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冀振国专利>正文

一种小麦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19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7
一种小麦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带有扶手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部件和用于容纳种子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设有播种机构,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犁沟机构、后部设有行走轮,所述犁沟机构和行走轮由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行走轮与播种机构之间设有离合机构,用于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部件驱动犁沟机构及行走轮,实现在行走过程中对土壤开沟,进而通过播种机构将下料斗内的种子抛撒在田间,借助扶手方便推动机架移动,方便在小面积地块上进行播种;利用行走轮与播种机构间的离合机构实现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的目的,避免倒车过程中种子遗撒。

A wheat s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播种机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小麦播种机。
技术介绍
我国北方大部分产量区种植小麦,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小麦播种机械设备已得到普及。对于平原地区的大规模小麦种植可应用大型播种机,而对于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小片农田,由于地块面积及地形受限,应用大型播种机并不现实,小麦种植还停留于原始的人工播种。为了解决该现状,广大民众已经研发出适合小面积种植的小型播种机,诸如申请号201420370762.6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两用施肥播种机,能够利用拖拉机牵引进行播种作业,但是这种机械仅适应拖拉机能够行驶的地块。在申请号201820435896.X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播种机,能够手扶行驶,适用于小面积地块的小麦种植,但是前进后退需要手动控制种子出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麦播种机,能够适合小面积地块小麦播种,无需配备任何牵引设备,可实现前进播种、后退停止播种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麦播种机,包括带有扶手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部件和用于容纳种子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设有播种机构,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犁沟机构、后部设有行走轮,所述犁沟机构和行走轮由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行走轮与播种机构之间设有离合机构,用于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优选的,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盒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播种盒的中部,所述播种盒设置于下料斗的底部,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设有与播种盒相通的开口,所述播种盒的底部设有朝向土壤的出料口;所述行走轮为两个,两个行走轮固定于由驱动部件驱动的传动轴上,所述叶轮的中部固定于转轴上,所述转轴平行于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和转轴与离合机构相连。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棘轮、棘爪轮、第一中间轮、第二中间轮和平行于传动轴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与固定于机架底面的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中间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棘轮及第一中间轮同轴固定、且通过轴承套装于中间轴一侧,所述棘爪轮及第二中间轮同轴固定、且通过轴承套装于中间轴另一侧,所述棘轮的内齿圈上设有齿形,所述棘爪轮上设有两个棘爪,所述棘爪轮套装在棘轮内;所述第一中间轮与转轴通过第一链条相连,所述第二中间轮与传动轴通过第二链条相连。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和驱动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犁沟机构,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机的输入轴同轴固定,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杆与驱动桥相连,所述驱动桥驱动两个行走轮行走。优选的,所述犁沟机构包括犁刀和用于切割秸秆或杂草的锯片,所述犁刀由两块夹角为锐角的犁板组成,两个犁板的下端固定、且尖角超前,两个犁板的前侧中部设有用于容纳锯片的豁口,两个犁板的上端固定于机架上;所述锯片固定于刀轴上,所述刀轴通过同步带传动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优选的;所述播种盒的下方设有开沟器,所述开沟器为中空管状,所述开沟器的下端前部设有斜向下的尖角。