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1208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了显示品位的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具备导光板和向导光板入射光的光源。导光板具有形成出射面的第1主面、与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形成与光源相对的入射面的第1侧面、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的第2侧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2侧面相连的一对第3侧面。第2侧面和第3侧面以第1拐角部相连,第2侧面具有位于比第1拐角部更靠入射面侧的位置的凹部。凹部具有与第3侧面相对的内侧面和与第1侧面相对的内底面,内侧面和内底面以圆弧状的第2拐角部相连,第2拐角部的表面粗糙度比内底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Backlight device and LC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优先权基础申请等关联申请的引用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147613(申请日:2018年8月6日)为基础,根据该日本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日本专利申请而包括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背光源装置和具备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终端的显示装置或者车载设备的显示装置,广泛应用液晶显示装置。一般而言,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该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侧相对配置,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背光源装置具备:导光板,其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的出射面;光学片材,其以与该导光板重叠的方式载置到该导光板;反射片材,其与导光板的背面相对地设置;以及光源,其向导光板的入射面(端面)入射光。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在导光板内反复进行反射,从出射面的整个面朝向液晶显示面板出射。提出了在导光板的与入射面相反一侧的侧面(入光相反侧端面)设置有浴缸形状或者矩形形状的凹部(凹口)的导光板。该凹部(凹口)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n该背光源装置具备导光板和向所述导光板入射光的光源,/n所述导光板具有形成出射面的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以及将所述第1主面和所述第2主面相连的侧面,/n所述侧面具有形成与所述光源相对的入射面的第1侧面、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的第2侧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1侧面和第2侧面相连的一对第3侧面,/n所述第2侧面和所述第3侧面以第1拐角部相连,/n所述第2侧面具有位于比所述第1拐角部更靠所述入射面侧的位置的凹部,/n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第3侧面相对的内侧面和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的内底面,所述内侧面和内底面以圆弧状的第2拐角部相连,/n所述第2拐角部的表面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06 JP 2018-1476131.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背光源装置具备导光板和向所述导光板入射光的光源,
所述导光板具有形成出射面的第1主面、与所述第1主面相对的第2主面、以及将所述第1主面和所述第2主面相连的侧面,
所述侧面具有形成与所述光源相对的入射面的第1侧面、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的第2侧面、以及分别与所述第1侧面和第2侧面相连的一对第3侧面,
所述第2侧面和所述第3侧面以第1拐角部相连,
所述第2侧面具有位于比所述第1拐角部更靠所述入射面侧的位置的凹部,
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第3侧面相对的内侧面和与所述第1侧面相对的内底面,所述内侧面和内底面以圆弧状的第2拐角部相连,
所述第2拐角部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内底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拐角部的曲率半径形成为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面具有与所述第3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共同的表面粗糙度,
所述第2拐角部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3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背光源装置具有在所述第2拐角部形成的黑色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侧面和所述第3侧面以第3拐角部相连,所述第3拐角部分别倒圆成圆弧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具有分别与所述导光板的入射面相对地配置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田隆长谷川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