓一致,所述第二防护板的一端与第二压盖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另一端与第三压盖板的一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压盖板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二压盖板和第三压盖板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压盖凸台,所述压盖凸台与所述第二防护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放置在第二压盖板上的压盖凸台与第二防护板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放置在第三压盖板上的压盖凸台与第二防护板之间的空隙中,所述第三压盖板的压盖凸台上开设有纵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连接。优选地,所述覆盖部包括第一覆盖段、第二覆盖段和第三覆盖段,所述第二覆盖段位于所述第一覆盖段和所述第三覆盖段之间,所述第一覆盖段、第二覆盖段和第三覆盖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覆盖段和第三覆盖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三防护段和第四防护段,所述第三防护段和所述第四防护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的上方,所述第二覆盖段为圆弧状,用于盖设在所述第二承载段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第一覆盖段包括第一覆盖板和卡接扣,所述第一覆盖板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覆盖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覆盖板上开设有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轮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覆盖板长边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接扣,所述卡接扣与所述承载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三防护段包括第三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为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三防护板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板短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防护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板长边的两端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覆盖段上的卡接扣位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第三防护板长边的两端的底部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所述第一承载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四防护段包括第四防护板和安装板,所述第四防护板为圆弧状结构,所述第四防护板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防护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防护板短边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防护板长边的两端的底部开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与所述第三承载段连接,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电路板的安装平台,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销,所述安装销与所述承载部上的防护部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容笔,所述电容笔包括导电笔头、笔筒和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所述的内框装置,所述内框装置纵向设置在所述笔筒内,所述导电笔头与所述内框装置的前端连接,且所述导电笔头暴露于所述笔筒的外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内框装置承载电路板,以使电子元件能够稳定的处在内框装置中,不会出现晃动或脱落的情况。另外,在内框装置中设置有能够导电的承载部和覆盖部,并将该承载部和覆盖部与电路板电连接,使该承载部和覆盖部具备现有电容笔金属外壳的功能。同时也增强了内框装置的整体硬度。而且,该承载部和覆盖部的整体体积更小,也更容易加工成型,节约制作成本。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内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装置包括承载部、覆盖部和防护部,所述覆盖部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覆盖部和承载部上均设置有防护部,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与所述承载部上的防护部之间留有用于装设电路板的空间,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均为可导电材质,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装置包括承载部、覆盖部和防护部,所述覆盖部盖设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覆盖部和承载部上均设置有防护部,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与所述承载部上的防护部之间留有用于装设电路板的空间,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均为可导电材质,所述承载部和覆盖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段、第二承载段和第三承载段,所述第二承载段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段和所述第三承载段之间,所述第一承载段、第二承载段和第三承载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承载段和第三承载段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所述电路板装设在所述第一防护段和第二防护段上,所述第二承载段为圆弧状,用于装设与所述第二承载段轮廓相配合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段包括第一承载板、插接板和卡接板,所述第一承载板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载板上开设有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轮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一承载板长边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接板和插接板,所述卡接板与所述覆盖部连接,所述插接板与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段包括第一防护板、笔头连接板和第一压盖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包裹在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外部,所述第一防护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防护板上的通孔的位置轮廓与所述第一承载板上的通孔位置轮廓一致,所述第一防护板的一端与笔头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压盖板靠近所述第二承载部;
所述笔头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压盖板的一面设置有用于限定覆盖部上的防护部位置的限位凹槽,所述笔头连接板的另一面设置有连接凹槽;
所述第一压盖板朝向所述笔头连接板的一面设置有压盖凸台,所述压盖凸台与所述第一防护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电路板的一端放置在所述空隙中,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抵在所述笔头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一压盖板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段包括第二承载板和插接板,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短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承载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开设有与电路板上电子元件轮廓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二承载板长边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至少一组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与所述覆盖部上的防护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段包括第二防护板、第二压盖板和第三压盖板,所述第二防护板包裹在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外部,所述第二防护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二防护板上的通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宇费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加触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