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16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半反镜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包括楔形镜,所述楔形镜顶部开设有厚边,所述楔形镜的底部开设有薄边,所述楔形镜的左侧面开设有楔面,所述楔面的侧面包覆有电介质膜,所述楔形镜的右侧面开设有平面,所述平面的外表面包覆有防反射膜,所述电介质膜包括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的外表面包覆有非干涉层,非干涉层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电介质多层膜。该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通过楔面上的电介质膜和平面上的防反射膜可以实现线偏振光能够实现50%的投射和50%的反射,而且能够保证透射光和反射光为60%的线偏振光,该结构比较简单就能实现半反镜的大角度反射。

A large angle half mirror membran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反镜
,具体为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
技术介绍
半反半透镜就是将反射型镜面的背面的反光镜换成镜面反光膜,而反光膜,正面看是镜子,而背面看能看穿镜子,是透明的玻璃,半反半透的秘密就是在于半反射膜,就像有些大楼的玻璃、一些太阳镜和汽车的贴膜。正面是镜子,而镜子的背面却能看穿这个镜子。目前使用的一些半反镜大多时平面的,这种平面镜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折射的角度比较小,而且一部分原因取决于膜的原因,目前使用的镜面结构比较容易实现,然而目前使用的膜结构如果需要实现大角度的半反半透过就显现处较大的偏振性,所以偏振性必须消除或者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具备可增大半反镜的反射角度,消除或者减小光的偏振性的优点,解决了以上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包括楔形镜,所述楔形镜顶部开设有厚边,所述楔形镜的底部开设有薄边,所述楔形镜的左侧面开设有楔面,所述楔面的侧面包覆有电介质膜,所述楔形镜的右侧面开设有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包括楔形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镜(1)顶部开设有厚边(2),所述楔形镜(1)的底部开设有薄边(5),所述楔形镜(1)的左侧面开设有楔面(3),所述楔面(3)的侧面包覆有电介质膜(4),所述楔形镜(1)的右侧面开设有平面(6),所述平面(6)的外表面包覆有防反射膜(7),所述电介质膜(4)包括有粘合层(405),所述粘合层(405)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电介质多层膜(404),所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404)的外表面包覆有非干涉层(403),所述非干涉层(403)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电介质多层膜(402),所述第二电介质多层膜(402)的外表面包覆有硬涂层(4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角度半反镜膜结构,包括楔形镜(1),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镜(1)顶部开设有厚边(2),所述楔形镜(1)的底部开设有薄边(5),所述楔形镜(1)的左侧面开设有楔面(3),所述楔面(3)的侧面包覆有电介质膜(4),所述楔形镜(1)的右侧面开设有平面(6),所述平面(6)的外表面包覆有防反射膜(7),所述电介质膜(4)包括有粘合层(405),所述粘合层(405)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一电介质多层膜(404),所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404)的外表面包覆有非干涉层(403),所述非干涉层(403)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二电介质多层膜(402),所述第二电介质多层膜(402)的外表面包覆有硬涂层(401),所述防反射膜(7)包括有中折射率层(703),所述中折射率层(703)的外表面包覆有高折射率层(702),所述高折射率层(702)的外表面包覆有低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欣业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