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达明专利>正文

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134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无油泵风动燃烧器,涉及一种工业炉用燃烧器。主要由导风筒、燃料预热器、配风环、二次风壳、火焰筒等组成。利用鼓风机送来的风在收敛形的导风筒中加速后,在渐扩形的燃料预热器的气化口发生尖缘分离效应,喷散了燃料预热器的预热腔自流来的燃料,二次风在导风环的分导下,一部分径向吹,稳定火焰并渗与中心高温区的燃烧;另一部分轴向吹,冷却耐火辐射层并帮助燃烧。适合于作各种燃烧燃油或燃气的工业炉上的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炉用燃烧器。现有的内燃式燃烧器一般由喷油嘴、火焰筒、旋流器、外壳等部件构成。在油的雾化方法上有如下几种一、机械雾化必需配备油泵,油泵电机,喷油枪等部件,把油送到油嘴里的切向槽内,获得其旋转动能后,再从油孔中成锥状喷出,当供油量较小时,雾化现象明显恶化,且孔径太小,极易堵塞,所以这种方式不适合于小油量的燃烧器;二、气动雾化,虽适合小油量的燃烧器,但要用空气压缩机提供高压气流,动力消耗大,或者用蒸汽帮助雾化,且热能消耗大;第三种方式是集前面两者优缺点于一身的方式。现有的燃烧器在供风助燃降壁温的方法上有如下几种逆流式与径流式,之所以要这样安排进风流向,其目的是加强与已雾化的油混合,同时用旋流器产生回流,借以稳定燃烧,稳定焰峰,这类进风、配风、稳定焰峰的方法不足之处是风的流阻损失大,燃烧器结构复杂,工艺难度大。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无油泵风动燃烧器。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利用鼓风机送来的风在收敛形的导风筒中加速后,在渐扩形的燃料预热器的气化口发生尖缘分离效应,喷散了从燃料预热器的预热腔自流来的燃料,二次风在导风环的分导下,一部分风径向吹,稳定火焰并渗与中心高温区的燃烧,另一部份风轴向吹,冷却耐火辐射层并帮助燃烧。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燃烧稳定,火焰长短可调等优点,适合于作各种燃烧的燃油或燃气的工业炉上的使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为本技术主剖视图见附图,对本技术由导风筒(1)、自流燃料管组件(2)、燃料预热器(3)、支架(4)、保温层(5)、配风环(7)、配风杆(8)、铰链(9)、气化碗(10)、支架(11)、二次风壳(12)、导风环(13)、耐火辐射层(14)、隔热层(15)、火焰筒(16)、点火观察孔(17)、火口连接盘(18)、风机连接盘(19)组成。导风筒(1)的上游端与鼓风机通过风机连接盘(19)对接并定位,下游逐渐收敛成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截面,其收敛形的半张角α1在2°~30°之间,并与一端对应呈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的二次风壳(12)对接,其下游逐渐扩成园形与火焰筒(16)外壳对接,二次风壳(12)渐扩形的半张角α4在30°~80°之间。在导风筒(1)内,通过支架(4)和燃料管组件(2)将燃料预热器(3)定位在导风筒(1)内,燃料预热器(3)上游端与燃料管组件(2)用空心螺丝对接,燃料预热器(3)中心钻通成燃料孔,下游端渐扩成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其半张角α2在3°~50°之间,在燃料预热器(3)的气化口(6),加工成内锥形,燃料预热器(3)外层由保温层(5)包容。装在二次风壳(12)内上游端呈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下游端扩张成园形的气化碗(10)其上游端通过铰链(9)与配风环(7)连接,可在导风筒(1)下游管壁槽缝中轴向拨动的配风杆(8)固定在配风环(7)上,碗的下游端通过支架(11)与二次风壳(12)连接并定位,且园周方向上均匀钻有1~5行交错排列的6毫米以下的射流孔(20),气化碗(10)的半张角α3为20°~70°间。在二次风壳(12)与火焰筒(16)对接处设有点火观察孔(17),直线带园弧的导风环(13)固定在支架(11)上,其迎风角α5在0°~±40°间。火焰筒(16)为内衬有耐火辐射层(14),及用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5)的金属筒状件,它的火焰出口端通过火口连接盘(18)与炉子对接,火焰筒(16)的长径比为15之间。当使用本技术时,鼓风机启动后,燃料经燃料管组件(2)在燃料预热器(3)的空腔中加热出内锥形的气化口(6)后,随即被从用铰链(9)、配风杆(8)、配风环(7)构成的配风系统调节进来的一次风作用,在气化口(6)处产生尖缘分离效应。使燃料随风一起喷散开来。燃料在气化碗(10)中边气化,通过点火观察孔(17)点火,边与一次风掺混燃烧后,来到耐火辐射层(14)、隔热层(15)、火焰筒(16)组成的高温燃烧区,又遇到了从气化碗(10)外壁、二次风壳(12)内壁形成的环隙中吹来的二次风掺混,一路上,二次风同时保护了环隙两侧,使之不超温。