优选的,所述开沟器的后方设有镇压轮,所述镇压轮通过安装杆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安装杆的上端依次贯穿机架及调整弹簧与锁紧螺母配合,所述锁紧螺母与机架之间设有调整弹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驱动部件驱动犁沟机构及行走轮,实现在行走过程中对土壤开沟,进而通过播种机构将下料斗内的种子抛撒在田间,借助扶手方便推动机架移动,方便在小面积地块上进行播种;利用行走轮与播种机构间的离合机构实现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的目的,避免倒车过程中种子遗撒。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播种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麦播种机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下料斗底部播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棘轮的右视图;图7是图5中棘爪轮和第二中间轮的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驱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犁沟机构的俯视图;图中:1-扶手;2-机架;3-驱动部件,30-驱动电机,31-减速机,32-驱动桥,33-传动杆,34-控制开关,35-万向联轴器;4-下料斗;5-行走轮;6-播种盒;7-叶轮;8-传动轴;9-转轴;10-棘轮;11-棘爪轮;12-第一中间轮;13-第二中间轮;14-中间轴;15-支撑座;16-棘爪;17-第一链条;18-第二链条;19-犁刀;20-锯片;21-犁板;22-刀轴;23-开沟器;24-镇压轮;25-安装杆;26-调整弹簧;27-锁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的一种小麦播种机,包括带有扶手1的机架2,所述机架2上设有驱动部件3和用于容纳种子的下料斗4,所述下料斗4的底部设有播种机构,所述机架2的前部设有犁沟机构、后部设有行走轮5,所述犁沟机构和行走轮5由驱动部件3驱动;所述行走轮5与播种机构之间设有离合机构,用于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手扶操作方式更方便在小面积地块的田间进行小麦播种;利用离合机构方便控制播种机在前行过程中播种、后退停止播种。作为一种优选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盒6和叶轮7,所述叶轮7设置于播种盒6的中部,所述播种盒6设置于下料斗4的底部,所述下料斗4的底部设有与播种盒6相通的开口,所述播种盒6的底部设有朝向土壤的出料口;所述行走轮5为两个,两个行走轮5固定于由驱动部件3驱动的传动轴8上,所述叶轮7的中部固定于转轴9上,所述转轴9平行于传动轴8;所述传动轴8和转轴9与离合机构相连。为了方便一次性播种若干行,可在下料斗的底部间隔设置若干个播种盒,驱动部件驱动行走轮前行过程中,可通过离合机构驱动转轴转动,在叶轮的驱动下将小麦种子播撒在田间;同时利用叶轮可避免局部结块的种子堵塞出料口。如图4所示,为了避免小麦种子在下料斗内滞留,可在下料斗的外部设置壳体,下料斗及壳体的横截面均为上大下小的梯形槽状,播种盒安装在壳体的底部,下料斗的底部与播种盒间设有弹簧,下料斗的出料口设有柔性出料管。其中,下料斗的底部外表面设有导向柱,弹簧套装在导向柱上,壳体的底部敞口,壳体的四周侧壁固定于播种盒的顶壁上;导向柱为若干个,若干个导向柱间隔贯穿播种盒的四周顶壁,弹簧设置于下料斗的底部与播种盒的顶壁之间。随着机架在行进过程中不断振动,下料斗在弹簧作用下振动加剧,方便小麦种快速从出料口下落至播种盒内,避免了小麦种在下料斗内挤压滞留。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5-7所示,所述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扶手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部件和用于容纳种子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设有播种机构,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犁沟机构、后部设有行走轮,所述犁沟机构和行走轮由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行走轮与播种机构之间设有离合机构,用于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扶手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驱动部件和用于容纳种子的下料斗,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设有播种机构,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犁沟机构、后部设有行走轮,所述犁沟机构和行走轮由驱动部件驱动;所述行走轮与播种机构之间设有离合机构,用于前行时播种、后退时停止撒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播种机构包括播种盒和叶轮,所述叶轮设置于播种盒的中部,所述播种盒设置于下料斗的底部,所述下料斗的底部设有与播种盒相通的开口,所述播种盒的底部设有朝向土壤的出料口;所述行走轮为两个,两个行走轮固定于由驱动部件驱动的传动轴上,所述叶轮的中部固定于转轴上,所述转轴平行于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和转轴与离合机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棘轮、棘爪轮、第一中间轮、第二中间轮和平行于传动轴的中间轴,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与固定于机架底面的支撑座转动配合,所述中间轴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棘轮及第一中间轮同轴固定、且通过轴承套装于中间轴一侧,所述棘爪轮及第二中间轮同轴固定、且通过轴承套装于中间轴另一侧,所述棘轮的内齿圈上设有齿形,所述棘爪轮上设有两个棘爪,所述棘爪轮套装在棘轮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冀振国
申请(专利权)人:冀振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