与一次风同步调配出来的二次风在出口处,被固定在支架(11)上的导风环(13)引导,一部分风拐向火焰中心吹去,此风一方面参与中心燃烧,另一方面再次起到稳定火焰的作用,将高温区径向压缩在中心轴线附近,另一部份风沿轴向继续前进,一方面帮助燃烧,另一方面保护火焰筒(16)内衬耐火材料不超温。综上所述,本技术是一种顺流式的进风方式,它的流阻损失小,另外,在气化碗(10)内,油气混合的初始阶段会有少部份油没有来得及气化,但只要恰当地调整一、二次风各自的比例,控制壁温在600℃~900℃间,油料是不会结焦的。权利要求1.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包括导风筒(1)、燃料管组件(2)、燃料预热器(3)、支架(4)、保温层(5)、配风环(7)、配风杆(8)、铰链(9)、气化碗(10)支架(11)、二次风壳(12)、导风环(13)、耐火辐射层(14)、隔热层(15)、火焰筒(16)、点火观察孔(17)、火口连接盘(18)、风机连接盘(19)其特征在于导风筒(1)的上游端与鼓风机通过风机连接盘(19)对接并定位,下游端与二次风壳(12)对接;二次风壳(12)下游端与火焰筒(16)外壳对接,在导风筒(1)内,通过支架(4)和燃料管组件(2)将燃料预热器(3)定位在导风筒(1)内,燃料预热器(3)上游端与燃料管组件(2)用空心螺丝对接,燃料预热器(3)中心钻通成燃料孔,燃料预热器(3)外层由保温层(5)包容,气化碗(10)上游端通过铰链(9)与配风环(7)连接,可在导风筒(1)下游管壁槽缝中轴向拨动的配风杆(8)固定在配风环(7)上,其下游端通过支架(11)与二次风壳(12)连接并定位,在二次风壳(12)与火焰筒(16)对接处设有点火观察孔(17),直线带园弧的导风环(13)固定在支架(11)上,火焰筒(16)为内衬有耐火辐射层(14),外包有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5)的金属筒状件,它的火焰出口端通过火口连接盘(18)与炉子对接,火焰筒(16)的长径比为1∶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导风筒(1)上游端为园形,下游端逐渐收敛成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截面,其收敛形的半张角α1在2°~3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二次风壳(12)上游端呈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另一端渐扩成园形与火焰筒(16)外壳对接,其渐扩形成的半张角α4在30°~8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燃料预热器(3)下游端渐扩成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其半张角α2在3°~50°之间,在燃料预热器(3)的气化口(6)加工成内锥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气化碗(10)上游端呈扁园形,橄榄形或椭园形,下游端扩张成园形,其半张角α3在20°~70°之间,且下游端园周方向上均匀钻有1~5排交错排列的6毫米以下的射流孔(2(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直线带园弧的导风环(13)其迎风角α5在0°~±40°之间。专利摘要无油泵风动燃烧器,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油泵风动燃烧器,包括导风筒(1)、燃料管组件(2)、燃料预热器(3)、支架(4)、保温层(5)、配风环(7)、配风杆(8)、铰链(9)、气化碗(10)支架(11)、二次风壳(12)、导风环(13)、耐火辐射层(14)、隔热层(15)、火焰筒(16)、点火观察孔(17)、火口连接盘(18),风机连接盘(19)其特征在于:导风筒(1)的上游端与鼓风机通过风机连接盘(19)对接并定位,下游端与二次风壳(12)对接;二次风壳(12)下游端与火焰筒(16)外壳对接,在导风筒(1)内,通过支架(4)和燃料管组件(2)将燃料预热器(3)定位在导风筒(1)内,燃料预热器(3)上游端与燃料管组件(2)用空心螺丝对接,燃料预热器(3)中心钻通成燃料孔,燃料预热器(3)外层由保温层(5)包容,气化碗(10)上游端通过铰链(9)与配风环(7)连接,可在导风筒(1)下游管壁槽缝中轴向拨动的配风杆(8)固定在配风环(7)上,其下游端通过支架(11)与二次风壳(12)连接并定位,在二次风壳(12)与火焰筒(16)对接处设有点火观察孔(17),直线带园弧的导风环(13)固定在支架(11)上,火焰筒(16)为内衬有耐火辐射层(14),外包有保温材料制成的隔热层(15)的金属筒状件,它的火焰出口端通过火口连接盘(18)与炉子对接,火焰筒(16)的长径比为1∶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达明
申请(专利权)人:颜达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